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学会应用地形图课件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1720498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学会应用地形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学会应用地形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学会应用地形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学会应用地形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学会应用地形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学会应用地形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学会应用地形图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会应用地形图,比例尺,比例尺放大一倍,新比例尺是原来的倍,表示的实地距离是原图,新图 幅是原来的倍,能力思维方法,【例1】下列四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A,等高线闭合,数值中高周低,等高线弯曲向低处凸出,等高线弯曲向高处凸出,地形图,等高线沿山脊线延伸方向中部低,两边高,多条等高线重叠,右图为某地等高线图,1.对图中各地地形的正确叙述的是 A为山脊 B为鞍部 C为陡崖 D为山谷 2.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A40米 B45米 C55米 D65米 3.P、Q两地的相对高度 A不少于10米 B不超过10米 C可能为5米 D不可能为15米 4、图中观赏陡崖的最佳位置是 A地 B地

2、 C地 D地,C,C,A,A,等高线地形图综合应用,C.局部地区热源:盆地地形不易散热。,(1)与气候结合:,A.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0.6/100m,B.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0.6/100m,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快,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常形成冲积平原;在入海口常形成三角洲。,A.水系特征:,(2)与水系、水文结合:,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

3、反。,B.水文特征:,(3)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A、确定水库与坝址的位置,B、海滨浴场、港口码头的位置,浴场一般选在海滨缓坡沙岸;,港口码头应选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水库库区宜选择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择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工程量较小,节省投资,安全),坝址则选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使坝身较短,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区等,依等高线高程定坝高,依水平距离定坝长,尽量少淹农田。,C、确定公路、铁路线,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沿等高线建盘山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4、尽量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地、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少占农田, 少建桥梁。,D、确定引水路线,引水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利用地势,使水自流。,E、进行农业区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因地制宜地提出 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F、工业区、居民区选址,工业区宜建在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 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 居民区最好建在依山傍水,地势开阔平坦的向阳地带,并且要交通便利,远离污染。,G、疗养院、气象站选址,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1)写出图

5、中序号表示的地形名称: _ _ _,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盆地,陡崖,山谷,山脊,山顶,鞍部,练习,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2)小河流向_方。 计划把水从A水库调到C处,AC的调水路线是否合理?_ 为什么? _,因为A处比C处高,引水顺势下流,东,合理,(1)龙岭与云岭的图上直线距离为3.5厘米,两岭之间的实地距离为_。 (2)图中a、b、c、d是山脊还是山谷?a_;b_; c_;d_。,35千米,山脊,山谷,山谷,山谷,(3)图中甲、乙两处分别是什么地形?甲_;乙_。 (4)若d处有一小河,则该河的流向大致是_。 (5)A点在B点的_方向。 (6)龙岭与云岭的相对高度是_。,陡崖,鞍部,自北

6、向南,西北,17米,通视问题,1、能“通视”的两点之间是不能有障碍的,即两点之间的空间连线必须高于两点之间所有等高线的高度值。,2、所以仅看两地的高差不能确定视野情况,因为两地之间可能有山脊存在。,若A、B之间存在山脊,在B处还能看到A吗?,通视问题,在形态上:,c,站在点A、B上的两人谁能看到点C ?,A,凸坡:AC,上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凹坡则上陡下缓。,凸坡等高线上部疏下部密;,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 ;,凹坡:BC,上陡,下缓,下陡,凸坡是上部缓,下部陡;,通视问题,在地形剖面图上的差别如图所示:,在凸坡的A点上不能观测到B点,因视线会被凸坡阻挡。,而在凹坡上的A点则能观测到B点。,如

7、图:,某山区一所学校拟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边交通流量进行调查。读下图完成:(2001年文综高考),(1)判断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经过H处的车辆是_ _点。,G,如图,等温线的判读,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性质、地形地势等,七月,等温线分布的一般规律及成因 (1)世界气温分布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主要是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2)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因为南半球海洋广阔。,七月,等温线分布的一般规律及成因 (1)世界气温分布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主要是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2)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因为南半球海洋广阔。 (3)等温线在陆地或海洋上会弯曲

8、。 这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海洋上等温线有规律地向同一方向弯曲,则一定有洋流通过, 等温线的凸出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甲为 南 半球的 寒 流, 乙为 北 半球的 暖 流。,读数方法:,山地,盆地,地形,等温线闭合处,大于大,小于小,思考:1、假设a、b为等高线,且ab, 请判断P、Q的地形?,山地,盆地,思考:2、假设a、b为等温线,且ab, 请判断P、Q的地形?,山地,盆地,大于大,小于小,读“我国东部某地1月等温线分布图”,完成12题。 1.判断图中两地的气温 A.处在0 以上,处在4 以上 B.处在0 以下,处在4 以上 C.处在0 以下,处在4 以下 D.处在0 以上,处

9、在4 以下,大于大,小于小,2.下列叙述不恰当的是 A.处可能为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地形 B.图示地区的耕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 C.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的降水量稍多 D.如果该地的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土地的荒漠化,秦岭淮河一线,东南季风,等温线的综合判读与应用,(1)判断南、北半球: 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北半球; 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南半球。,(2)判断温差: 等温线密集温差大; 等温线稀疏温差小。,海 洋,低,高,高,低,(3)判断海陆或季节: 冬季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凸,夏季向高纬凸,海洋相反。,(4)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 从温度较高海域(较低纬度)凸向温度较低的海域(较高纬度)为暖流;

10、反之为寒流。,海 洋,(5)判断地形: 若等温线闭合: 数值内大为盆(洼)地、 内小为山(高原) 等温线不闭合: 凸高(温)为脊、凸低(温)为谷 若同为陆地: 凸高(纬)为平原、凸低(纬)为山地,该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2.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3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 A.甲地、黄河口附近 B.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 C.丙地、乙地 D.甲地、丁地,读“我国部分省区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回答下面1-2题。,1、影响图中28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太阳辐射 海陆分布 地形因素 信风带 A、 B、 C、 D、,2、此时沿图中海岸分布的28等温线自南向北观察到的现象,正确的是 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B、河流汛期逐渐变长 C、降水量越来越大 D、白昼时间越来越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