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知识与能力(3-4-5).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719662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4.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教知识与能力(3-4-5).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保教知识与能力(3-4-5).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保教知识与能力(3-4-5).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保教知识与能力(3-4-5).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保教知识与能力(3-4-5).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教知识与能力(3-4-5).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教知识与能力(3-4-5).ppt(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模块三 生活指导,考试目标: 1.熟悉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理解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 2.了解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要求与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方法。 3. 了解幼儿卫生保健常规、疾病预防、营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4. 了解幼儿园常见的安全问题和处理方法,了解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等的应急处理方法。,幼儿园一日生活 疾病的预防和保健常规 幼儿营养 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急救,第一章 幼儿园一日生活,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教育活动,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和其他活动。 一、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 1.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2.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生

2、活习惯 3.是全面完成幼儿园教育任务的保证 二、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 晨间接待、晨间锻炼、如厕、盥洗、进餐、午睡、户外活动与体育锻炼、游戏、教学活动、离园,补充:,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指保教结合、日常活动与教育活动相结合,处处渗透教育,在各个环节注意幼儿身体的养护,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三、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原则 1.合理负担 2.促进全面发展 3.区别对待 4.创设条件 5.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6.积极鼓励 四、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方法 榜样示范法、渗透教育法、评价激励法、成果欣赏法、图示观察法、游戏练习法、家园共育法,第二章 疾病的预防和保健常规,一、幼儿常见传染

3、病的预防 1.传染病发生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 2.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二、幼儿常见传染病 水痘、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选择题,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途径是( ) A.饮食传播 B.虫媒传播 C.空气飞沫传播 D.医源性传播,三、幼儿常见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缺铁性贫血、佝偻病、龋齿、肥胖症、痱子,四、幼儿园的保健常规 1.保健工作的具体任务 2.保健常规 a.建立常规制度 b.卫生消毒常规 c.健康检查常规 d.生活管理常规 e.疾病防治常规 f.安全工

4、作常规,第三章 幼儿营养,一、幼儿营养素需要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钙、铁、碘、锌)、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D)、水 二、幼儿膳食 1.膳食原则 a.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b.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c.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 d.每天饮奶,常吃大豆及其制品 e.膳食清淡少盐,正确选择零食,少喝含糖高的饮料 f.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证正常体重增长 g.不挑食,不偏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h.吃清洁卫生、未变质的食物 2.膳食制度 3.膳食卫生,第四章 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急救,一、意外事故的预防措施 1.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 2.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 a.与教学活

5、动相结合,丰富安全知识 b.融于一日生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c.演习训练,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强化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二、常见意外事故的原因及处理 常见外伤、骨折、脱臼、烫伤、鼻出血、晕厥、抽风、异物入体、中暑、冻伤、触电、食物中毒、误服药物,思考题,1. 因用力过猛,导致幼儿的关节面脱离原来的位置,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属于( ) A.骨折 B.扭伤 C.挤伤 D.脱臼 2.材料分析 教材P198三,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 火灾 地震 走失,练习题:P198一、二、三,休息片刻 一会儿回来,模块四 幼儿园环境创设,考试目标: 1. 熟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 了解常见活动

6、区的功能,能运用有关知识对活动区设置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3.了解心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理解教师的态度、言行在幼儿心理环境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4.理解协调家庭、社区等各种教育力量的重要性,了解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基本方法。,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与方法 幼儿园活动区环境创设 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第一章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与方法,(一)幼儿园环境概念 广义:内部小环境+外部大环境 狭义:内部小环境 (二)幼儿园环境分类,第一节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与原则,一、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 提供发展保障 促进身心健康 激发创造潜能,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1. 一致性:与教育

7、目标相一致 2. 适宜性: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宜 3. 参与性: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参与 4. 开放性:有机结合大小环境 5. 经济性:因地制宜、勤俭办园,第二节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方法,讨论法 探索法 操作法 评价法,第二章 幼儿园活动区环境创设,一、幼儿园活动区概述 1.活动区,又称为“区域活动”或者“区域游戏” 2.按活动领域分为科学区、教学区、语言区、音乐区、美术区、运动区、生活区、角色区等 按活动方式分为操作区、探索去、益智区、扮演去、建构区、阅读区、表演区、美劳区等 3.幼儿园活动区的划分 二、幼儿园活动区的创设 1.活动区布局策略:干湿与动静分区;固定与临时分区;独立与整合分区

8、2.活动内容设计: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基础;与主题活动发展目标相联系 3.活动区材料投放:目的性原则;适宜性原则;丰富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操作性原则,选择题,关于幼儿游戏活动区的布置,正确的说法是( ) A.以阅读为主的图书区与娃娃家放在一起 B.自选游戏环境的创设是由教师进行的 C.可在积木区提供一些人偶、小动物、交通工具模型等辅助材料 D.娃娃家应该是完全敞开式,让每个人都能看到里面有什么,第三章 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一、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的意义 1.有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2.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个性,适应社会生活 3.有利于幼儿园员工的成长与发展 二、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的要求 1.创设良好

9、地物质环境 2.创设宽容理解的环境 3.建立良好地幼儿群体 4.建立良好地人际关系 5.形成良好地幼儿园风气,午休时间到 下午继续!,第四章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一、幼儿园与家庭的配合 1.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家庭教育是奠基性教育; 家庭教育是长久性教育; 家庭教育史学校教育的有力助手和必要补充 2.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原则:尊重家长的原则;要求适度的原则;双向反馈的原则 3.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方式方法 家访;上午入园,下午离园;各类活动;家园之窗;家长委员会、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学校,补充:,1. 简述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内容。 幼儿园方面应做好如下工作:(1)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10、2)向家 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3)指导家长正确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任务、内容、方法和工作计划。(4)互相沟通儿童在家庭和在园所的情况,为教 育提供依据。(5)吸收家长对园所保教与管理工作的意见。(6)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为幼儿园教育服务。 家长方面应做好如下工作: (1)向幼儿园提供关于儿童 的一切有用的资料,帮助教师了解儿童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2)帮助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3)为园所工作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 (4)参与园所的管理工作,为园所的发展出谋划策。,2.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 家庭教育的特点有: (1)家庭教育的率先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2)家庭交往的密

11、切性。在家庭中,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之上的。在教育过程中,家长与儿童均要受到亲密情感的影响。 (3)家庭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生活性。在不同家庭的生活环境、交往关系、生活方式中儿童可随之获得不同的教育信息和生活经验,儿童在家庭中学习行为规范、知识经验、生活技能等。 (4)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样性,而家长对孩子的控制则主要通过情感的和经济的纽带去实现。家庭中向子女传递教育要求、教育信息时,多以家庭情感为载体,饱含亲切感和信任感。 (5)家庭教育的终身性。家长既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子女的终身教师。家长要负责子女的哺乳期、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人期以及成人后期的教育。

12、(6)父母对子女影响的深刻性。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聚合性的。增加了父母对孩子了解的深刻性,这能够让家长有针对性地根据自己子女的特点进行教育。,案例分析,星期一,A老师埋怨说:“萱萱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8老师颇有同感地说:“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萱萱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A老师接着说:“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 请你运用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理论,分析和

13、评论A、B老师的教育观点,并具体谈谈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时应遵循哪些原则?,(1)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基本理论: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幼儿园与家庭是伙伴关系,家长和教师是平等的教育主体。在园所与家庭的相互配合中,教师要坚持尊重家长、确立家长主体地位的原则,和家长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从而达到园所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2)分析和评论:在A、B两位老师的观点中,教师是教育的权威,家长则是受教育者、受指责者和幼儿园命令的执行者。其实质是否认了园所与家庭的伙伴关系,否认了家长和教师是平等的教育主体。因此,他们的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3)园所与家庭相互配合都应遵循的原则:尊重家长和他们正确的育儿方

14、式。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养方式,幼儿教师必须了解这种差异,从而了解家长对幼儿、对幼儿园的态度。注意教师与家长及家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家长与教师在教育幼儿的活动中是互动的过程二者都有相同的目的;家长直接的沟通交流也可能影响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开拓家长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幼儿教师需要通过一些常规的沟通活动,如通过接送时间与家长的言语交流、家长联系簿等,取得家长的一些认识。同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开放日,请家长来参观和参与教学活动,理解教师的教育努力,取得支持与配合。,二、幼儿园与社区的配合,1.意义 适应世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适应我国幼儿教育现实的需要 适应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 适应社区教

15、育发展的需要 2. 幼儿园对社区资源的利用 利用社区的地域环境 利用社区的人口环境 利用社区的文化环境,补充:,1.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经常性原则; (2)地方性原则; (3)简便性原则; (4)互利性原则; (5)教育性原则; (6)幼儿园、社区和家庭教育一体化的原则。,2. 如何利用社区资源为幼儿园教育服务?幼儿园教育如何服务社区? 幼儿园是社区当中的重要教育机构,它与社区的发展息息相关。幼儿园与社区之间应该密切沟通、联系,互相补充,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搞好社区内的教 育。 (1)幼儿园以自身的教育优势服务社区。与非正规的社区学前教育相比,幼儿园具有许多教育优势,包括

16、完备的硬件设施和环境、专业的师资力量、有计划 有组织的教育内容和活动组织等。因此幼儿园在社区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通过 其示范性的教育工作带动整个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在这个重任下,幼儿园要以自身的教育优势服务于社区,支持社区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具体来可以开展 : 承担社区内幼教师资力量的培训和再提高工作,帮助社区教育质量的提高; 开放自身的教育资源供社区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社区内的全体儿童受益; 教师可以兼任社区教育的指导和顾问,服务于社区;支持参与社区有益的文 化教育活动,使幼儿园成为教育和文化宣传的阵地,推动整个社区文化教育素质的提高。,(2)争取社区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和参加。 幼儿园教育也要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调动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协作办好教育。社区作为一个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兼备社会区域,能够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支持。外,争取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积极参与也是当前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向。例如,幼儿园教师带领孩子走出园门到社区内的博物馆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