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印度对华政策调整的特点和原因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1511513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战后印度对华政策调整的特点和原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冷战后印度对华政策调整的特点和原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冷战后印度对华政策调整的特点和原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冷战后印度对华政策调整的特点和原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冷战后印度对华政策调整的特点和原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战后印度对华政策调整的特点和原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冷战后印度对华 政策调整的特点和原因 张贵洪3 【内容提要】 冷战末期至今的印度对华政策的三次重大调整是在现实主义 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印度国内政治发展、 美国和巴基斯坦等外部因素、 对中国 崛起的看法和反应将是影响印度未来对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其基本特征仍将 具有两面性和反复性,但在积极和理性的方面将有所加强。 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人 口大国,中印关系的发展对南亚、 亚太以至全 球国际关系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印度对 华政策是印度外交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冷战 结束后,印度对华政策有三次重大调整:和解 政策敌视政策接触政策。 一 冷战结束前后,印度继续实行20世纪 70年代后期开始的

2、对华和解政策。1988年 12月,拉吉夫甘地总理排除印度国内各种 障碍和阻力,对中国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从 而结束了两国自1962年以来的长期僵持局 面,为双边关系的发展奠定了新的政治基础。 两国确定了边界问题没有解决但不应妨碍两 国关系的扩大和改善的方针。 为此,双方决定 建立边界问题的联合工作小组和联合经济小 组,同时采取行动确保实控线的和平与稳定, 共同努力使边界问题得到公正、 合理和双方 可以接受的方式解决。 此后,两国领导人频繁 互访。特别是1996年11月江泽民主席访印 (这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印度 ), 两国确 立 “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并签署 了 关于在中印边境实

3、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 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 等四个协定。 印度学者认为,推动拉吉夫甘地改善 对华关系的主要因素有:谋求在印度边界的 “两线” 问题上至少在一条线上取得安定;中 国与西方、 苏联和巴基斯坦关系的加强需要 印度与中国进行接触;长期以来的对华僵硬 政策加深了印度在该地区的安全困境,并限 制了印度与其他大国关系的发展。拉吉夫 甘地访华后的10年,中印关系得以平稳发 展,特别是从1991年至1996年,两国最高层 领导人每年都有互访。究其原因,主要有: 42 当代亚太 2004年第10期政治安全外交 C. RajaMohan,Crossing the R ubicon:T he S hap

4、 ing ofInd ias N ew Foreign Policy, pp.1432144. 其他三个协定分别是:关于印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保留总领事馆的协定 、 关于打击非法贩 运毒品、 精神药物和麻醉药品以及其他犯罪活动的合作协 定 和 印中海运协定 。 浙江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副教授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1)两极体系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使印度有 机会改善与大国的关系,特别是与惟一的超 级大国美国和最大的邻国中国的政治关系。 (2)

5、20世纪90年代初,印度开始实行经济改 革,重点转向国内经济建设,这就需要一个稳 定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3)改善与 中国的关系可以减轻印度与巴基斯坦对抗时 面临的压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挤压巴基斯 坦的战略空间。 1998年到2000年,印度视中国为威胁 和挑战,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两国关系陷入 低谷。1998年5月,印度以中国和巴基斯坦 的 “威胁” 为其借口进行核试验,中印关系跌 落低谷。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把中国视 为主要威胁的声明和瓦杰帕伊总理在致西方 领导人的信中把中国的威胁作为其核试验的 理由 “改变了南亚地区缓慢而痛苦地建立起 来的和平与安宁的气氛” 。 1998年印度

6、突然公开视中国为其潜在 威胁和挑战,采取对华敌视政策,这既有其战 略考虑,也有其策略安排。在战略上,印度对 华政策的这一突然转变与1998年初印度第 12次大选后印度人民党的上台有直接关系。 印度人民党是印度教民族主义和印度保守右 翼的代表,其前身国民志愿团和人民同盟具 有复仇主义传统,视中国为 “全人类的一个共 同威胁”,主张给印度教国家以 “核牙齿” 。印 度 前线 记者 N. 拉姆就认为, 1998年5月 11日瓦杰帕伊给克林顿的信准确表达了国 民志愿团和印度人民同盟中长期存在的对社 会主义中国的复仇主义思想,也明确地暗示 印度和美国可以共同对付中国。印度人民 党上台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极

7、大地改变了原 来国大党政府(包括拉吉夫甘地政府和拉 奥政府)与中国进行对话和寻求相互信任以 改善中印关系的对华政策。印度人民党的领 导层认为,拥有核武器的中国是对印度安全 的长期威胁。因此,“新德里的核试验和国防 部长费尔南德斯的战争恫吓已经使(中印)双 方关系进入冷淡时期” 。在策略上, 印度把 “中国威胁论” 作为进行核试验的理由,目的 无非是想获得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对其核武 化政策的同情和理解。 二 从冷战后印度对华政策的这两次调整过 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如下特点: 第一,现实主义成为印度对华政策的指 导思想。 长期以来,印度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 是不结盟。这一政策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 彩

8、。 正如印度学者分析的那样,左派政党支持 不结盟运动的目的是反对帝国主义,而印度 人民党对不结盟运动表示支持的目的是反对 社会主义国家。但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 的结束,印度人民党领导层认为,“美国不需 要第三世界国家对付共产主义,苏联作为发 展中国家的 天然盟友 也不再有用。 因此,在 两极世界背景下建立的不结盟运动便失去了 其必要性。 ” 而印度人民党领导人认为,世 界政治的新形势为印度在全球事务中发挥作 用提供了许多新的机会,因此需要在外交政 策方面有新思维。这种新思维的特征是强调 印度要加强经济和军事力量,基于 “使印度成 为一个世界强国” 的理想,致力于采取更具有 进取性的对外政策。印

9、度学者也指出,“实际 上,瓦杰帕伊和印度人民党希望印度有一个 52 当代亚太 2004年第10期政治安全外交 印度人民党:1991年5月人民院中期选举,新 德里:印度人民党出版社1991年版,第33页。 C. P.巴姆比利:独立以来的印度政治 ,德里, 1994年,第400页。 印度印度时报1998年10月25日。 N. 拉姆:中印关系:前景如何?,载 印度前 线1998年9月25日。 J. N. Dixit,Ind ias Foreign Policy:1947-2003, Picus Books, 2004, p. 408.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10、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进攻性的外交政策印度人民党的外交政 策是其 大印度教主义 的延伸” 。 第二,印度对华政策具有两面性和反复 性。印度在对中国的定位上一直在 “合作伙 伴” 和 “竞争对手” 之间徘徊。 合作主要表现在 全球层面上,冷战后印度寻求在国际关系民 主化和多极化、 南北关系和南南关系、 维护联 合国的权威、 健全国际多边合作机制、 保护环 境、 亚太地区一体化等方面与中国合作。 竞争 则主要体现在双边和次区域层面上。由于中 印两国没有共同的对手,双边又存在诸多悬 而未决的问题,两国缺少互信的基础,因此

11、, 印度担忧中国的崛起对其形成挑战,不满中 国在印度洋和南亚扩大影响,担心中巴关系 发展对印度造成压力。由于印度对中国是地 缘政治对手还是国际合作伙伴没有明确的定 位,对华政策就难免出现反复。 第三,印度领导人是影响和决定对华政 策的主要力量。 在印度对华政策决策层中,起 主导作用的是总统、 总理、 外长、 国家安全顾 问、 国防部长等。由于两国长期缺乏广泛的 交流和沟通,印度精通中国历史、 经济、 文化、 语言的 “中国通” 很少,思想库在印度对华政 策制订过程中的影响并不大,利益集团或公 民的影响则更弱。冷战结束后,特别是1998 年印度人民党上台后,总理瓦杰帕伊、 外长辛 哈、 国家安全

12、顾问米什拉和国防部长费尔南 德斯是印度对华政策决策最关键的四个人 物。以他们为首组成的内阁安全事务委员会 是印度对华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他们的对 华态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反映印度对 华政策的动向。 第四,政治和安全是印度对华政策的主 要方面。其中最突出的是相互关联的边界问 题和西藏问题。 自1950年中国中央政府和平 解放西藏以来,印度始终不承认中国对西藏 的主权。 从地缘政治考虑,印度将西藏视为印 度和中国之间的战略缓冲区。 自1962年中印 边界冲突以来,安全问题主宰了印度的对华 政策,并一直延续到现在。中印边境冲突后, “北防中国” 成了印度某些高层人士制定国防 政策的首要考虑。印度

13、把占全国总兵力的四 分之一即25万人的军队部署在靠近中国的 北部和东部边境。 在印度陆军的五大军区中, 防务领域涉及中国的就有两个。 第五,印度对华政策中非常强调巴基斯 坦因素。中巴关系长期困扰着印度的对华政 策:当和中国发生冲突时,一个敌对的巴基斯 坦将极大地牵制着印度的力量;反之,在和巴 基斯坦发生冲突时,一个强大的中国对印度 形成了巨大的制约。 因此,美国学者高龙江认 为,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中印巴三边互动中, 印度事实上被降格为一个仅与巴基斯坦相当 的地区性国家,而不是能与中国竞争的大国, 从而使中国在印巴冲突中得到政治好处。同 样,巴基斯坦可以从中印冲突和中巴友好关 系中获得安全好处。

14、印度对中巴关系的这 种狭隘理解一方面使印度无法从根本上改变 对中国的不信任态度,另一方面制约了印度 在南亚地区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 2000年以后,印度重新审视和调整对华 政策,开始实行对华接触政策。2000年5月, 首轮中印安全对话在北京举行。5月28日至 6月3日,印度总统纳拉亚南在中印建交50 62 当代亚太 2004年第10期政治安全外交 John W. Garver,P rotracted Contest:S ino2Ind ian R ivalryintheTw entiethCentury,Oxford U niversity Press, 2001, p. 188. 关于印度外

15、交决策和执行过程中个人的作用,现 任印度国家安全顾问J. N.迪克希特在 印度外交政策的 制定者 中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参见J. N. Dixit, M akers of Ind ias Foreign Policy:R aja R am M ohun R oy to Yashw ant S ingh,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dia, 2004. C. P.巴姆比利:独立以来的印度政治 ,第400 页。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

16、rved. 周年之际访华,恢复了中断三年的高层往来。 当时两国元首确认 “中印互不构成威胁”,并 达成了增加人员往来、 开展经贸合作、 加强在 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与配合、 妥善处理历史遗 留问题等四项共识。 此后,中国领导人多次访 问印度。2002年3月至4月,印度外长辛哈 访华,进一步加强了双方的理解和信任。2002 年底,印度总理首次称印度和中国是 “健康的 竞争关系” 。 进入2003年,印度加快对华政策 的调整步伐,中印关系有了新的发展。4月下 旬,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在中国非典流 行的高峰期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6 月,瓦杰帕伊总理访华,这是10年来首位印 度总理访华,也是两国领导人在一个月内的 第三次见面。作为10年来首位访华的印度 总理,瓦杰帕伊在访问期间与中国领导人进 行了富有成效的会谈,共同签署了 中印关系 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 以及一系列合作协 议,从而推动中印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