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七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课时规范练22 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中图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483472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七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课时规范练22 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中图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七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课时规范练22 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中图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七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课时规范练22 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中图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七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课时规范练22 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中图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七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课时规范练22 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中图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七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课时规范练22 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中图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七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课时规范练22 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中图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规范练22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城市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下图示意城市集聚效应与工业化水平的关系。读图,完成第12题。1.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A.逐渐增强B.逐渐减弱C.先增强后减弱D.先减弱后增强2.城市集聚效应达到M点后,将可能出现()A.逆城市化现象B.工业化水平下降C.城市规模萎缩D.农业人口增加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项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下图为19652015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及某国城市化演变过程。据此完成第34题。3.该国1965197

2、5年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经济快速发展B.自然灾害频发C.城市问题突出D.国家人口政策4.由图示信息可推测,19952005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A.停滞增长B.缓慢增长C.快速增长D.持续下降(2018河北邯郸一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特克斯县城地处伊犁河上游的特克斯河谷地东段,是我国唯一的建筑完整而又正规的八卦城,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乌孙(游牧古国乌孙国所在地)文化与易经文化交织的地方。读特克斯县城道路及河流位置示意图,完成第57题。5.西汉时期,乌孙人在此地建城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乌孙国。在此地建城的突出优势是()A.北依山地,森林茂密B.河谷平坦,利于筑城C.沿

3、河设城,水运便利D.背山面河,风景优美6.特克斯县城的马路上没有一盏红绿灯,但从来不会堵车,主要是由于该县城()A.地形平坦开阔,街道平直B.河流远离,未穿城区C.道路环形放射,街道相连D.过境干道,绕城边缘7.北京市区交通拥堵时有发生,但无法借鉴特克斯县城设计八卦布局的原因是北京()A.深受皇家文化影响B.气候湿润,城区被河流分隔C.缺乏易经文化传播D.市区多山地,地势起伏较大下图为某城市1980年、1995年和2010年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人口密度(单位:千人/千米2)剖面图。据此完成第810题。8.19802010年,该城市人口()A.先减后增B.先增后减C.近郊区持续增长D.中心城区人口

4、数量最多9.导致该城市19952010年各区域人口密度变化的原因是()第二、三产业向城区迁移近郊区交通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区绿化面积增大,环境不断改善近郊区土地价格低A.B.C.D.10.下列城市结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的是()A.B.C.D.下图为我国某城市19782008年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图,图中虚线圈为该城市的中心区。读图,完成第1112题。11.据图中信息推测,甲、乙、丙、丁四地中,工厂的密度相对较大的可能是()A.甲B.乙C.丙D.丁12.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某些城市中心区气温下降,而中心区外围地带气温却逐渐升高,形成“冷岛现象”,下列原因中与这种现象形成无

5、关的是()A.中心区绿地面积的增加B.中心区常住居民的人口密度降低C.中心区商业网点的减少D.热污染工业逐渐向外围地带搬迁(2018江西吉安高三适应性考试)下图为某城市工业布局和规模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14题。13.图中城市环境问题最突出的阶段可能为()A.B.C.D.14.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大城市的工业布局符合图示阶段中的()A.B.C.D.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16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 17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807.5万人。目前北京的人口发展给北京的环境、资源以及交通带来巨大压力。“一京(北京)二卫(天津)三通州”,作为首都北京的东大

6、门,北京市通州区长期以来地位特殊。北京市委明确在通州区建设市行政副中心。下图为通州区区位示意图。(1)试推测北京市迁移部分城市行政功能的原因。(2)试分析通州区建设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区位条件。(3)对于通州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建设,有专家认为各行政部门应集中布局为宜,也有专家认为分散布局为宜。你赞同哪种观点?阐明理由,也可另提出自己的见解。16.(2018山东滨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由自然生态环境和城市化过程决定。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外来物种多样性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一般认为,城市中不同功能区之间用地类型、性质、面积等存在差异,造成城市生态

7、景观呈现破碎化,而植物和动物的生态活动范围也存在差异,从而出现了城市植物多样性远大于动物多样性的特征。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物种种类数量统计图。(1)分析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内部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的原因。(2)解释城市中植物多样性远大于动物多样性的原因。(3)推测该城市近郊区(大约距市中心距离1011千米)生物多样性特点及原因。课时规范练22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12.1.C2.A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先增强后减弱。C项正确。第2题,城市集聚效应达到M点后,工业水平继续增加;城市集聚效应开始减弱,城市规模增加速度放缓;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但不是城市人

8、口转为农业人口。A项正确。34.3.D4.C第3题,该国19651975年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主要原因可能是国家人口政策影响。第4题,由图示信息可知,19952005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与世界城市化水平差距缩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所以城市人口比重快速增长。57.5.B6.C7.A第5题,由材料可知,特克斯县城地处特克斯河谷地东段,地形平坦开阔,利于筑城,B项正确;虽沿河分布,但受自然环境的制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水运并不便利,C项错误;森林茂密与风景优美并不是建城的突出优势,A、D两项错误。第6题,由材料及图可知,特克斯县城设计成八卦布局的形式,街道相连,可避免车流汇集导致堵车,

9、C项正确。第7题,考查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因素)对城市的影响。北京是著名古都,深受皇家文化影响,市中心方格布局历史悠久,历史文化因素影响显著,故A项正确。810.8.C9.D10.B第8题,仔细读取图例信息,找出中心城区、城区和近郊区的图例,再读取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19802010年该城市人口近郊区持续增长,城市总人口在不断增加,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最大。第9题,读图可知,该城市19952010年中心城区和城区的人口密度在减少,近郊区的人口密度在增加。主要原因是近郊区交通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土地价格低。第10题,从该城市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人口密度剖面图看,中心城区位置偏西、偏南。1112.11.C

10、12.C第11题,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较多,温室效应较强,温度较高。图中丙处气温最高,工厂密度相对较大。第12题,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中的部分人口、工业等向外迁移,加上中心区绿化面积的增加,使得城市温室效应减弱,而中心区外围地带气温逐渐升高。商业区对市场(人口)和交通的依赖性较强,而市中心处人口多、交通便利,商业网点密度最大。1314.13.B14.C第13题,工业规模越大,环境问题越突出,读图可知,在阶段,城市中心工业规模最大,环境问题最突出。第14题,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城市工业布局都呈现由市中心向郊区转移阶段,对应图中阶段。15.答案 (1)缓解北京市人口、资源、环境、交通等压力

11、;提升北京首都的职能;优化北京市行政服务职能;促进京津冀一体化的协同发展等。(2)位置条件:位于京津两地的中心位置,便于服务京津一体化;交通条件:区内高速公路、机场众多,邻近天津港等;距离条件:靠近北京城区,便于与北京的联系。(3)答案一:赞同集中。理由:行政副中心的职能是提供行政服务,集中在一起更方便。答案二:赞同分散。理由:行政副中心功能多,集中在一起会加剧交通的拥堵,增加环境压力。答案三:合理布局。功能类似、关联大的部门适度集中,关联不大的适度分散。解析 第(1)题,从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城市职能、区域协同发展等角度推测北京市迁移部分城市行政功能的原因。第(2)题,可以从距离、交

12、通、位置方面分析通州区建设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区位条件。第(3)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赞同集中和分散都可,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也可从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16.答案 (1)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局地气候(光照、气温、湿度、空气质量等)、土壤等环境改变,本地物种无法适应生存;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追求美学观赏性(统一标准绿化等),造成本地物种减少;城市建设以及引进外来物种,侵占本地物种生存空间。(2)城市生态景观呈现破碎化;植物的生态活动范围较窄,在破碎的生态环境中生存能力强;动物的生态活动范围大,破碎化的生态景观阻隔其活动,其生存需求难以满足;城市建设过程中,人为引进外来物种以植物

13、为主。(3)特点:生物多样性不仅高于城市中心区域,而且显著大于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原因:生物多样性主要与本地物种数量呈正相关。近郊区受城市和自然环境双重影响,土地利用类型更加多样,为(本地)生物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外来物种和本地物种并存现象明显(外来物种与本地物种种类均较多)。解析 第(1)题,本地物种适应本地的原生环境,但城市化是对原生环境破坏最严重的人类活动;另外,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追求“整齐划一”,仅保留少量本地物种或引进外来物种。第(2)题,城市中植物多样性远大于动物多样性,一方面从材料提示的城市生态环境特点和动植物生态活动范围存在差异分析,另一方面,从动植物外来物种引进差异分析。第(3)题,图示城市近郊区生物多样性主要与本地物种数量呈正相关,说明适应本地物种的环境类型多样。其次,外来物种较多,也增加了多样性。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如科研方面尚嫌薄弱,全年未发表过一篇论文。今后在这方面应多加努力,要增强科研意识,多投注些时间和精力,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改变科研空白局面,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