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3课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1363647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3课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3课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3课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3课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3课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3课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3课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才之路 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 先秦诸子选读,论语选读,第一单元,第三课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第一单元,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杜审言的诗有不少朴素自然的佳作,以五律著称,格律谨严,技巧纯熟,对推进律诗的成熟颇有贡献,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他是杜甫的祖父,其律诗对杜甫有所影响。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共四十余首。,这幅画面紧扣了题中的“游”字。这两联中,“云霞”“梅柳”“黄鸟”“绿苹”“曙”“春”“淑气”“晴光”色彩鲜明,给人春光明媚春意盎然之感,而“出”“渡

2、”“催”“转”四个动词,尤具传神之妙,它们赋予“云霞”等人格化的性灵,从而使诗歌画面呈现出一种流动的美感,把江南早春的气候变化描摹得淋漓尽致。,2炼字新奇。 我们讲诗歌中的炼字,一般是讲炼动词或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而这首诗却在形容词和副词上用法独到。首联“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独”字和“偏”字,既是对陆丞诗中感受的充分肯定,又表现了“宦游人”对于岁月流走的特殊敏感性,显得警拔有力;一个“新”字紧扣题中的“早”字,这两句主要是写情,以共同的感受拉近两人间的距离,但也概括地显示了早春“物候新”的非凡景象,为下文粗笔勾勒了总体画面轮廓。,尾联“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诗人正陶醉于江南佳景,忽

3、然读到陆丞的格调古朴的春游诗,乡思不禁油然而生,几乎要潸然泪下。这里一个“忽”字,在突兀中寓有对陆诗表示惊喜的感情,又使上文对江南美景流连忘返的诗情陡转,由兴发而转感伤,由眼前景而勾起归乡情,从而给画面景物进一步浸染了感情的色彩,增加了诗歌的容量,增强了诗歌的深沉感。,(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 (2)王维使至塞上中“_,_”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

4、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答案】 (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2)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3)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平时背诵名句名篇,要注意领悟含义,结合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注意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1识记文章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翻译文中的重点语句,分析理解文中透露的作者的观点;重点学习第1、4、8、9则选文。 3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体会文中孔子及其弟子的有关人生的格言。,2一词多义,1在对待“知”与“不知”的问题上,

5、孔子的态度是怎样的? 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无知。选文第1则:“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这句话的含义是说,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聪明的人正视自己的无知。,正视自己的无知,不是说安于自己的无知。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选文第2则,孔子说:“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末如之何,”“末”通“无”就是无如之何,即拿他没办法。面对问题,不停地念叨怎么办啊怎么办啊,说明他在动脑筋,说明他在做着解决问题的努力。,2如何理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说明在学习上必须实事求是,不能有半点儿虚假

6、,懂了就是懂了,不懂不要装懂,那才是真正的聪明。其实,不单是在学习上,做人也好,处世也好,为政也好,实事求是是关键所在,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诚实的重要性。生活中有许多人信口开河,说过也就忘了。或许他承诺的是无足轻重的事情,但对小事的失信却会使人怀疑其在大事上的信用。不实事求是的人,最终会失去别人的信任,从害人始而以害己终。,3孔子教育人们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 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他的弟子有时候也这样做。选文第5则:“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子夏即卜商(前507?),字子夏,是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4岁。“小人”在古代常指地位低的人,也常指人格卑下的人,这里是后一种意思。“文”是动词

7、,意思是掩饰。子夏的意思是说,人格卑下的人犯了错一定会加以掩饰。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不在于君子不犯错误,而在于他犯了错误从不掩饰,而是勇敢地面对。人只要有文过饰非的念头,就是小人了。,总之,正视错误是很重要的。而接下来改正错误也很重要。选文第3则: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意思是说,犯了错误而不改,这就是错误;错误不在犯错误,而在犯了错误而不改正,一如左传宣公二年所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这句话真是充满了智慧。,4如何理解“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句话的深刻含意? 这句话是说,人能光大道义,而不是道义能弘扬人,即强调人对“道”的一种主观能动性,应该主动地去实施仁义、道德之事,不

8、要坐等别人对自己实施仁德之事。其实,孔子在这里意在强调修养自身、扩充自己、提高自己的重要性,反对以道来装点门面、哗众取宠的行为。,5如何理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要严于要求自己而少要求别人。现实生活中,那些对自己要求轻而对别人要求重,那些要求别人很严苛而要求自己却很宽松,那些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的人,必然会招致诸多的怨恨。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6如何理解“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是孔子教导弟子为政的原则。朱熹认为:“见小者之为利,则所就者小,而所失者大矣。”作为一个领导,要有远大的目光,不能急功近利,不要想很快就能够做出很大的政绩来,也不要

9、为一些小利益而花费太多的心力,要顾全大局,高瞻远瞩。 对于个人的为人处世来说,道理也是一样。,7文章中“子贡问政”一则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政治观点? “子贡问政”一则,孔子对政治概括了“足食”“足兵”“民信”三条,其中“民信”居首要位置,“足食”次之,“足兵”最下,这种排列表现了孔子“取信于民”的重要政治思想。这种思想在当时无疑是一种大胆的、先进的而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政治思想。,8如何理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这是一个比喻句。大车是古代用牛拉的车,小车是古代用马拉的车。两种车子都要把牲口套在车辕上。车辕前面有一道横木,就是驾牲口的地方,大车横木和车辕相衔接的木

10、销子叫车兒,小车横木和车辕相衔接的销钉叫车兀。如果大车、小车没有横木和车辕相衔接的关键,就没法套上牲口来拉着车子行驶了。孔子的意思是说,做人没有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像大车没有车兒,小车没有车兀,就无法行走一样,人不讲诚信就丧失了立身处世的根本。,9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诚信问题? 文章一开始就对诚信问题展开了论述,以“知”与“不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即只有明白“知”与“不知”的区别才算真正的智慧,紧接着就如何对待过错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同时说明了君子之过与小人之过的区别,这些都是诚信的重要内容。这几部分的阐述,表明了孔子对诚信的基本观点。,10在“为政”方面,孔子的观点是怎样的? 在处理

11、政事方面,孔子有很多自己的思考。选文第8则。“子夏为莒父宰,问政”。莒父是鲁国的城邑,具体位置现在还不清楚。“宰”指城邑的长官。“问政”就是请教施政方面的问题。看孔子是怎么回答的:“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他先简洁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接下来做了精要的解释。“无”通“毋”,意思是不要,表示禁止。“欲速”是指做事情贪图快。“见小利”是指计较小的利益、贪求小的利益。“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是说做事情贪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的利益就成不了大事。,孔子这句话有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做事不能贪图快。就如俗话所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

12、。第二个要点是不能急功近利,要照顾到百年大计。“焚林而田,竭泽而渔”,都是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的典型例子。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篇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2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C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D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 【答案】 B(B中的“而”表假设关系,译为“如果”,其它的都表转折关系,译为“却”。),5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说“民无信不立”,意思是说,老百姓没有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B孔子主张要想做成一件事,只要在嘴里不停地念叨“怎

13、么办”就够了。 C孔子所说的“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与他所说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意思相近。 D孔子认为,品格卑下的人犯了错误一定会加以掩饰。 【答案】 C(A“民无信不立”的意思是老百姓不信任,政府就无法站住脚;B.孔子是说要想办成一件事,就必须付诸行动,想办法解决问题;D.不是孔子的看法,而是子夏的言论。),阅读下面语段,回答68题。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车兒,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

14、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思想,即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孔子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 B孔子用“大车无车兒,小车无车兀”的比喻,说明人在为人处世中,言而有信的重要性。 C“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老百姓如果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说明时光易逝,教育人们要懂得珍惜时间。 【答案】 C(如果

15、老百姓对政府不信任,那么政府就不可能站得住脚。),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_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车兒,小车无车兀,其何以行之哉? _ 【答案】 (1)想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成不了大事。 (2)人如果不讲信用,我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世)。就好像大车没有车兒,小车没有车兀,它靠什么行走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节俭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述而) 御孙谏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注:孙:同“逊”,恭顺。不孙,这里是“越礼”的意思。固:简陋、鄙陋。这里是“寒酸”的意思。,9由材料中可以看出,古代圣贤是怎样看待“俭”的? _ _ 【答案】 墨子认为,俭与淫关系到国家兴亡;孔子认为,尽管节俭会让人感到寒酸,但与其越礼,则宁可寒酸,以维护礼的尊严;御孙认为,俭是美德之人的共有特点。,10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谈谈当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