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孝义市九校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三模)语文试题(附答案)$755973.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1246858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孝义市九校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三模)语文试题(附答案)$75597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西省孝义市九校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三模)语文试题(附答案)$75597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西省孝义市九校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三模)语文试题(附答案)$75597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西省孝义市九校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三模)语文试题(附答案)$75597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西省孝义市九校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三模)语文试题(附答案)$75597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孝义市九校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三模)语文试题(附答案)$75597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孝义市九校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三模)语文试题(附答案)$755973.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仁爱的精神是传统儒学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是整个儒家文化的灵魂。同时,儒家之仁爱精神陶铸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是中国人心灵家园的基石。仁以“爱”为基本内涵。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从恻隐之心指点“仁之端”,皆是此意。不过此爱不可作狭义之理解,乃所谓一体感通之情,一体同爱之心。仁虽然以爱为基本表现形式,但爱却不足以括尽仁之内涵。仁既非抽象的知识理论,亦非空洞假设,而是表现于人的情感生活之中。然而,情感之爱有时候却多有过分之处,例如溺爱、贪爱等

2、等。这些感情不能说不是爱,但它是偏离了仁之尺度。真正的仁爱,必须是发乎人的真性本心。所以仁爱必须以端正真诚的内心为基础。孔子一方面说“仁者爱人”,一方面又说“克己复礼为仁”。所谓克己复礼,就是要保持内心端正、情感真诚。当人内心去除晦暗和偏邪、保持端正与真诚之时,自然能以一体同情之爱来感通人、物。“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为仁”,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全面理解仁道的内涵,才是儒家所倡导的仁爱之真精神。这两者概括起来就是孔门倡导的忠恕之道。曾子把孔子自言的“吾道一以贯之”诠释为“忠恕”。孔子自己也说“忠恕违道不远”,忠恕是一体互通的,做到忠时,自然能够表现为恕;没有忠的功夫,恕亦难以维持。换言之,

3、当人心消除偏私之心和固执意见的遮蔽,回归于其自身真实的状态,自然能够以一体同爱之情来感通万物。所以,从根本上说,仁爱的精神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其一就是排除私心与偏见之遮蔽,从而保持内心情感之真诚无妄,表现为修养的功夫就是“克己复礼”,亦即忠道;其二就是能够同情于他人他物,保持感情之敏锐,防止心灵麻木,表现为修养的功夫就是“仁者爱人”,亦即恕道。这两方面一体互通。爱虽然是仁的基本内涵,但此爱并非抽象笼统之爱,而是在现实人伦世界中有秩序、有层次的爱。仁爱之发端在于孝悌亲亲之情,论语认为孝悌是“为仁之本”。现代人有人批评儒家的孝道,认为孝道具有狭隘性,不及某些宗教所倡导的博爱。其实这是莫大的误解。儒

4、家的仁爱精神绝非没有博爱,相反,恰是以博爱为旨归的,且这种博爱更为圆融,更容易落实。孝道与博爱并不矛盾,相反,两者一体互通,是本与末、源与流的关系。儒家认识到,孝悌亲亲之情源于生命之自然连续性,由此,人最容易流露自己的本心真情。以此为源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自然能够有博爱之落实。相反,失去了孝悌爱亲之情,鼓动人们超越所谓家庭局限去平等地爱所有的人,这看起来似乎合理,却违背人之常情,往往流变为一种极端的集体主义。儒家所强调的孝悌爱亲之情,恰是一切伦理教化的根基,所谓“因亲以教爱”。时至今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依然是深入中国人心灵深处的伦理思维。节选自董卫国仁爱是中

5、国人心灵家园的基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爱精神是儒家文化的灵魂。儒家的仁爱精神铸就了我们的民族性格,是我们心灵家园的基石。 B孔子、孟子都曾强调“爱”为“仁”的基本内涵,但此“爱”是所谓一体感通之情,一体同爱之心。 C仁虽然以爱为基本表现形式,但爱却不能完全概括仁之内涵;仁广泛地表现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D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为仁”中的“克己复礼”是指人的内心要去除晦暗和偏邪,保持内心端正、情感真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仁者爱人”或者“克己复礼为仁”,就是儒家倡导的仁爱之真精神,二者概括起来就是儒家倡导的忠恕之道。 B“忠恕

6、”一体互通,如果能够做到“忠”,自然能够表现为“恕”;如果没有“忠”,“恕”也就难以维持。 C爱是仁的基本内涵,但此爱不是抽象、笼统的,而是在现实人伦世界中有秩序、有层次的。 D儒家强调的孝悌亲亲之情,是一切伦理教化的根基,直到现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仍然深入人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实中的溺爱、贪爱等等,虽然也是爱,但它们都是过分的爱,偏离了仁的尺度,不符合仁的标准。 B仁爱精神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排除私心与偏见,保持内心情感的真诚;同情其他人、其他物,保持情感的敏锐。 C博爱是儒家仁爱精神的旨归,更为圆融,更容易落实。儒家的仁爱精神绝非

7、具有狭隘性,绝非比不上某些宗教所倡导的博爱。 D如果不顾孝悌亲亲之情,要求人们超越家庭局限平等地爱所有的人,违背人之常情,必然发展成为极端集体主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 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昂山素季,缅甸的女儿 1947年7月19日,昂山素季刚满两岁。他的父亲昂山将军在和几位临时内阁成员举行会议时,被刺杀身亡,年仅32岁。 昂山素季的童年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昂山素季从小就被送入基督教会开办的学校,接受了良好的基础教育,熟练掌握了英语。 昂山素季在课堂上和书本里了解到父亲生前的一切,父亲朦胧的形象在她的脑海中日渐清晰,她深深认同父亲为缅甸独立所做的斗争。 1960年,昂山

8、素季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鉴于昂山将军生前与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私交很好,缅甸政府任命昂山素季的母亲为驻印度大使,15岁的昂山素季跟随母亲来到印度。她选择了新德里一所基督教会女子学院继续学业,之后转入德里大学新成立的女子学院攻读政治学。在那里,她不仅接触到了已故印度政治领袖圣雄甘地的非暴力思想,还结识了日后成为印度总理但遇刺身亡的拉吉夫甘地。从那时起,她已经信奉可以通过非暴力手段达到争取民主的目标。 两年后,缅甸国内局势突变。军人吴奈温发动政变,推翻了议会制政府,缅甸进入军人独裁统治时期。随后,军政府开始对社会各种反抗力量进行残酷镇压。 1964年,昂山素季离开印度,前往英国求学。她选择了牛津大学

9、“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专业。在牛津大学期间,昂山素季准备撰写父亲的传记。写作过程中,她被父亲对国家的深厚情感所感染。牛津大学的国际化氛围对昂山素季的影响也很大,使她了解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昂山素季日后回忆说,自己在牛津大学最重要的收获不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对人类文明中美好内容的尊敬。她觉得,人们可以通过努力,将不美好变成美好。这影响了昂山素季对日后长期软禁她的缅甸军政府的看法,使她对其转变始终抱有希望。 毕业后,昂山素季留校任职。1969年,昂山素季来到纽约,住在一个缅甸籍的联合国官员家中。后来,她努力申请到在联合国总部的工作机会,还成了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缅甸人吴丹家中的常客。在联合国总部,

10、她感受到了世界的脉搏。随后几年,她到不丹外交部任职。 昂山素季在不丹外交部工作时,和不丹皇室家庭教师、英国人迈克阿里斯一见钟情。1972年,两人结为夫妻。谈婚论嫁时,她写信给阿里斯说:“我只要求一件事,万一我的同胞需要我,你要协助我完成他们所赋予我的责任。” 婚后,昂山素季和家人在牛津度过了1 5年平静的生活。但她从未离开政治,曾成立机构,帮助缅甸青年到海外留学,也时常接触流亡海外的缅甸异见者。 1988年3月,昂山素季的母亲病危。她匆匆告别丈夫和儿子,只身回国探望病榻上的母亲。此时,正逢缅甸爆发全国性民主运动。 民众的鲜血和举国弥漫的恐怖气氛让昂山素季无法再回避,于是她接过了父亲的政治遗产,

11、开始走上政治舞台。8月26日,她对近百万群众进行了第一次公开演讲:“是的,我曾经居住在国外;是的,我嫁给了一个外国人。但这从未改变我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作为父亲的女儿,我不能对这里发生的一切无动于衷。缅甸正在发生危机,我们要争取缅甸的第二次独立。” 在举国压力下,吴奈温辞去其所在的纲领党主席职务,转到幕后操控政局。以盛伦为首的新政府上台后,继续镇压民主运动,缅甸局势一片混乱。不久,盛伦因造成上千人死亡的事件而被迫下台,纲领党只好改换了新主席。但军政府颓势已难挽回,民众抗议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9月18日,总参谋长苏貌上将发动政变,接管政权,缅甸由此进入长达20多年的所谓“新军人政权”时期。不过,

12、苏貌政府宣布放弃纲领党一党专政,承诺举行多党选举制。 昂山素季抓住时机,和被吴奈温排挤的前陆军总参谋长昂季、国防部长丁吴组建了民盟,她出任总书记。很快,她以非凡的口才、昂山将军女儿的身份,吸引了大量支持者,民盟成了缅甸最大的反对党。此后,昂山素季在全国进行巡回演讲,宣传民主,矛头直指军政府。1989年7月20日,军政府以煽动骚乱的罪名,将她软禁在仰光家中。然而,昂山素季的影响力并未因此受损。1990年5月,缅甸举行全国大选,结果大出军政府预料,民盟赢得了495个议席中的392个席位。照理,昂山素季应该成为缅甸总理。但军政府对大选结果不予承认,宣布民盟为非法组织,继续软禁昂山素季。1991年,软

13、禁中的昂山素季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1995年7月,在被军政府软禁6年后,昂山素季获释。 2000年9月,昂山素季不顾军方禁令,准备离开仰光进行政治活动,导致她再次被软禁。两年后,昂山素季获释。2003年5月,昂山素季和军政府各自的支持者发生流血冲突,军政府遂以“保护安全”为由,第三次软禁了她。按最初的规定,昂山素季本应在2007年被释放,但军政府对此置之不理,还在2009年延长软禁期。这使得昂山素季错过了参加2010年多党大选的机会,民盟也因为抵制大选、拒绝注册而丧失了合法地位。2010年11月13日,缅甸首次多党制全国大选结束后,军政府释放了昂山素季。她走出寓所的那一刻,早已守候在门口的民

14、众齐声欢呼,迎接这位“缅甸的女儿”。 (选编自环球人物)相关链接: 昂山,缅甸独立运动领袖、将军。昂山素季,缅甸提倡非暴力民主的政治家。现任缅甸联邦共和国国务资政。 2011年,军人出身的总统吴登盛就职时表示,将在宪法基础上发扬民主。随后,他修改法律,使得民盟重获合法地位。最终,民盟在大选中获胜。 自1989年被软禁到走上政治前台的20多年里,昂山素季几经磨难,但她的意志并未消沉,反而把生活过得丰富多彩:每天早晨四点半起床,阅读文学作品,学习法语和日语,听摇滚乐、弹钢琴,阅读佛经和修禅,还通过收听广播了解缅甸政局和世界局势。她在常年软禁中锤炼出了坚毅的政治品格。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15、,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缅甸政府因为昂山将军生前与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私交很好,于是任命昂山素季的母亲为驻印度大使。 B昂山素季在牛津大学学习期间,了解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因而认为该大学具有国际化氛围。 C昂山素季的第一次公开演讲,显示出了她的真诚,也显示出了她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以及争取缅甸的第二次独立的决心。 D缅甸原总统吴登盛在宪法基础上发扬民主,修改法律,使得民盟重获合法地位,有力地推动了民盟在大选中获胜。 5为什么说“1 960年,昂山素季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7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6昂山素季为什么被称为“缅甸的女儿”?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 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老人与狗杨轻抒 别的老头儿退休如鱼得水,提笼、架鸟、品茶、打小牌,乐得清闲,活得有滋有味。唯有赵爷浑身不对劲。想想退下来之前,自己管着百来号人,心情不好,对下属惊天动地般吼几嗓子,谁也没显出不乐意来:如今退休了,在家虽也是头号人物,是一家之长,却根本无从表现家长权威现在的年轻人在单位或许还能老老实实甚至诺诺连声,在家却脾气大得吓人。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