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化学生活》课程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1218119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化学生活》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化学生活》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化学生活》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化学生活》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化学生活》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化学生活》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化学生活》课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化学与生活课程欧阳欢融校本课程开发在我校已开展了几年,但总的来看,课程开发的个人倾向比较严重。我们认为个人化的课程开发活动容易流于教材开发,而且单个教师的学识、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课程开发是一个包含了课程目标确定、课程材料的组织与化学选择、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的动态过程,并需要根据实施效果、学生需求的变化等因素不断改进,惟有教师集体的集思广益、分工合作才能完成。为此我们成立了课程开发小组,打破教师已经习惯的专业个人主义的工作方式,要求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与人分享各种教育资源,与他人一起制作方案,一起对课程设计和实施活动进行评估等。对校本课程开发作一些探索与实践。同时化学与

2、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现代中学生应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应具有较高的环境意识,自觉遵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于是我们选择了开发化学与生活这门校本课程。同时分为三个主题:化学与环境、化学与材料、化学与健康。1.1课程的基本理念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课程目标体系。2.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3.通过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

3、究的过程,强化科学研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的发展。5.为教师对校本课程的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的反思,促进教师的素质的提高。1.2.课程目标一 水平与技能1.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作出判断和解释。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考

4、,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3.在课程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4.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2.赞赏化学科学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3.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1.3.课程的内容。在校本课程化学与生活中,我们将课程分为三个主题:化学与环境、化

5、学与材料、化学与健康,在确定每个主题内容时,我们先要确定该主题的总体目标和对学生已有的与主题有关的知识作一个分析,下面我以主题1化学与环境为例作一个说明。当今社会,环境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民族尊严和荣誉的尺度,环境意识已成为文明程度的象征。现代中学生应该有较高的环境意识,自学遵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使学校的环境教育进入比较规范的、正常的状态,必须有课程体系的保证。通过主题1的学习我们要使学生认识到人与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地对待环境的态度,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改善环境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可概括为以下的三个方面:(1)使学生理解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中各种组成要素在不同时间、空间内的相互依

6、存和相互作用过程,以使在当前和未来为满足人们的物质、精神需要而采取行动时,能经常对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深入的考虑。(2)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基于发展过程中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认识,可以鼓励学生在现今和未来选取与环境更为协调的生产和生活方式。(3)使学生有参与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责任心: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确保青少年享有可靠和健全的未来。另一方面青少年是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没有他们的广泛参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是不可能的。通过环境教育,要加强学生的责任心,使他们懂得自己肩负的重任;鼓励他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参与和解决当地环境与发展问题

7、相联系的活动。至于主题一化学与环境相关的知识,在初中阶段,通过相关学科的渗透,加上媒体和舆论的大力度宣传,对于环境和环境问题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且高中必修课中化学、生物、政治等科目有许多教学内容是直接介绍环境问题的。如高二生物第七章“生物与环境”,化学中煤、石油产品燃烧产生的废气的处理,及思想政治中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有关内容,高一地理下册全书则分以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人口与城市、人类与环境为主题,几乎全部是环境与发展的有关内容等等。因此大多数学生谈及环境问题的时候,决不是一无所知,而是知之甚广,但要继续深究下去,又会不知所云。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大类型:知识性的介绍、活动、探究。科学探

8、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在这部分内容的设计中,精心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获取知识,获得亲身体验,学会合作与分享,提高探究欲望;通过探究实验的设计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环境知识中的问题的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具体内容如下:主题1:化学与环境内容活动与探究1.知道大气主要污染物,掌握其危害、来源和防治。2.了解生活中提到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了解其对人体的危害。3.了解土壤污染。4.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5.了解全球环境问题。1.实验室环保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2. 调查:学校垃圾的处理和回收

9、利用情况,讨论并提出改进意见。3.实验:水中溶解氧的测定。4.学校植被调查,并提出改善校园绿化的设计方案和植被保护方案。5.查阅资料:温室气体6.大气粉尘的测定。 7.讨论:如何选择有利于环境的生活方式?8.调查调查汽车尾气的危害9.调查卷烟的危害。主题2:化学与材料。内容活动与探究1.知道新型金属材料的广泛应用。2.了解常用合金材料的组成。3.了解超导材料及其应用。4.了解纳米材料及其在多种领域的应用。5.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1.查阅资料:记忆金属。 2.调查与实验:易拉罐的主要成分。 3.查阅资料:非晶态合金的用途。 4.讨论: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5.查阅资料

10、:装修材料的污染。主题3:化学与健康。内容活动与探究 1.认识微量元素对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 2.知道常见食品添加剂组成、性质和作用。 3.了解酒精的作用和危害。1调查并实验:添加剂的作用。2.调查:可乐的成分3.查阅资料并讨论:铅、碘对人类健康的影响。4.实验:提取辣椒素。5.实验探究:合成汽水、豆奶。 6.调查:酒精饮料的成分。7.调查水和我们的生活8查问资料并讨论金属与人体健康1.4课程的实施校本课程的教学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师活动为中心或主体的局面,代之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和中心,因此我们在课程的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查问资料、调查访问、参观讨论、实践探究等多种活动,切实感

11、觉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在主题1化学与环境的教学中开发了实践教育这种非课堂方式,设计了四种形式:环境考察、环境知识的科学实验、环境知识的研究性学习、环保社团活动。总之,让学生在课堂中做主人,充分利用学生的“个体知识”(所谓“直接经验”)和“地方知识”,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教师领导下的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及意义的过程。教师更多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帮助和服务。同时根据学生来决定学习的起点、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时,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到了学生想了解的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和想参加的活动。由于我们在开发化学与生活这门校本课程时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同时课程具有开

12、放性、民主性、参与性,强调交流与合作,所以开设这门课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他们认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学到了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和锻炼了他们的综合能力。他们迫切希望课程改革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与实践机会。同时我们认为只有当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有了亲身的体会,这样的知识才能终身受益。1.4.1教学原则校本课程的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应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3、1.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的要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如在主题1化学与环境的学习中,对部分有潜力又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成立环保兴趣小组,创造必要条件,给予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更高层次的辅导,举办一些研究性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教育并引导他们将来投身环保事业或在不同岗位上的决策中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

14、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要联系化学在环境、材料、健康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得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3.重视探究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要按照

15、课程内容的要求,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能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并予以评价和优化;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并科学地加以处理。”1.4.2教学活动(以化学与环境主题为例)1.4.2.1.课堂教学法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应以课堂教学为主。但由于课程本身的跨学科和综合性的特点,要求教师本身必须掌握扎实的、全面的环境科学知识,同时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计划者,要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但是我们觉得环境意识的形成并不等于环境知识的学习过程。当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解什么是环境、为什么要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怎样协调时,学生也许记住了教师所讲的道理,甚至学会了怎样判断或评价某种行为是否有有益于或有损于环境。但是这并不表示学生一定形成了环境意识,他们很可能把教师所讲当作一类知识,因为知识变为意识需要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实践,实践才能使主客观达到统一。环境意识的形成不仅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接触过与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真实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同样只是在课堂上分析一些实例,则环境意识教育的内容,也很容易流于空洞的形式,只有当学生在真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