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学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1056927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民族学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湖北民族学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湖北民族学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湖北民族学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湖北民族学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民族学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民族学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忱欢迎报考湖北民族学院http:/湖北民族学院 2 0 1 2年 招 生 简 章 一、学校概况湖北民族学院是1998 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湖北民族学院和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湖北省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学校。学校地处神奇美丽的湖北西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里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邻渝黔,北靠陕渝,享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世界硒都”的美誉。沪渝高速(上海至重庆)、宜万铁路(宜昌至万州、重庆)横贯境内。校园依山傍水,花木繁茂,碧草如茵,环境幽雅,与龙洞河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校园面积15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

2、积近50万平方米,图书资料100万余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5亿元,教职工1396人。湖北民族学院的历史溯源于1938年建立的湖北省立联中乡村师范分校,后改为湖北省立七师,1950年更名为恩施师范学校,1958 年开办专科,1977 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学院恩施分院,1978 年成立恩施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恩施师专基础上筹建鄂西大学。1984年4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为鄂西大学题写校名。1989年经原国家教委验收,定名为湖北民族学院,成为普通本科院校。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于1958年,并于1977年开办医学本科教育。学校现设有文学与传媒学院、理学院、信息工程学

3、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医学院、法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职业技术与继续教育、预科教育学院、临床医学院14个二级学院及一个按民营机制组建的独立学院科技学院,另有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和二级甲等附属医院各一所。共 49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 9 大学科门类。有18个专业招收双学士学位。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秉承“艰苦奋斗、甘于奉献、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民院精神和“博学博爱,立人达人”的校训,引领着民院人不断奋发图强。改革开放特别是近20年以来,学校办学质量和层次不断提升,1999、2004年顺利通

4、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点2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现有民族学、数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林学、中医学等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文艺学等二级学科硕士点,宪政与法治、林学和中医学3个专业与外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民族学、林学两个一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另有湖北省高校优势和特色学科4个, 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硕士点立项学科19个,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科2个。有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人文社科基地各1个。学校经过多年来的科学发展,形成了一支正高职称近百人

5、,博士100余人的共784人的专任教师队伍。教师队伍中,博士、硕士生导师90余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2人,省级各类专家24人。另聘有“楚天学者”2人,国内外知名大学兼职教授6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 1 人,另有外籍教师 9人。 2007年以来,学校科研人员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34项,其中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70项。鉴定、结题170多项,获获各级各类奖励60多项,其中省部级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出版专著、教材96 部,在国内核心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600余篇,其中SCI、EI、IS

6、TP收录论文近300余篇。学校坚持“立足湖北,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先后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0000余人,毕业生分布于全国各地,他们中有的在中央国家机关任职,有的在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任职,有的在世界著名高校和跨国公司任教任职,有的长期扎根于鄂渝湘等省市的民族山区,许多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专业骨干,为国家特别是湖北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现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学生 22000多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5000 余人。学校注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管理办法,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近几年,学校应届毕业生

7、考取全国名牌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均居同类高校的前列。在校毕业生的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过级率均高于省属院校的平均水平。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共获湖北赛区一等奖1次,二等奖 3次,三等奖8次。在近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共获湖北赛区一等奖2次,二等奖7次,三等奖1次。2007年在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会上,我校运动员取得4金、2银、3铜的好成绩。由我校师生组成的“土苗兄妹组合”在2008年举行的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获得原生态唱法金奖和观众最喜爱歌手奖。有我校21名学生参加演出的湖北民俗歌舞山乡春来早亮相中央电视台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20

8、10年4月30日,“土苗兄妹组合”唱响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文艺演出,均受到海内外观众一致好评。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多次举办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并与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的部分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互派访问学者。学校务实的办学成就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多次受到国务院、国家民委及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表彰,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体育模范集体”、“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省级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民族报、中央电视台、中

9、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先后报道了学校的办学事迹。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教育部、国家民委、中央有关部委、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多次来校视察,对学校的办学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有着70多年辉煌办学历史的湖北民族学院,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校教职员工正积极落实中国共产党湖北民族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所确立的发展目标,抢抓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共建学校之机遇,切实走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内核的内涵发展道路,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努力把湖北民族学院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有特色的民族大学!二、学科专业介绍(一)民族学一级学科1.学科简介民族学学科是湖北省

10、特色学科、重点学科和“楚天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依托于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和法学院。本学科自1998年起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2006年,民族学学科获得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民族学学科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68名,其中教授16名,副教授22名,博士15名;其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1人。近五年来,本学科研究人员发表学术论文近500篇,出版学术专著20余

11、部。完成国家级课题3项,在研国家级课题9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近5年获得科研经费近400万元。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近10项,地厅级科研奖励30余项。本学科立足武陵民族地区,以土家族研究为重点,兼及西南地区其他民族研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扎实的田野工作为学科发展的基础,已经形成了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五个特色鲜明、发展前景良好的二级学科。2.下设二级学科(1)民族学民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特别强调为现实服务, 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 有自身的理论体系、方法论体系和研究对象。目前,我国民族学学科已经步入了一个黄金时期,

12、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飞速发展需要包括民族学在内的各门学科进行深入的研究,不断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民族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更是为民族学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中国民族学密切关注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与政策,积极开展应用性、对策性研究, 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民族学理论与方法方向:本研究方向重点结合本地区实际,以建立既与国际民族学学科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理论和方法为目标,以中国武陵地区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变迁、族群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以及民族学学术史等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理论性的学术探讨和应用性的现实问题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向:本研究方向

13、是民族学与文化遗产学交叉融合衍生出的新的研究方向,着重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传承、内涵、特性、功能、价值、抢救、保护、开发、利用等,从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方面展开探索,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发展,为传统文化找到现代发展模式或途径。文化产业发展方向:本研究方向运用民族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文化环境、文化寓意、文化内涵、文化产品、竞争手段、消费者心理等因素开展调查,进行理性思考,发挥民族学学科的专业特色与优势,使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民族学应用的新模式。(2)中国少数民族史本学科以汉文和少数民族文字的古代文献为主,结合文物考古、社会调查的资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民族理论,研究中国现代少数民族及历史上曾经

14、出现过的少数民族的起源、形成、发展和对中国整体历史发展的作用与贡献。对中国少数民族史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不仅将揭示各少数民族的形成、发展、壮大及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之内在规律,充实与丰富中国历史的内容,加深对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而且对各少数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经验教训做出科学的总结,为我们现在和将来正确解决国内的民族问题提供借鉴,从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挥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社会发展史方向:本研究方向重点研究各民族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总结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诸种原因,以提高对中国各民族经济发展历史的总体认识水平。大致包括对社会形态和生产关系的研究

15、;对物质生产形式的研究;对民族贸易、各民族经济交往的研究;综合性民族经济史的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史方向:本研究方向以民族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也可以说是从文化的角度,以历史为线索来研究民族,对文化的研究更具体更细微。武陵地区历史文化方向:本研究方向以武陵地区各民族社会与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梳理各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调查研究各民族社会运行状况、民族文化及其当代社会文化变迁,并注重对相关民族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共性与个性,总结各民族文化相互传播、影响的过程与规律,从而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推动民族学本土化的进程。(3)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是研究

16、民族、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等社会历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本学科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正确解决民族问题,调控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方法和途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政策性、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方向: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民族问题理论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具有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意义和现实理论指导性意义;同时,在整个民族学学科中居于指导地位。中国民族政策研究方向: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注重政策实施的过程性研究,研究成果直接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制定、充实和完善民族政策提供服务。武陵地区民族问题研究方向:本研究方向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