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苏教版必修4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0962882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苏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苏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苏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苏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苏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苏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苏教版必修4(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于,介词,与“国”合成介宾短语,对于。 之,助词,用于主语和介宾短语之间,提顿语气,强调介宾短语的意义。,题 解,学习目标,1、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以及孟子文章善用比喻和铺排的语言特色 2、能归纳“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掌握“或或 ” “直 耳,是也” “是何异于” 几个句式的特点 3、熟读课文,背诵第6段,作者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曾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被尊为儒家的第二号圣人“亚圣

2、”。他在哲学上提出“民贵君轻”为中心的“仁政”主张和“性善论”。他是继孔子之后最著名的一位儒学大师。,孟庙亚圣殿,孟子故里 山东邹城,亚圣府 孟子后裔居住的地方,孟府仪门,孟庙康熙碑亭,孟母林神道,孟子的仁政思想,一、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二、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三、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孟子,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其中主要是对话式论辩文,每章

3、围绕一定的中心展开。它的写作特色主要有:(一)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辩论方式多样,逻辑谨严。特别是发问方式灵活多变。(二)善用比喻和寓言引君入毂,陈述事理,辩论是非。,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盂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引自史记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子来

4、魏的目的。 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魏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时代背景,听朗读,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粟s 王好 ho 战 弃甲曳 y 兵 胜 shng 数c 罟g 不入洿w 池 养生丧 sng死 衣y 帛 鸡豚tn 狗彘zh 之畜x 庠序xing 孝悌t 不王wng 者 饿殍 pio,异读字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y,动词,穿)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wng,为王,称霸) 通假字:无望民之多于邻国毋 颁白 斑 涂有饿殍 途,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

5、之民不加多,何也?,国君谦称,饥荒,荒年,考察,当权者,更加,没有像,这样,研讨第一部分(1),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用于主语与介词结构之间,这样,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真是尽心了。河内地方遇到饥荒,我就把那里的一些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并把河东的一些粮食运到河内;如河东遇到了灾荒也是这样办的。考察邻国的政治,还没有谁像我这样为老百姓尽心的。可是邻国的老百姓并没有因此更少,我的老百姓并没有因此更多,这是为什么呢?”,研讨第一部分,梁惠王,于国尽心,移民移粟,结果

6、,民不加多,邻国之君,不用心,民不加少,疑问: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走,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象声词,回答,拖着,逃跑,有的,凭借,只是,这,通“毋”,不要,击鼓,名作动,研讨第二部分(2、3、4),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走,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拿,用,助词补充音节不译,介词:凭借

7、,助词:主谓之间,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那就让我用打仗来作比喻吧。咚咚的敲响战鼓,兵刃已经交接,士兵却抛弃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跑一百步后停下,有的跑五十步后停下。那些跑了五十的人嘲笑跑了一百步的人,那么(你觉得)怎么样?” 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您的百姓比邻国多了。”,特殊句式,1、或或 有的有的,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人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 有的人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登泰山记,例子:,有些峰峦得着阳光,有些峰峦得不着。,2、直 耳,是 也 只是罢了,这是,直

8、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孟子粱惠王下,成语“五十步笑百步”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是为了说明什么?起什么作用?,含义: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以五十步笑百步来做比喻,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比喻说理,把道理讲的形象而令人信服。,思考,“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细网不进池塘,鱼类就会吃不完。斧头按一定的季节进入山林砍伐,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与鱼

9、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老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耽误,粮食,吃完。胜,尽,细密的网,池塘,斧子,按照季节,这样,生养死葬,遗憾,孟子仁政具体内容,措施 效果 ,不可胜食也。养生 ,不可胜食也。丧死无 ,不可胜用也。憾,不违农时, 谷,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斧斤以时入山, 材木,研讨第三部分(5),赏析:本段用排偶句式有何表达效果?,连用“不可胜 也”的句式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10、树之以桑:栽上桑树。树,栽种。 畜:喂养 衣帛:穿上丝织品。衣,穿。 失、夺:错过 豚,小猪;彘,大猪,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谨:谨慎。认真从事。 悌:敬爱兄长 庠序:古代学校。 负戴:身上背着,头上顶着 申:反复(告诉、教导) 王:wng,统一天下,研讨第三部分(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代词:代“五亩之宅”,

11、介词,把,代词,学生,介词,用,宾语前置,五亩大的宅院,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可以穿上丝织衣服了。鸡狗猪的畜养,不要错过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可以吃肉了。百亩大的耕地,不要错过农时,几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反复的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教导他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头顶着、背负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织衣服穿、有肉吃,普通老百姓不饥不寒,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研讨第三部分(6),孟子仁政具体内容,措施 效果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_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_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_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_,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2、,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研讨第三部分,赏析:连用四组排偶句,由生产说到教育,由养民说到教民,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展现出一幅美好图景。,“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食,动词,吃。 这有什么不同 检:约束,制止。 兵,武器 饿殍:饿死的人。 发:打开粮仓(救济)罪:归罪 岁:年成,收成。 斯:则,那么。 至:归附,研讨第三部分,“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

13、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连词,则,那么,“狗猪吃人吃的粮食却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却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种说法同拿刀把人杀死,却说这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假如不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来归顺了。“,特殊句式:“是何异于?” “这与 有什么不同?”,君王的态度,对比 狗彘食人食(诸侯贵族) 涂有饿殍(下层百姓) 比喻 涂有饿殍归罪于年成不好 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 施仁政 除虐政(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研讨第三段,内 容,手法,课 文 结 构,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则无望民之多于

14、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梁惠王,于国尽心,移民移粟,民不加多,邻国之君,不尽心,民不加少,五十步笑百步,王道之始,王道之成,君王的态度,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王道之始,王道之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一、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善用比喻。孟

15、子善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五十步笑百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三、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 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叙述王道之始时的三组排偶句、王道之成时的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写作特色,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宾语前置,未之有也 之,在否定句中,“之”作动词“有”的宾语,放在了“有”的前面。,古今异义,一词多义,1、,(对于),(到),(比),(在),(跟、与),2 凶 (1)逢凶化吉: (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3)汉初遭冒顿凶黠:,不吉祥、不幸,庄稼收成不好,荒年,凶恶、残暴,3兵 (1)弃甲曳兵而走: (2:上使外将兵: (3)可汗大点兵: (3) 兵旱相乘:,兵器,军队,士兵,军事、战争,5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