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专题19《项脊轩志》课件(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0897221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专题19《项脊轩志》课件(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 专题19《项脊轩志》课件(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 专题19《项脊轩志》课件(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 专题19《项脊轩志》课件(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 专题19《项脊轩志》课件(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专题19《项脊轩志》课件(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专题19《项脊轩志》课件(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散文之部,第十九课 项脊轩志,【学习要点】 1探究文章内容和情感。 2探究文章的艺术特色。,要学会哟,课堂探讨,探究一下,有人将此文概括为“一个书斋”“两种情感”“三世变迁”“四个女人”,请按着这个思路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书斋项脊轩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两种情感分别是什么,具体说明。 3三世变迁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归家三代变迁的情况的? 4项脊轩志中的四个女人中体现了什么情感?,课堂探讨,你知道吗?,这是一道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的题目,注意对文章内容进行整合。,课堂探讨,做的怎样?,1这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的散文名作,作者所托之“物”就是“项 脊轩”。可以说,项脊轩是全文布局谋篇的

2、一条线索。 文中通过“百年老屋”的几经变迁,将与项脊轩有密切联系的往事连缀成篇,反映家中三世的沧桑。往事如烟,可写可记之事很多,而作者将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生都限制在项脊轩及其庭院中,把人和事用项脊轩紧密联系起来,无论写景、叙事、抒情、议论,无不围绕着“项脊轩”这一中心,条理井然,形散神聚。,课堂探讨,做的怎样?,2两种情感分别为“悲和喜”。喜:小轩之变,小轩之趣。悲:诸父异爨、忆先妣、忆大母、四遭火、悼亡妻。,课堂探讨,做的怎样?,3本文通过记作者青少年时代的书斋,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 事变迁,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将与项脊轩有密切联系的往事 交织成篇,以生活中的一桩桩琐事,尽现了祖

3、母、母亲、妻子三代人与作者的情谊,同时也反映了归家中三世变迁的沧桑。,课堂探讨,做的怎样?,4文中共写了四位女子的形象:哺育过项家两代人的老妪、慈爱的母亲、对“我”寄以厚望的祖母、与“我”恩爱情深的妻子。写老妪,是为了写母亲,因此,可以说,作者主要叙述的是三个人。写母亲突出“慈爱关怀”;写祖母突出“殷切期望”;写爱妻突出“恩爱情深”。,课堂提高,1文章最后一部分是如何写夫妻的恩爱之情的?,灵活运用哟,课堂提高,【答案】(1)正面写情:“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时”,时常,经常,有“问”就有“答”,有“学”就有“教”。字里行间,仿佛能听见项脊轩中不断传出来了欢声笑语,能感受到他们夫唱

4、妇随,心心相印,志趣相投,情深似海的感人场面。,做的怎样?,课堂提高,(2)侧面写情:“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此语表述非常巧妙,值得玩味:吾妻转述的是诸小妹的话。诸小妹怎么会问起“阁子”的事呢?无疑是“吾妻”经常在她们面前提起的原因。由此还可以推出,“吾妻”在诸小妹面前提起的,不仅是“阁子”,更有“阁子”中的人,“阁子”中他们亲密无间的生活。“其后六年其后二年”这一层,交代了妻子亡故之后的一些事情,看似平淡,却也字字含情:前一句,“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与开头形成鲜明对比:项脊轩原是既小又暗且破,作者“稍加修葺”再做美化,独居陋室,悠然自得,其乐无穷。如

5、今,因为“吾妻死”,室坏也不想修了。作者没有直写妻死后的伤感,但我们从文章前后的对比中,自然能体会到作者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二、三句写两年后重修项脊轩等事,妻子亡故,已有时日,但复葺旧室,已全然没了当年的热情,平实的语言中,无限伤感溢于言外。,做的怎样?,课堂提高,(3)借物抒情:文章到此,看似结束。可作者笔锋一转,又起波澜:巧妙地以描写庭院中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来收束全篇。这看似随意的一笔,却使文章余音缭绕,意蕴无穷。“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树,自然想当年妻子的音容笑貌,也似乎听到了妻子的欢声笑语。而如今,物犹在人已去,眼前的枇杷树已“亭亭如盖”,有如自己对妻子的浓浓的怀念之情

6、与树俱增,缠绵不尽。作者明写树,实则托物抒情,寄托自己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做的怎样?,课堂提高,【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作者情感和文章的内容的题目,首先找到抒情的手法,然后结合文章进行分析。,找到窍门了吗?,课堂探讨,探究一下,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课堂探讨,你知道吗?,这是一道艺术手法探究的题目,注意答出特色,然后结合文章进行解释。,课堂探讨,做的怎样?,作者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平淡的琐事,用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寥寥数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人在情感上易于与之共鸣。在文章中作者借项脊轩来写事,这些琐事、琐谈虽是一鳞半爪,但它们是人生活之树上采撷的最有光彩的枝叶,是生命长流中最动人的浪花

7、;是作者用心灵感受过的且感受最深的、历久不忘的,所以这些我们平常熟视但只有感觉而不怎么认识的事,一经作者真切再现,便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便能以“小”、“琐”事令读者产生巨大的震撼。例如写对母亲的怀念一事,作者早年丧母对母亲的慈爱不可能有太深的记忆,于是由老姬说出,极为自然。作者没有让老姬说出有关母亲的什么动人的大事,只写“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可谓平淡之极,但对于一个幼年丧母的人来说,是多么的亲切,多么的温暖,又多么让人怀念!所以,“语未毕,余泣,姬亦泣”,读者读之“亦泣”,正如王锡爵所说的“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侧之思溢于言语之外”。,课堂探讨,探究一下,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色?,

8、课堂探讨,你知道吗?,这是一道艺术手法探究的题目,注意答出特色,然后结合文章进行解释。,课堂探讨,做的怎样?,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最大的特色是多有白描手法,不着任何色彩,这一点是本文和阿房宫赋最明显的区别。阿房宫赋多用排比、夸张、比喻,对宫殿、宫中的人、珍宝等极尽铺叙夸饰之能事,用词华美艳丽;而项脊轩志中作者对一事一物一人尽皆平实说来,“不事雕饰”,用语极为清新淡雅。但正是这“不事雕饰”“而自有风”。例如写老祖母来看望和勉励“我”的场面中,作者无意于雕琢,只是依次将事情如实道来,却十分真实感人。一见面,老祖母说:“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语气亲切而又恢谐,贴切地传达出老祖母

9、对孙子的关切、疼爱的心情。临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一个轻轻的关门动作,几句自言自语,细致地透露出祖母内心的激动、喜悦和对孙子殷切的期望。倾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寥寥几笔,平淡之至,但感人至深,“令人长号不自禁”;同时也准确地勾勒出一位慈祥、平易的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的老者的形象。,课堂提高,作者写祖母对自己的“殷切期望”这件事写法与前或以景抒情、或以人物旁白为叙事主线大不相同。试做简要分析。,灵活运用哟,课堂提高,【答案】作者主要抓住了三个生动感人的细节来描写的:之一:祖母过来探望“我”,看到孙儿静静读书轩中,笑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

10、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话语中既有疼爱之情,又有赞赏之意。 之二:祖母离开时,轻手阖门,自言自语:“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一个小小的动作,表露出祖母对孙儿的关切之情;喃喃自语中,尤其一个“久”,一个“待”,寄托了祖母对归家多年功名无望,而今终于从孙儿的埋头苦学中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激动和喜悦之情。之三:顷之,祖母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情真意切,语重心长,话语中寄托了祖母殷殷的希望。作者写到这里,回顾自己多年来科举路上的坎坷(35岁才中举人,8次参加殿试,60岁才中进士。)怎能不禁不住大哭一场呢?,做的怎样?,课堂提高,【解析】 试题分析:这

11、是一道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的题目,答题时找到细节描写,然后分析是如何表达祖母对自己的期盼的。,找到窍门了吗?,课堂提高,2项脊轩,为作者书房,“室仅方丈”,也是一个陋室。试将本篇与刘禹锡的陋室铭作比较,说说两篇文章所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志有什么不同。,灵活运用哟,课堂提高,【答案】这两篇文章写的都是狭窄、简陋的轩室。但是刘禹锡对于陋室的环境只是间接地写到“苔痕”“草色”,并没有加以直接的具体描写。他爱的那个陋室的环境并没有什么变化;归有光则细致地描绘了轩室原来的面貌:窄小、背阴、漏雨而且重点描绘了经过修葺后这个小小的轩室的清幽、静谧的环境:满架图书,杂植花木,月照半墙,鸟不畏人,树影婆娑。他爱的是

12、经过修葺后的这个闲适的所在。两篇文章的主旨也不同。刘禹锡所写的陋室,名为陋室,其实不陋,因为有德者居之。他在这里调琴、阅经,与鸿儒相往来,摆脱筵席应酬,免除公务纷扰,能尽享避世隐居之乐。文章表达了一种清高恬淡、孤芳自赏的思想感情。归有光的文章更富有日常生活气息。作者是通过对轩室前后变化的描写,及一些生活琐事的回忆,表达了对家世衰微的伤感,对已逝亲人的思念,流露出对自己功业无成的愧疚和慨叹。由于“铭”和“志”两种文体不同,使得两篇文章的艺术特质也不同。陋室铭是韵文形式,体格短小,作者写得音韵和谐,句式骈散相间,对仗工整新颖,语言自然清丽。而项脊轩志是志传体散文,由项脊轩的演进引出家世、人事的变化,布局精巧,错落有致。写景抒情,叙事记人,文笔质朴、细密,多用白描,正如方苞所评:“不俟修饰而情辞并得。”,做的怎样?,课堂提高,【解析】 试题分析:刘禹锡的陋室铭是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作品,已经有些生疏了。本题意在通过这两篇题材相似的文章的比较,复习旧有的知识,加深对新文章的理解;并引导学生体会虽然两篇作品所表现的题材相似,但是由于作者的性格经历不同,文章的体裁不同,写作目的不同,往往使得文章的主题和风格有很大差异。,找到窍门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