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汇总:记得给别人留条路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0871922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舟山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汇总:记得给别人留条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舟山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汇总:记得给别人留条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舟山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汇总:记得给别人留条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舟山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汇总:记得给别人留条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舟山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汇总:记得给别人留条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舟山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汇总:记得给别人留条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舟山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汇总:记得给别人留条路 中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中考试题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祝福广大考生在年中考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绩!同时祝愿决战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试题】 看人生,自己走路非常关键。而给别人留条路,更会显得大度,彰显人心的敞亮,更能体味了人世间相互关照的温暖。 我多次听人讲过一位菜贩子的故事。几年来,她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就是“三八二十.三”。不管遇到啥情况,她都会让利一分;有时还要为顾客在高高的秤上再添上一根菜,多. 放上一只土豆子,时间一久,争得了不少客源。之后,生意越做越大。人们不是

2、看中一棵菜、一只土豆子,而是看中她大度的心和让利的境界,无形之中,给别人留了一条路,实际上也给自己留了条后路。 著名的收藏家马未都,从搞收藏开始,就懂得让利的重要性。他很会砍价,但总是不会让别人无钱可赚。在与藏家商议合理的价格后,他总是再主动加些,使得藏家尽量多赚一些,慢慢地,他取得了信任,总是淘到别人淘不到的宝贝。给别人留条路,造就了好的人缘,成就了后来的大收藏家。 人生拼打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方共赢的过程。你不可能一味地撑大口袋赚钱,让别人去喝西北风;你也不可能你只是一味地为人民服务、为他人谋利益,而让自己无利可图。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一直坚信,懂得让利,生意才会长久,买卖才会越做越大

3、。给别人留条路,在对方获得利益的同时,刘永好自己也获得了既得利益。 可是现实生活中,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情形,比比皆是。因为看着别人经营的项目能赚到更多的钱,于是绞尽脑汁上同样的项目,抢了别人应有的饭碗;为了自己的升迁,费尽心思,堵死别人的路;因为别人挡了路,于是挖空心思托关系,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些现象,堵了路,塞了心,没了情。当时自己看似得益,也许几年或者几十年后别人的悲剧就会在自己的身上重演。 给别人留条路,是表现在说话上的留点话巴、留有余地,不把话说绝。为了将来的自己,不把事情做得太过分,让人戳着脊梁骨过活。 给别人留条路,更多的时候,就是“三八二十三”的相互关照在运行,是让藏

4、家多赚些的理论在延伸,是发展共赢的思路在进化。给别人留条路,是最现实的送人玫瑰,留有余香,更是自己深藏于心灵深处的的心安和踏实,由此持之以恒,才会实现人生的辉煌。 (选自杂文网,有删改。作者修东) 9.作者为什么说“要给别人留条路”?阅读全文进行概括。(4分) 10.解释文章第段中“三八二十三”的丰富含义。(2分) 11.文章第段已经把道理阐述得非常清楚了,为什么还要写第段?请简要分析。(4分) 12.结合文本,阅读下面材料,就如何正确理解“给别人留条路“,阐述你的观点。(4分) 年9月15日,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因无证驾驶豪车并参与肇事打人被收容教养一年。事发之时,因其尚未成年,有不

5、少网民及知名人士纷纷发表言论,希望媒体和大众宽容他。不料,就在李天一被解除收容教养不到半年时间里,又因触犯刑法“二进宫“。 (选自年2月25日京华时报) 【答案】(二)(14分) 9.给别人留条路,会显得大度,彰显人心的敞亮,更能体味人世间相互关照的温暖。求得心安和踏实。由此持之以恒,会实现人生的辉煌。送人玫瑰,留有余香。发展共赢,取得事业成功。 10.“三八二十三”就是做小买卖时让利一分(大度的心和让利的境界),创业时的发展共赢(就是给别人留一条路,也给自己留一条路)。 11.第段与段是对比关系,段是正面论述凡事要留有余地,给他人多留一条路,而第段从反面加以论述。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2.给别人留条路是心灵上的向善,但不是无原则的造就(宽容)。李天一事件启示我们: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不能给别人留路,因为对恶的过度宽容,就是对善的肆意践踏。 an;text-align:left;line-height:1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