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常见的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大的事故主要有岩溶突水突泥、坍方、大变形、瓦斯事故、衬砌开裂等隧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一)岩溶突水、突泥 岩溶突水录像,齐岳山隧道F11突水突泥录像,五、隧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一)突水、突泥 突水、突泥事故案例分析 (1)宜万线马鹿箐隧道 2006年1月21日,马鹿箐隧道出口平导开挖到3174米(PDK255+978),注浆加固后开挖出碴时,突然发生突水突泥,瞬间突泥8万立方,最大涌水量72万立方/小时,淤积平导1600米,正洞1000米,造成多名作业人员遇难,经济损失巨大,影响施工一年之久突泥点埋深约400米该灾害属岩溶突水突泥灾害大规模突水突泥录像,(2)宜万铁路大支坪隧道 2008年4月30日,大支坪隧道进口开挖到2771米(DK132+913),注浆完成后进行开挖,专职安全员发现异常,立即下令撤人随后,突然发生大规模突水涌砂,涌砂量约4000立方,最大涌水量4万立方/小时,淤积长度200米由于采取了防范措施,未造成人员伤亡突泥点埋深约160米该灾害属岩溶突水突泥灾害大规模突水涌砂监控录像,(3)厦深铁路梁山隧道 2009年3月14日,梁山隧道进口开挖到2505米(DK96+505),出碴时,发生小型突泥,突泥量约200立方。
经会商清淤时,突然发生大规模突水突泥,突泥量约8000立方4月6日再次突泥,突泥量约2万立方,淤积长度230米突泥后地表坍陷,陷坑面积50平方米,深20米突泥点埋深270米该灾害属断层突水突泥灾害大规模突泥后照片,突泥后地表坍陷照片,(4)龙厦铁路象山隧道 2009年12月24日,象山隧道进口开挖到4468米(YDK24+158),注浆完成后开挖时,初期支护开裂、掉块,发生坍塌约600立方,涌水量约200立方/小时之后,突水持续变大,最大涌水量约7000立方/小时,隧道被淹该注浆段30米(设计开挖25米),上中部已经开挖完成,下部开挖22米(距预设计位置3米)】突水后地表大面积沉降、坍陷,房屋开裂、倒塌,搬迁800余人,经济损失较大突水突泥点埋深150米该灾害属岩溶突水突泥灾害前期突水突泥照片,突水突泥后地表坍陷照片,(5)南广铁路白云隧道 2010年1月14日,白云隧道出口开挖到696米(DK334+733),爆破后发生小型突水突泥,突泥量约200立方经会商清淤时,再次发生大规模突水突泥,突泥量约2000立方,突水量约300立方/小时,淤积长度150米,造成多名作业人员遇难突泥点对应地表坍陷,陷坑面积300平方米,深20米。
突泥点埋深80米该灾害属断层突水突泥灾害大规模突泥后照片,突水突泥后地表坍陷照片,突水突泥工程特征分析,从“地质特征、工序环节、工程处理”三个方面进行灾害分析 1)地质特征 “高压、富水、不良地质”三者不利组合是诱发突水突泥突石灾害的地质条件 2)工序环节 灾害主要发生在开挖或清淤两个工序环节发生灾害的原因主要有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未发现风险源 ②发现风险源,但技术方案不合理 ③发现风险源,但施工管理措施不到位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应在超前预报、涌出物处理、注浆质量和开挖支护等方面予以加强突水突泥灾害防范与应对,要防止突水突泥灾害的发生,必须做好以下两项重要工作:一是风险的识别与评估,二是风险的控制与规避 1)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1)设计单位根据地质勘察资料进行隧道风险等级划分,制定技术措施 (2)由建设单位组织风险评估,并制定高风险安全防范管理专项机制3)对风险隧道进行超前预报专项设计,纳入工序管理尤其要加强超前钻孔和超前炮孔钻探 (4)设计单位作出水文监测专项设计(包括降雨量、涌水量、水压),施工单位负责实施,监理单位负责核查 5)施工过程中,预报到溶腔或断层等异常时,由建设单位组织论证,进行风险评估。
方案未制定前,施工单位不得将掌子面爆开2)风险的控制与规避,(1)超前预报探测到溶腔或断层时,以及发生小型涌泥时,由建设单位组织研究确定重大技术方案 (2)对极其复杂的溶腔或断层,应进行迂回绕避、增设泄水洞、释能降压和注浆加固等方案的预设计,进行多方案比选 (3)高风险隧道必须建立进洞条件、进洞记录、视频监控、声光报警、应急照明、安全逃生、洞内抽排水等安全保障措施,四、隧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二)坍方 1.坍方类型 (1)按坍方发生的地段分: ①洞口坍方;②洞口段坍方;③洞内工作面坍方;④洞内滞后工作面坍方; (2)按坍方发生的规模和型式分: ①整体坍方;②顺层坍方;③局部掉块,四、隧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3)按坍方发生的部位分:洞顶坍方、墙部坍方、掌子面坍方,四、隧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2.坍方预防措施 洞口段防坍技术措施要点 ①“早进洞,晚出洞”,尽量保持边仰坡的稳定 ②提前做好天沟,及时做好洞顶和洞口排水系统 ③洞口有明洞时,应尽早做好明洞 ④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预加固和预支护方案 ⑤尽早完成洞门工程,增强洞口段的稳定性四、隧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浅埋段防坍技术措施要点 浅埋隧道应遵循“预支护、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早衬砌、实回填、严治水、勤量测”的原则。
四、隧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断层地段防坍技术措施要点 ①采用“有预案、超前探、预支护、强支护、早封闭、早衬砌”的总体施工原则 ②开挖前必须对断层进行超前预报,正确判断断层的各种性质,如:断层范围、影响带范围、物质组成、水量及水压等 ③提前采取断层防坍措施,提前转换开挖与支护方法四、隧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破碎围岩防坍技术措施要点 ①调查岩层走向与隧道的关系,水平岩层重点防止拱部超挖和坍塌,垂直岩层重点防止边墙的坍塌,倾斜逆向节理重点防止顺层滑动 ②有泥岩等软弱夹层的岩层,重点防止沿软弱节理面的滑动和掉块 ③必要时采用非爆破法开挖 ④加强拱部支护,充分发挥锚杆的悬吊、加固作用四、隧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 (二)坍方 3、坍方案例 (1)掌子面坍方 2006年8月12日,郑西客专秦东隧道进口DK333+465~+470地段发生坍塌,将一名司机和一名带班人员共计两人埋入洞内,经抢救无效死亡 2006年9月13日,武康铁路增建二线工程系家山1号隧道突然发生坍陷,造成正在隧道上方地表进行现场勘察的2名设计人员1名工程技术人员随塌体埋入土中,经抢救无效死亡1)掌子面坍方 2007年4月30日,太中银铁路吴堡隧道3#斜井掌子面左侧拱脚部位发生坍方, 坍方量约8立方米,造成当场死亡4人,1人受轻伤。
坍方原因是拱顶存在竖向软弱节理面,成洞后在围岩应力释放过程中,受上部岩体挤压和岩体自重作用,导致该岩体的突然坠落 2007年8月6日,石太客专南庄隧道出口DIK151+603掌子面处上导坑开挖刚完成,在准备架设拱架过程中,上导坑已完成的初期支护突然发生整体坍塌造成2人死亡地表柱状陷坑深度15.3m坍方原因是上覆黄土28米,喷混厚度不够,降雨量大为30年平均降水量的2.97倍,围岩含水量增加,涌水量加大,未采取有效措施2008年3月21日,田德线百安隧道进口DK19+797处进行爆破后清危作业时,2×3×0.4m落石造成台车上5名作业人员3人受伤2人死亡;事故原因是围岩解理发育,受爆破开挖影响岩石松动,距掌子面14m范围未初喷混凝土 2008年3月25日, 包西铁路活沙兔隧道斜井,Ⅳ级围岩,渗水较大,有坍塌痕迹,立即安排清理危石,架立格栅刚架时工作面坍塌,4名施工人员被埋,经抢救无效死亡 2008年8月29日,西格二线克土隧道,1#斜井正洞西宁方向掌子面(DK89+306)洞顶约6立方米孤悬巨石塌落,并引起周围约80立方米松散岩体塌落掌子面11人被埋,4人死亡,2人重伤,5人轻伤坍方原因是拱部断层破碎带并伴有裂隙水,岩层间结合力,隧道穿透破碎带时,顶板破碎带岩体处于悬空状态,在区域地震(2.8级)的诱导下,约6立方米隐蔽性大岩块失稳牵引带动周围破碎岩体坍塌。
2010年3月8日,石武客专湖北段木兰隧道DK1118+885处突然发生坍方,造成2人死亡,2人受伤2009年3月16日,向莆铁路宝台山隧道吴元斜井开挖至距洞口736米时,掌子面右侧发生塌方,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坍方原因是由于两个隐蔽原生节理在自重和钻孔扰动共同作用下失稳,并牵引周边岩体垮塌 2009年7月19日,襄渝二线杨家沟隧道,掌子面约70立方米岩石突然塌落,将掌子面后6米范围内已施做完成的初期支护压垮,2名人员死亡坍方原因为局部岩层产状及节理发育、破碎,近期连续降雨,有裂隙水渗出,诱发局部塌方2)隧道掌子面后方塌方,2007年7月15日下午,郑西客专南山口隧道斜井正洞施工至DK69+173时,初喷过程中掌子面左上角出现掉块7月16、17、18日陆续出现掉块、坍塌,直至钢拱架压垮、上台阶全部被掩埋,坍塌长140多米地表房屋出现裂纹,院内地表出现起鼓现象,所幸无人员伤亡施工中上台阶长83m,仰拱距最前掌子面126m,二衬距最前掌子面146m 2006年5月16日,大理丽江铁路南场岭隧道出口地段发生连续坍方,6名施工人员被困坍方段约26米经抢救,全部获救2)隧道掌子面后方塌方,2007年9月2日,合宁铁路亭子山2号隧道在拱部初期支护侵限部位换拱作业时发生局部塌方,5名工人被埋。
当时,共有23名工人在该区域作业,上方土体突然坍塌,将5名换拱作业人员埋没,18名工人及时安全撤出亭子山2号隧道全长1635米,已于2007年8月28日上导贯通,坍塌长度约6米,总坍塌土方量约1000立方米 2007年9月30日17时,兰青二线八盘峡2号明洞兰州方向DK7+800~810发生塌方冒顶,地表形成8米塌坑,洞内塌体约2000立方米,8名工人进行支护作业被埋,经各方努力抢救,人员全部生还2008年1月9日,兰青二线杨家店隧道进行左侧下导坑开挖,左侧拱角至拱顶突然发生塌方(230立方米),2人被塌方体掩埋遇难; 2008年1月20日,郑西客运专线盘东隧道出口工区DK306+254处发生塌方,塌坑27*26.8m,坍塌体约1800立方米,距掌子面22.8米, 坍塌前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3人遇难;坍方原因是湿陷性粉沙质黄土,塌方段地表为陡坎下一平台,隧道上方土体荷载不对称,连续降雪使该处大量积雪,雪水渗入地层,交通受阻,导致停工待料2009年10月29日,包西铁路新响沙湾隧道已贯通,二衬剩余65m,进行仰拱施工时,突然听到响声,人员及时撤离,拱顶塌方28立方米 2009年12月19日,包西铁路邓家楼1#隧道出口方向距掌子面30m处,隧底开挖时塌方,6名施工人员被困洞内,后获救。
塌方处埋深约70m,IV级加强衬砌坍方原因:围岩为不均匀的砂质黄土,局部含沙量较高,自稳性差贵昆铁路六沾段六盘水隧道 2010年2月5日,六盘水隧道出口开挖到632米(DK248+228),后方170米位置初期支护(工20b)破坏坍方,长度约50米,造成8名施工人员被困该段为充填粘土夹块石溶腔,前期施工时连续发生小型坍方,采取超前大管棚并注浆加固后通过坍方点埋深约100米该灾害属岩溶处理通过后坍方灾害坍方照片,,(3)隧道洞口塌方,2006年3月21日,武汉安康铁路增建二线襄胡段王家沟隧道明洞洞口上部边坡突然坍塌,8名施工人员被困洞内后经紧张抢险,至22日,被困人员全部获救 2006年5月16日,昆明铁路局大丽线南场岭隧道出口地段发生连续坍方,6名施工人员被困坍方段约26米经铁道部组织全力抢救全部获救 2006年5月21日上午10时40分,洛湛线DK58+620处发生山体滑塌,正在双牌2号隧道开工准备的4名作业人员被砸伤, 1人死亡,其余3人受伤 2007年8月6日,广深港客运专线水田隧道进口正在进行导向墙施工准备时,右侧导向墙顶部仰坡忽然滑塌约2~3立方米土体,两人被埋,经抢救无效,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