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理论与实践第八章概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0826502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7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金融理论与实践第八章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农村金融理论与实践第八章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农村金融理论与实践第八章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农村金融理论与实践第八章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农村金融理论与实践第八章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金融理论与实践第八章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金融理论与实践第八章概要(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农村信贷,及融资供求专题,农村信贷及融资供求专题 第一节 我国农村信贷的供给和需求 第二节 我国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 第三节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 第四节 农村小额信贷 第五节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可持续经营能 力分析以湖南省汨罗市金星农村信 用社为例,第一节 我国农村信贷的供给和需求,中国农村信贷供给和需求决定了农村信贷市场的主体。中国农村信贷供给的主体主要是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机构。需求主体是以发展农业生产为目的的农户、农村企业及其他涉农机构。 一、我国农村信贷的供给 (一)正规金融机构 农信社在这几年的改革过程中,根据地区发展的需要,逐渐改制演

2、变为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共有农村信用社605家,农村合作银行100家,农村商业银行26家。,(二)非(准)正规金融机构 非(准)正规金融组织或活动包括所有处于中央货币当局或者金融市场当局监管之外发生的金融交易、贷款和存款行为。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初期,非(准)正规金融组织和活动由于得到了经济管理当局的默许甚至支持,一度非常活跃。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心逐渐转向对正规金融机构的商业化,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加大了对非(准)正规金融组织和活动的管制力度,并终于在1999年解散了农村合作基金会,从而结束了非(准)正规金融的有组织状态。除农村合作

3、基金会外,非正规金融体系主要由亲友之间的个人借贷行为、个人和企业团体间的直接借款行为、经济服务部、金融服务部、高利贷、各种合会、私人钱庄等组成。经济服务部、金融服务部也是类似于信用合作组织,基本上均被取缔。,(三)农户贷款的供给结构 据调查,2009年年底,农户借款中,银行贷款占16.63,信用社贷款占20.46,私人借款占61.68,其他占1.23。在作为传统农区的中部地区,农户来自银行的贷款仅占6.04,私人借款则占了73.60;东部地区农户借款资金中过半数来自民间金融(见表8-2)。,二、农村信贷的需求状况 (一)农村信贷的需求主体 农户金融需求分析 2010年年底,我国乡村人口6741

4、49546人,占全国城乡总人口的50.32。在幅员辽阔的农村,农户作为一个基本的生产经营和生活单位,其信贷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农村中小企业金融需求分析 2009年我国农村企业共有5899524家,农村企业在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也产生了巨大的金融需求。对于正在形成中的中小规模的农业产业化企业,由于缺乏健全的承贷机制,其大量的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严重制约了该类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乡镇政府金融需求分析 政府对资金的需求主要是体现在政府对纯公共品和准公共品的提供上。农村纯公共产品包括农村基层政府行政服务、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环境保护等,由于这些投资基本上没有任何收益,生产周期长

5、,又缺乏抵押品,金融机构一般不愿发放贷款。农村准公共产品包括农村公共卫生、农村社会保障、农村水利设施、农村道路建设等。与纯公共产品相比,这些准公共产品的投资相对有一定收益,如果政府能够给予合理的政策优惠,金融机构相对愿意发放贷款。在我国政府财政支农资金不足的条件下,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的支持必然成为我国政府的长期选择。,(二)农户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以福鼎市沙埕镇为例 农户收入来源 从图8-1中可以看出,该区域农户家庭收入主要来自渔业生产和海水养殖业,占比分别为52和33,两部分共占85。渔业和海水养殖业是该区域的经济支柱,也是农户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与该区域主要的产业发展情况相吻合。,农户信

6、贷概况 从问卷调查的数据看,在100户被调查的家庭中,35户有过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历史,65户没有贷过款,另有69户有向金融机构贷款的打算。可见,在该区域中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并不全然是独立的。调查的数据显示,虽然农户与金融机构发生信贷的频率不高,但至少说明该区域部分农户的信贷需求能得到满足。同时,这也说明该区域农户存在有效的信贷需求。 信贷需求规模 根据户需要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农户中信贷需求如图8-2所示:,信贷需求性质及用途 在分析其信贷的具体用途中,消费性信贷需求中购房和供子女上学两项共占37.7,因此该区域农户消费性的需求也占据了相当的比重(如图8-3所示)。 随着生产和经济的发展,该区域农

7、户消费性的需求应该是呈上升的发展趋势。上图的数据显示,用于基本生活开销的只占2.6,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沙埕镇农户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其信贷需求主要用于发展生产及相应的派生性的消费性需求。,农户信贷需求可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从对沙埕镇10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影响该区域农户信贷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利率水平、信贷办理手续及审核期限服务质量、金融机构品牌、农户对信贷程序的了解程度、农户向金融机构贷款的面子问题、农户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心理负担、农户贷款习惯,各种因素具体的占比如图8-4、图8-5所示。,第二节 我国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 一、农村企业信贷的难点分析 从直接融资看,农村企业的

8、融资难点在于信息不对称。 从间接融资看,站在银行角度考虑,农村企业的信贷难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农村企业数量多、类别复杂、单个贷款规模小,造成银行经营成本增加;()由于农村企业担保难,资信不够,抵押品种少,经营中抗风险能力弱,致使银行在风险机制约束下不愿涉足;()农村企业融资需求频率高、时间短,增加了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困难;()农村企业为便于竞争不愿公开太多的内部信息,造成银行信用调查难,因而银行往往将农村企业拒之门外。,(一)农村企业信贷存在的问题 ()信贷资金匮乏,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 ()银行贷款是农村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银行提供的主要是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更新资金,较少提供长

9、期信贷; ()亲友信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资金在农村企业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资产规模是决定企业能否获得银行借贷及长期债务资金的决定性因素; ()农村企业贷款管理成本较高; ()农村信用社资产状况恶化,贷款能力低下; ()一些农村企业经营亏损降低了银行、信用社的贷款能力。,(二)农村企业信贷融资难的原因 1.需求方因素:由于农村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企业特点本身(规模小,可抵押资产少,往往缺乏完整财务记录等)存在着一些固有缺陷,这些缺陷部分导致融资难问题。 2.供给方因素:在信贷部门,当前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整个农村正式金融系统

10、效率低下,非正式金融系统受到严重打压和排挤。无论是正式金融系统和非正式金融系统,金融抑制政策导致金融组织制度创新不足。在资本市场,则缺乏面向农村中小企业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3.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经济周期的变化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巨大。 ()法制的不健全也给信贷资产带来了风险。 ()社会信用环境缺失。,二、农村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因素 农村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可能影响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一)企业规模 (二)企业年限 (三)企业性质及行业 (四)盈利能力 (五)银企关系 (六)信用等级 (七)企业主个人特征,三、促进农村企业信贷优化的基本途径与对策 (一)企业方面的对策 树立竞

11、争和创新意识并通过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更新 建立健全现有企业管理制度 主动增强自身的风险约束和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 更新信贷观念 抓好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契机,(二)银行方面应该采取积极的支持措施 实现信贷资产的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是银行的主要经营目标之一,而信贷资产的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行业合作降低信息成本 改进贷款授权授信制度 区别对待不同所有制和不同规模的企业贷款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创新-中小银行的比较优势 建立相互依存的新型银企关系 培养现代化的乡镇企业、中小企业信贷专家,(三)政府部门的规范、引导、支持 解决农村企业信贷的难题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政府

12、部门的支持重点应该放在引导、疏通上,而不是强制性的政策规范。 建立政府、中小企业、银行三方合作的政策性信用中介服务机构 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农村金融改革 地方政府必须因地制宜来促进农村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 政府还应该建立起有效的惩罚失信机制 设立专门的政府部门和政策性金融机构 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第三节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和政治稳定,但长期以来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农户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三农”的发

13、展,并带动国民经济发展。信贷支农使农村信用社找到了一种有效的农业信贷投入机制,极大地方便了农户借款,缓解了农户资金短缺和贷款难的矛盾,为农村、农户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资金支持,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腾飞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的现状 (一)信贷支农领域不断扩大 目前,农信社的支农工作在确保粮、棉、油等种植业生产贷款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支农的深度、广度上下工夫,重点支持了高效、特色、生态农业,如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旅游观光农业等;同时为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积极的信贷支持。 (二)信贷支农品种日渐多样化 从全国农村信用社来看,目前实行

14、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品种主要有:普通信用贷款、支农信用卡贷款、自报公议贷款、农户联保贷款、预约贷款、信用村(镇)贷款、存单质押贷款、集镇房地产抵押贷款等,农贷品种日趋多样化。,(三)贷款手续逐步简化 首先,全面推行小额信用贷款,向讲信用的农户发放农户贷款证,农户只要持有贷款证和身份证就可以到农户信贷专柜办理贷款手续,实行“一次核定,余额控制,随用随贷,周转使用”的信贷原则。其次,积极开展信用村(户)的评定工作,根据农户的信用状况等级发放贷款,对信誉好的农户免于抵押担保,放宽贷款额度,实行优惠利率。 (四)支农服务质量逐渐提高 目前农信社的支农工作责任感和自觉性进一步得到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逐

15、步改变了以往坐等客户上门的工作作风,树立了贷款营销的经营观念,实行客户经理责任制。各地农村信用社也加大宣传、服务力度,送贷上门、服务上门,支农方式不断推陈出新,支农服务质量明显得到改善,农户对农村信用社支农工作满意度也明显提高。,二、农村信用社发放信贷的基本流程 (一)贷款申请 (二)贷款调查 (三)贷款审批 (四)贷款发放 (五)贷后检查 (六)贷款收回,基本流程,三、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外部问题及成因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存在的外部问题,主要是指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问题。 体制性依赖:农村金融生态优化的瓶颈 农业产业与农村金融参与主体弱质:农村金融生态改善的根本制约 农村金

16、融环境欠佳:农村金融生态机制运行的障碍因素,(二)内部问题及成因 资金来源不足,资金实力弱,支农力度薄弱 自有资金不足是制约支农工作的首要瓶颈。资金实力的薄弱,一方面影响了农村信用社支农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也造成客户资源流失的恶性循环。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的力度比较薄弱,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经营理念比较落后,出现“惜贷,不愿意贷出”的现象比较严重。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运营,使得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薄弱,更打消了他们支农的理念。 贷款风险难规避,贷后管理难度大 支农贷款主要以传统种养业为主,由于农业生产自然灾害的不可抗拒性,容易形成自然风险,随时都有可能给支农信贷带来风险和损失。由于申请支农贷款的农户大多分布在偏远的农村,不但贷前调查难度加大,而且成本明显高于城镇企业和个人贷款。,管理水平低,服务功能不完善 与当前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地位形成反差的是,农村信用社高度松散的组织体系,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