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弘扬“榆林治沙精神”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0826072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弘扬“榆林治沙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学习弘扬“榆林治沙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弘扬“榆林治沙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弘扬“榆林治沙精神”(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弘扬“榆林治沙精神”日期:2011-06-28 字体:大 中 小60年来,榆林人民面对“沙进人退”的困境,坚持着一场艰苦卓绝的抗沙治沙斗争,谱写出一首战天斗地的治沙诗史,取得“人进沙退、塞上江南”的治沙伟业,萌发孕育成不畏艰辛、不屈不挠,迎难而上、敢为人先,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求实奉献、追求和谐的“榆林治沙精神”。“榆林治沙精神”是对延安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是新时期延安精神在榆林现代化建设中的延伸与拓展,体现了党的立业之本的奋斗精神,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求实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高贵品格的大无畏精神和奉献精神,是党、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不畏艰辛、不屈不挠”是指榆林人民富有“韧”劲,能以坚强

2、的毅力、超常的干劲坚持几十年与沙漠“较劲”,坚持“治沙决不后退半步”执着前行,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战胜了发展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阻力。“迎难而上、敢为人先”是指榆林人民充满“闯”劲,面对无人敢碰的沙漠禁区,敢于发起挑战,敢于在困难面前逞英雄,创造性地把“股份制”等先进组织形式引入治沙造林实践,闯出群众性、大规模治沙新模式,把沙漠变成绿色财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指榆林人民善出“巧”劲,坚持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按客观规律办事,在苦干的同时,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出一条治沙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求实奉献、追求和谐”是指榆林人民用足“实”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心中时

3、刻装着治沙,唯独没有自己,脚踏实地,勇于奉献,为治沙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简而言之,“不畏艰辛、不屈不挠”精神是本质,“迎难而上、敢为人先”精神是精髓,“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精神是灵魂,“求实奉献、追求和谐”精神是时代特征。“榆林治沙精神”形成始于20世纪50年代,恶劣的自然环境成为其萌发的客观要素。榆林历史上曾是“沃野千里、仓稼殷富,水草丰美、群羊塞道”的农牧区,后因连年战火、乱垦滥伐,植被遭到破坏。从上世纪50年代榆林人就拉开“抗击风沙、保卫家园”的战幕,经过60年的不懈努力,创造出“人进沙退”、令世界惊叹的治沙奇迹,引来世界友人来榆“取经”。正是这场气壮山河、

4、波澜壮阔的治沙大会战,开创了榆林治沙伟业的新纪元,孕育了延安精神重要组成部分的“榆林治沙精神”。在几十年的治沙会战中,榆林人表现出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动地感天。榆林是革命老区,是“延安精神”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榆林治沙精神”有其萌生的历史文化渊源。涌现出牛玉琴等治沙英雄,他们坚持“与天地斗其乐无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持“改变贫穷面貌、追求美好生活”“我不治沙,沙子就把我活埋”敢为人先的气魄,“宁愿治沙累死,也不能被沙子欺负死”的豪迈气概,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科学求实,逐步走上和谐发展之路。榆林人民在治沙造林、建设绿色家园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以治沙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宝贵精神财富,改革

5、开放的巨大成就成为“榆林治沙精神”催生的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榆林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掀起“北治沙、南治土”的综合治理运动。组建国营林场,广大群众无偿投工投劳,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运动。随着国家一系列治沙造林政策的贯彻落实,榆林的治沙事业向纵深发展,掀开退耕还林、建设生态环境的新篇章。跨入新世纪,榆林确立建设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三大目标,把防沙治沙作为长期的发展战略。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榆林考察时指出:“榆林的实践表明,只要我们依靠科学,长期奋斗,就一定能够有效遏制风沙侵蚀,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新时期学习弘扬“榆林治沙精神”,是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树

6、立和弘扬良好作风的需要,是全市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十二五”发展新局面的需要,是榆林建设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的重要精神支柱和永不衰竭的力量源泉,它将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增辉。“榆林治沙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添新内容。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特性,作为一种精神支撑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外延特征,作为一种目标追求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榆林治沙精神”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赋予新内涵。榆林人民闯出一条治理与开发结合、治沙与致富相结合的治沙之路,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赋予新内涵,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突显了

7、当今世界追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精神。“榆林治沙精神”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实现跨越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源泉。这种精神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源和竞争力,更是一种先进生产力,是一种潜在的社会发展催化剂和推动力,更是凝聚意志、催人奋进的一支号角,成为榆林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榆林治沙精神”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注入新活力。弘扬“榆林治沙精神”,既是建设西部文化大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选择,更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注入新活力。“榆林治沙精神”为广大群众构筑起新的价值导向。这种精神孕育产生于广大人民群众顽强拼搏、大胆探索和艰苦创业的实践中,无论是牛玉琴、石光银还是榆林治

8、沙女民兵连,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所包涵的质朴情怀,凝聚着人民群众的智慧,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导向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二五”发展大幕已拉开,面对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迫切需要大力弘扬“榆林治沙精神”,强化践行的自觉性,增强践行的针对性,突出践行的实效性,大兴艰苦奋斗之风、知难而进之风、求真务实之风、服务群众之风、敬业奉献之风,为把榆林建设成为中国内陆开放开发战略新高地、陕西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一极提供强大的思想和精神动力。弘扬“榆林治沙精神”,就是要坚持一个“韧”劲。充分认识在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诸如“三大失衡”“三大瓶颈”“三个掩盖”等问题和困难,对认准的目标要坚持不懈,始终坚定

9、理想信念,始终坚定宗旨意识,始终坚定发展方向,不屈不挠,一往无前。弘扬“榆林治沙精神”,就是要突出一个“闯”劲。按照“陕北持续发展”的要求,勇于追求新高度,敢于树立新目标,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以更加开阔的眼界、更加开放的意识、更加和谐的环境,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闯出一条和谐发展之路。弘扬“榆林治沙精神”,就是要体现一个“巧”劲。榆林面临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要始终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发展,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又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和谐之路。弘扬“榆林治沙精神”,就是要把握一个“实”劲。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高度关注民生,把干事创业、勇于奉献的热情与科学求实的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把开拓进取与尊重规律紧密结合起来,把抓好当前工作与着眼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科学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