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22 世说新语二则课件 语文版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0746621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6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22 世说新语二则课件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22 世说新语二则课件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22 世说新语二则课件 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22 世说新语二则课件 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22 世说新语二则课件 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22 世说新语二则课件 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22 世说新语二则课件 语文版(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刘义庆,世说新语两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2、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 基本容。 3、客观评价人物,学习古人的智慧、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刘义庆,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南朝宋文学家,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关于作者和作品,世说新语:古代笔记小说集。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赞誉等三十六门,期行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乘船选自世说新语.德行。,世说新语,古代有个曾子,为人老实。有一天, 他妻子要上街买东西,孩子闹着也要跟着去,曾子的妻子只好说:“你在家里玩,我回家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妻子上街回来后,看

2、见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连忙劝阻说:“我只是哄哄孩子,你不必当真。”曾子说:“怎么能说谎呢?”就把猪给杀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们要做一个信守承诺的人。,曾子杀猪 的故事,导入新课期行,期 行,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陈寔(sh) 尊君在不(fu),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期: 行: 日中: 舍: 去: 乃:,约定 出行 正午时分 舍弃,放弃 离开 才,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时: 戏:,当时,那时 嬉戏

3、,玩耍,译文: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尊君 不: 待: 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通“否” 等待 彼此尊称,相当于“您”,译:“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古人称呼上的原则:称人时尊重对方, 对外人称呼自己人时谦逊有礼。,称呼 (亲属),别人的,父母:,尊君,令尊 令堂,令母,儿女:,令郎,令爱,妻子:,尊夫人,贤内助,自己的,父母:,家父,家母,儿女:,犬子,小女,妻子:,拙荆,内人,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便: 哉: 委:,就 语气词,表感叹

4、丢下,抛弃,译文: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信:,信用,译文: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惭: 引: 顾:,惭愧 牵引,拉 回头看,译文: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表示友好),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全文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

5、丘的长子陈方元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1、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无信” “无礼”,2、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不讲信用,粗野无礼。,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

6、尊严,懂得为人之道。,二、问题探究,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谈谈你的看法。,海阔天空,空天阔海,第一种意见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第二种意见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4. 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同意。面对元方的反驳,友人很惭愧,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5. 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

7、歉?,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从信用方面看,父亲朋友失约在先,无信;从礼貌方面,父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无礼。因此,友人最后哑口无言,只得赔礼道歉。,三、迁移拓展,1. 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 2. 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1.意见一抓住对方失礼之处,针锋相对,维护个人名誉不受侵害。 意见二针对对方失礼之处,摆事实,讲道理,使对方明白自己的过错,既维护个人名誉,又不伤害对方。自己不能向对方一样失礼。,2.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提高安全意识。,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

8、丘舍( )去,( )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四、小练习,友,友,友,陈太丘,元方,家君,课堂小结:,友人 暴躁易怒,知错就改 元方 聪敏机智,知书达理,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对话展示人物性格,期 行,再见,乘船,第二课时,世说新语两则,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正确译讲课文。 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的形象。 3、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做人的正确道理。,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和着色文字的读音。,乘 船,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 何

9、为不可?”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 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xn,zh,xi,y,zhng,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一起,都,想要,就,对感到为难,的原因,迟疑,犹豫不决,难道,救助,凭,根据,的,代词,这件事,还,因为,同意,先前,接受,请求,乘 船,抛弃,恰巧,幸而,于是,当初,评定,罢了,能够,可以,顺便借光,2.试

10、译着色字及课文。疑难之处圈画出来,译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对这件事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的请求,难道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和劣。,3.逐字逐句对照理解,疑难之处可求助老师或同学。,看图说故事,二、共同探究,1、华歆开始时对接纳逃难的人为什么表现出难色?这表现出他是个怎样的人?,因为他考虑到贼兵可能很快追到,那时三人一起逃生可能很困难,接

11、纳他,对大家都不利,所 以面露难色。 这表现出华歆是一个思虑周密的人。,2、“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你是怎么评定华歆、王朗二人的? 3、读完乘船,它给了你什么启发性思考?,华歆:为人谨慎,考虑实情细心周到,重信守诺。,王朗:热心果敢,但做事缺乏考虑,没有远见, 轻诺寡信。,一个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不能轻诺寡信。,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当堂训练,俱乘船避难 ( ) 歆辄难之( ) 遂携拯如初( ) 有一人欲依附( ) 宁可以急相弃邪 ( ) 幸尚宽( ) 既已纳其自托( ) 本所以疑( ),一起,都,对感到为难,于是,就,想要,难道,恰巧,幸而,请求,的原因,时 可以 之,歆辄

12、难之,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可以为师矣,宁可以急相弃邪,元方时年七岁,学而时习之,它(代词,指这件事),的(结构助词),当时,时常,可以 因为,可以 凭,2、比较下面各组着色的词,贼: 古:作乱的人。 今: 有偷窃行为的人。 所以: 古:的原因。 今:表结果。 耳: 古:罢了。 今: 耳朵。 宁: 古:难道。 今: 宁可。 可以:古:是能愿动词“可”与“以”两个词 连用,“可以凭借,能因为”。 今:“可以”两字连用,只作能愿动词。,3.古今异义词,乘船,开端:华歆王朗据乘船避难,发展,有人想要搭船 华歆:为难 王朗:幸尚宽,高潮,后贼追至情况紧急 王朗:欲舍所携人 华歆:宁可以急相弃邪,结局

13、:,遂携拯如初,轻诺寡信,重 诺 守 信,对比,全文内容结构图:,小结,这篇文章以对比的写法,写出华歆、王朗对逃难者的不同态度和行为,从而表现出两个人和不同品格和境界;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华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尾的一句话更引人深思,让人回味无穷。最后让我们齐声朗诵全文!,再见,乘船,第二课时,世说新语两则,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正确译讲课文。 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的形象。 3、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做人的正确道理。,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和着色文字的读音。,乘 船,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 何为

14、不可?”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 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xn,zh,xi,y,zhng,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一起,都,想要,就,对感到为难,的原因,迟疑,犹豫不决,难道,救助,凭,根据,的,代词,这件事,还,因为,同意,先前,接受,请求,乘 船,抛弃,恰巧,幸而,于是,当初,评定,罢了,能够,可以,顺便借光,2.试译

15、着色字及课文。疑难之处圈画出来,译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对这件事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的请求,难道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和劣。,3.逐字逐句对照理解,疑难之处可求助老师或同学。,看图说故事,二、共同探究,1、华歆开始时对接纳逃难的人为什么表现出难色?这表现出他是个怎样的人?,因为他考虑到贼兵可能很快追到,那时三人一起逃生可能很困难,接纳他,对大家都不利,所 以面露难色。 这表现出华歆是一个思虑周密的人。,2、“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你是怎么评定华歆、王朗二人的? 3、读完乘船,它给了你什么启发性思考?,华歆:为人谨慎,考虑实情细心周到,重信守诺。,王朗:热心果敢,但做事缺乏考虑,没有远见, 轻诺寡信。,一个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不能轻诺寡信。,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当堂训练,俱乘船避难 ( ) 歆辄难之( ) 遂携拯如初( ) 有一人欲依附( ) 宁可以急相弃邪 ( ) 幸尚宽( ) 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