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8年中考物理 专题突破(四)浮力的相关复习课件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0746567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8年中考物理 专题突破(四)浮力的相关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省2018年中考物理 专题突破(四)浮力的相关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省2018年中考物理 专题突破(四)浮力的相关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省2018年中考物理 专题突破(四)浮力的相关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省2018年中考物理 专题突破(四)浮力的相关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18年中考物理 专题突破(四)浮力的相关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8年中考物理 专题突破(四)浮力的相关复习课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突破方案,专题(四) 浮力的相关计算与推导证明,专题(四) 浮力的相关计算与推导证明,专题(四) 浮力的相关计算与推导证明,类型1 压力差法类,专题(四) 浮力的相关计算与推导证明,例1 一均匀的正方体浸没在液体中,如图ZT41所示,已知它的棱长为a,上表面所处的深度为h,则正方形下表面所受到液体的压力表达式为_,正方体所受浮力表达式为_。(液体密度和g为已知量),图ZT41,F1g(ha)a2,F浮ga3,专题(四) 浮力的相关计算与推导证明,解析 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Sa2,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为ha,正方形下表面所受到液体的压力F1p1S液g(ha)a2;正方体上表面所受到液体的压力F2p

2、2Sgha2;正方体所受浮力F浮F1F2g(ha)a2gha2ga3。,专题(四) 浮力的相关计算与推导证明,【规律总结】 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pgh,可计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的液体压强;由公式FpSghS,可计算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利用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可计算浮力的大小。,专题(四) 浮力的相关计算与推导证明,类型2 阿基米德原理和称重法相结合类,例2 小华用如图ZT42甲所示进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A是实心圆柱体,根据数据作出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h的关系图像如图乙,从图乙可知(水1.0103 kg/m3,g取10 N/kg)( ) A物体

3、受到的重力为2 N B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2 N C该物体的密度为1.0103 kg/m3 D浸入液体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深度成正比,图ZT42,B,专题(四) 浮力的相关计算与推导证明,专题(四) 浮力的相关计算与推导证明,专题(四) 浮力的相关计算与推导证明,变式【2017郴州】弹簧测力计下挂着一重为12 N的实心小球,小球浸没在水中并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7 N,则此时小球受到的浮力是_ N,其密度是_kg/m3。(g取10 N/kg,水1.0103 kg/m3),5,2.4103,专题(四) 浮力的相关计算与推导证明,类型3 阿基米德原理和平衡法相结合类,例3 如图ZT4

4、3所示,用同一支密度计分别测量甲、乙两种液体时,密度计竖直静止在液体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试证明: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甲乙。,图ZT43,专题(四) 浮力的相关计算与推导证明,专题(四) 浮力的相关计算与推导证明,【规律总结】 (1)当物体静止在液体中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故有悬挂在液体中静止的物体浮力的大小F浮GF;漂浮或悬浮在液体中的物体浮力的大小F浮G。(2)当物体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将上浮;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将下沉;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将悬浮在液体中或漂浮在液面上。,专题(四) 浮力的相关计算与推导证明,例4【2017潍坊】边长为0.1 m的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有的体积

5、露出水面,如图ZT44甲所示。将木块从水中取出,放入另一种液体中,并在木块上表面放一重为2 N的石块,静止时,木块上表面恰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g取10 N/kg,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求: (1)图甲中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2)图乙中液体的密度。 (3)图乙中木块下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强。,图ZT44,专题(四) 浮力的相关计算与推导证明,专题(四) 浮力的相关计算与推导证明,例5 如图ZT45所示,某一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水深为20 cm,现用一弹簧测力计挂着边长为10 cm的正方体物块,并将物块浸没在溢水杯中,静止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 N。求:(水的密度为1.0 103 kg/m3,g取10 N/kg) (1)溢水杯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溢水杯中溢出水的质量。 (3)物块的密度。,图ZT45,专题(四) 浮力的相关计算与推导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