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专题20《苦斋计》课件(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0605370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专题20《苦斋计》课件(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中语文 专题20《苦斋计》课件(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中语文 专题20《苦斋计》课件(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中语文 专题20《苦斋计》课件(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中语文 专题20《苦斋计》课件(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专题20《苦斋计》课件(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专题20《苦斋计》课件(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散文之部,第二十课 苦斋计,【学习要点】 1探究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要学会哟,温故知新,先学一点,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实词的意义 (1)故植物中之 (2)能已积热 (3)其洩水皆啮石出 (3)茹啖其草木之荑实 (4)一旦运穷福艾 (5)不可以实疏粝,温故知新,先学一点,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 (1)剑溪之水出焉。 (2)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 (3)久则弥(m)觉其甘, (4)人莫知其乐也。 (5)人知乐之为乐, (6)而不知苦之为乐, (7)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8)虽欲效野夫贱隶, (9)井以甘竭:,温故知新,先学一点,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2、(1)室十有二楹, (2)覆之以茆, (3)楛竹之笋, (4)其槚荼亦苦于常荼。 (5)燕坐于华堂之上, (6)籍柔覆温之躯,,温故知新,先学一点,4找到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的词语。 (1)野蜂巢其间, (2)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 (3)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4)人知乐其乐。 (5)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 (6)籍柔覆温之躯。 (7)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温故知新,矫正一下,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实词的意义 (1)故植物中之 中:受到 (2)能已积热 已:止,治,消散。 (3)其洩水皆啮石出 啮:冲刷。 (3)茹啖其草木之荑实 茹啖:吃。 (4)一旦运穷福艾 艾:止,尽。

3、 (5)不可以实疏粝 实:装满。,温故知新,矫正一下,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 (1)剑溪之水出焉。 焉:于是,这里。 (2)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 之:助词,这里用于和中心词具有同一性的定语之后,可译为“这一类的”,下文“之草”、“之菜”、“之实”、“之笋”的“之”与此同。 (3)久则弥(m)觉其甘, 则:就,连词。 (4)人莫知其乐也。 莫:没育谁,代词。,温故知新,矫正一下,(5)人知乐之为乐, “之”用于短语的主谓间以取消其独立性。 (6)而不知苦之为乐, 而:却,连词。 (7)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则:那么,连词。 (8)虽欲效野夫贱隶, 虽:即使,连词。

4、(9)井以甘竭: 以,因为。,温故知新,矫正一下,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室十有二楹, 有:同“又”。 (2)覆之以茆, 茆:通“茅”,茅草。 (3)楛竹之笋, 楛同“苦” (4)其槚荼亦苦于常荼。 荼同茶 (5)燕坐于华堂之上, 燕坐:闲坐,安坐。燕,通“宴”,安闲。 (6)籍柔覆温之躯, 籍,通“藉”,以物铺垫。,温故知新,矫正一下,4找到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的词语。 (1)野蜂巢其间, 巢:做窝。用如动词。 (2)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 艰:以为艰,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室:筑室,用如动词。 (4)人知乐其乐。 前一个“乐”用为动词,意动用法。 (5)而

5、不知醉醇饫肥之肠, 醉醇饫肥:酣饮味道浓厚的酒,饱餐肥美的肉食。醉,酣饮。饫,饱食。醇,酒质浓厚。肥,肥美。“醇”和“肥”在这里都用作名词。 (6)籍柔覆温之躯。 柔、温,都用如名词。 (7)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苦:使困苦,使动用法。劳:使劳累,使动用法。饿:使饥饿,使动用法。,课堂探讨,探究一下,1第一段主要交代了哪些内容? 2第二段从哪些方面写“物性之苦”? 3第四段借苦斋主人之口,阐述了怎样的生活哲理? 4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堂探讨,你知道吗?,这是一道概括文章内容的题目,注意对文意的归纳和整理,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课堂探讨,做的怎样?,1.第一段交代了苦斋的

6、所属、格局、位置以及所在之地匡山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其上多北风”的恶劣气候环境造就了植物“味苦”的特性,从而交代了“苦”之由来。 2.第二段从“木、草、菜、果、笋、蜜、茶、鱼”等方面,具体突出“物性之苦”。 3.第三段主要写建斋的缘由以及苦斋主人的生活乐趣。这里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苦斋主人却通过“植粟艺菽、茹啖荑实、蹑屐登崖、倚木长啸、降临清泠、拊石和歌”品尝到一般人感受不到的乐趣。这种“乐”可以说成是“以苦为乐,苦中作乐”。,课堂探讨,做的怎样?,4.第四段主要阐述了“苦与乐可以相互依托、转化”的道理。当今之人只知道“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的道理,所以富贵子弟享受惯了条件优

7、裕的生活,一旦生活变得困顿,连性命都无法保全,以前的“快乐”不就变成“痛苦”了吗?孟子的名言在于说明成大事者“乐”从“苦”中来。赵子的话在于说明良药、忠言虽“苦”,但对治病、行事有利,忍受了一时之“痛苦”,“快乐”才会到来。“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灭亡”“勾践兴国”更是从自然和人事各自的一正一反两个方面说明了“苦乐相互依托、转化”的道理。,课堂探讨,探究一下,概括文章的主旨。,课堂探讨,你知道吗?,这是一道概括文章主旨的题目,注意文本特征。这种性质的文章,一般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斋的情况,着重写景物的布置;一是斋的意义,着重写主人的襟怀。从“苦斋记”的标题就可看出,本文记叙、阐释的一定就

8、是“苦”字的内涵。重点抓住文章的第四段进行探究。,课堂探讨,做的怎样?,本文记述了苦斋的所属、格局、所在、地理环境和周围物产,以及其主人的生活情况与乐趣、言谈,从而说明苦斋的命名由来与本文的写作原因,阐发了苦与乐的相为依托转化(即“苦生于乐,乐由苦来”)的辩证关系与生活哲理,批评了膏粱之子只知“安逸享乐”的思想,表现了苦斋主人“以苦为乐”的宽敞襟怀。,课堂提高,阅读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 A味苦而微辛 辛:辣 B间则蹑屐登崖 蹑:踏,穿 C寝必重褥 重:有分量 D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 庸:岂,难道,灵活运用哟,课堂提高,【答案】C,做的

9、怎样?,课堂提高,【解析】 试题分析:重,双层。,找到窍门了吗?,课堂提高,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说明“苦之为乐”和“苦生于乐 的道理的一组是 A植物之苦者,亦乐生焉 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 B井以甘竭,李以苦存 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 C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 夫差以酣酒亡 D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 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灵活运用哟,课堂提高,【答案】C,做的怎样?,课堂提高,【解析】 试题分析:A句不能说明“苦生于乐”,B“井以甘竭”不能说明“苦之为乐”,D不能说明“苦之为乐”。“苦之为乐”即以苦为乐。,找到窍门了吗?,课堂提高,3下列

10、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匡山周围高中间低,山上多北风,山之中物,多是苦的。但蜜虽苦,可以已积热,除烦渴之疾;鱼味虽苦,但食之可以清酒。人爬山虽苦,但可以靠着大树啸歌,可见苦中往往隐藏着乐。 B这是篇游记类散文,作者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写景上,但有时寥寥数笔,却能把苦斋周围的山之高、水之秀描绘得有声有色,把极其寻常的景物点染成奇观。 C作者以“苦”字作为贯串全文的脉络,或将“苦”隐于语言之外,或将“苦”显于记叙之中,化景为趣,化趣为理,使人领悟到乐与苦相为倚伏的真谛。 D章溢先生把自己的隐居之室命名为“苦斋”,是因为这里的植物其味皆苦,水里的鱼味苦而微辛,野蜂所酿的蜜味亦苦,山

11、中之人也难于往来,真是目之所见,口之所食,足之所至,无往而非“苦”。,灵活运用哟,课堂提高,【答案】D,做的怎样?,课堂提高,【解析】 试题分析:“苦斋”是作者刘基为其命名并作记。,找到窍门了吗?,课堂提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3分) (2)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w,低洼地)而室焉。(3分) (3)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4分),灵活运用哟,课堂提高,【答案】(1)开始吃的时候感到很苦涩难于下咽,时间长了就更觉得它甘甜,能治愈积热,消除燥热心烦的疾病。(重点词:苦,意动用法,觉得苦;弥,更加;已,治,治愈)(2)而跟随他的人大多觉得早晚往来很劳累,所以就选择山中低洼的地方搭房子住在 那儿。(重点词:艰,意动用法,认为艰难,感到劳累;室,名词用如动词,建室,这是是搭建临时住舍之意;焉,兼词,于之,在那儿。)(3)人们只知道优越是快乐,却不知道艰苦也是快乐;人们只知道享受自己的快乐,却不知道痛苦也是由快乐带来的。(重点词:前一分句中“乐”理解为“优越”,“苦” 理解为“艰苦”;“乐其乐”前一“乐”,用作动词,享受;生,产生,带来。),做的怎样?,课堂提高,【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和典型文言现象的翻译。,找到窍门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