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初三语文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048764 上传时间:2017-10-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初三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初三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初三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初三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初三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初三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初三语文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上册阶段性测试题题目 一 二 三 四 总分分数说明:1、本试题满分 100 分。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和座号填在指定的位置。3、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者加 l5 分。【友情提示】沉着冷静 相信自我 把握时间 慎思精答 祝你成功一、积累与运用(共 15 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2 分)岁月是永不停息的旅人,在现实和未来中 chun 流不息;岁月是生命的使者,使良种变成大树让劣根变成泥土;岁月也是无私的工匠,把善恶美丑均镌 刻在历 史的记忆中。chun 川 镌 jun 2、默写(6 分):沉舟侧畔千帆过, 。 ,铜雀春深锁二乔。人生自古谁无死, 。但愿人长久, 。

2、足蒸暑土气, 。 ,人迹板桥霜。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A.济宁市各行各业通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 活动,努力建设“五美五好”济宁。B.汛期来临,是否 提前做好抗洪抢险的准备工作,是能否保障城市安全的关键。C.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改进农民科技知识水平,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D.济宁市政府将严格控制学校周边的噪音污染,给学生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4、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生物学家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一,他的另两部作品是 、。 海底两万里中的潜艇叫 。 (3分)5、同学们在教师节到来的时候给各科老师写下富有学科特征的个性留言,请你参考下面两则留言,给语文老师也写上一句。 (2 分

3、)致数学老师:无论我们怎样加减乘除,都算不完您的无私奉献。致历史老师:感谢您以渊博的学识带领我们纵览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画卷。致语文老师:再多的诗词歌赋无法表达您对我们的谆谆教诲。(诗词歌赋,写不尽我们对你的敬爱之情)_ 。二、古诗文阅读(15 分)(一)古诗欣赏咸 阳 值 雨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6、诗中“悬” 、 “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略作分析。 (2 分)“悬”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咸阳雨景的雨脚如麻,连绵不绝的特点。 “隔”是隔开,写出了“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空蒙的意境。7、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着

4、简单说一说。 (2 分)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境。全诗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空蒙飘渺的雨景。 (答出“虚实结合”即可得满分)诗人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诗人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描绘出了空蒙飘渺的雨景。 (答出“联想”即可得满分)(二)文言文阅读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

5、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8、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 分) (1)每有会 意 体会、领会 (2)性嗜酒 爱好 (3)期在必醉 期望 (4)既醉而退 已经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 分)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0、五柳先生“ 好读书” ,为什么 “不求甚解”?(4 分)这与他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他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

6、性格的体现。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再一字一句的理解上过分讲究,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读书不是为了做官,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三、现代文阅读(30 分)(一)一只空瓶子的温暖 魏得强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13 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这是我的习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的,我家里不缺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今天,我更是要做给女儿看的。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还会说我老土。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

7、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比尔盖茨,在生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孩子,不是老爸吝啬,一只瓶子一毛钱,不值什么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 ”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回过头,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

8、转悠,好可怜哪!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一些废品养活自己,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夸她长大了。我看到,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它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 11、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填写下表。 (4 分)人 物 事 件 心理反映女儿 把空瓶子放到垃圾箱旁 爸爸想教育

9、女儿爸爸 捡回瓶子 女儿 吃惊 女儿 重新把瓶子放到原处并说明原因 爸爸惭愧12、爸爸本想教育女儿不要浪费,教育过后,为什么“忽然有些惭愧了”?(3 分)一是因为爸爸明白女儿把空瓶子放回到垃圾旁,是为了给捡废品的老人一个劳动的尊严靠劳动吃饭;二是因为自己曾经给予老人的帮助是一种施舍;三是因为对女儿的误解;13、第段中加点的短语“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是指什么样的人?(3分)一方面是指那个捡废品的老人,另一方面是指有尊严靠劳动生活的人。14、赏析下面句子。 (2 分)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运用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女儿完成任务后的一种轻松、愉快和十分自豪的心理。15、理解题目

10、“一只空瓶子的温暖”的含义。 (3 分)一方面是指女儿用空瓶子给捡废品的老人带去的有尊严的温暖;另一方面是指爸爸看到女儿成长后内心感到的温暖。(二)黄 山 绝 壁 松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 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都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黄山全是石峰。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

11、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世人赞叹它们独特的姿容,很少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寒飙中,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一颗松子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

12、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幼小 的树也能这般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绝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 上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遒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条,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为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

13、,那些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来源: 学科网 ZXXK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 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有的枝干被飓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那些枝叶仍很苍郁;有 的被酷

14、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于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取与自信,它全都具备。现在可以说了,在黄山这些名绝天下的奇石奇云奇松中,石是山的体魄,云是山的情感,而松绝壁之松是黄山的灵魂。 (文/冯骥才)16、 黄山绝壁松外形有什么特点?在作者眼里,它有怎样的精神品质?(4 分)17、结合语境,在第段横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3 分)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 )18、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 (4 分)(1)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松树(绝壁松)的外形特点及奋取精神写出来了,表达了作者对绝壁松的赞美。 。 (2)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采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黄山绝壁松的丰富神情,表达了作者对黄山绝壁松的敬意19、作者在第段写其他名松、在第段写山下之松各有什么用意?(4分) 第段用其它名松衬托黄山绝壁松,突出重点,引人注意。第段写山下之松运用了对比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