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海中考思品要点总结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048659 上传时间:2017-10-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上海中考思品要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3年上海中考思品要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3年上海中考思品要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3年上海中考思品要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3年上海中考思品要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上海中考思品要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上海中考思品要点总结(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242013 年上海中考思品要点总结第一课 我的祖国 为你自豪一、基本概念1、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P8 (一)2、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同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德。P13(三)二.基本知识1、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我国有 56 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在保留地方特色的同时,各民族互相交流、融洽,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P5 (一)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是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国家。灿烂的中

2、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P62、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传统美德中的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尊师重教、尊老敬贤、助人为乐等,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很有价值的精神财富。为国家尽责、为民族献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P73、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总:民族精神铸就了我们民族的灵魂。(1)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深、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世博精神等,都是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P9(一)(2)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

3、儿女投身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动力。P9(一)(3)除此以外,还是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强大动力。P9 补4、近百年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巨大变化。P10(四)-P11(1)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 2 / 24(2)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3)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

4、命。5、中国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就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史中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P12(二)6、爱国主义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1)爱国主义是一面旗帜,一面飘扬在世界各国上空的永不褪色的旗帜。正是这样一面旗帜鼓舞和激励着千百万人为了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献出自己的一切,以至生命。P13(二)(2)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于对祖国的秀丽山川的热爱,更是对祖国的历

5、史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报效祖国,就是把自己的一生和才能毫无保留地贡献给祖国和人民。P15(一)(3)一般地说,爱国表现为:热爱生我养我的祖国大地;热爱自己国家的历史,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责任和义务;竭尽全力为祖国人民服务,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P13(三)7、在当代中国,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热爱社会主义是完全一致的 P15(二)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情感,是同促进历史发展联系在一起的,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我们生长在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历史和现实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使

6、祖国更繁荣、更富强,前途更光辉灿烂。因此,在当代,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爱祖国,就是爱社会主义新中国。8、热爱祖国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总:我们是中学生,当前的任务是学习,对祖国的热爱,能够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P15(三)(1)我们要关心祖国的发展和进步,个人的前途、命运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不可分的。只有把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成才,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3 / 24P15(四)(2)我们要学习,传承中华文化。文化的繁荣与否,也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表现。P15(五)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体现着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

7、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爱国的体现。P16(一)要学好祖国的历史、语言文字,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及其特色,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并将其发扬光大。P16(二)(3)热爱祖国,报效祖国,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P17 (一)(4)我们要重视爱国行为规范的。爱国行为规范在各种日常行为规范中是公民首要的行为规范。在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对基本的爱国行为规范已有明确的规定,我们要很好落实。在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把爱国行为规范更加具体化,制定具体的爱国行为规范。有助于提高自身素质,为更好地报效祖国创造条件。P17 (二)第二课 立足国情 强国富民一、基本概念1、基本国情是对一个国家国情的总体性的概

8、括。P27 (一)2、艰苦奋斗是一种不怕艰苦,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乐于奉献、勇于献身的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它表现为一种奋斗精神、创业精神、奉献精神。P41(二)二、基本知识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1)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四位。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P21(一)(2)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加快。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有了迅速的提高,许多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生产能力大幅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

9、增加,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乡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P21(二) 4 / 242、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仍居于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在:(1)人口多,底子薄。我国有 13 亿人口,由于人口基数大,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列在世界各国中还列在 100 位之后。P23 (三)(2)生产力不发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在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一部分现代化工业与大量落后于现代化的工业同时并存,少量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同传统的工农业生产技术同时并存。科学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P24(

10、3)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P253、我国的基本国情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P27(一)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含义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从社会性质来说,我国已经入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已成为国家的主人,我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向。其二是从发展程度来说,我国社会主义的成熟程度还很低,还很不发达,仅是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的基本特点。P27(二)4、社会主义面临的两大任务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我们面临两大任务,一是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

11、二是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极大的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P27(二)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P27 (三)(2)它的起点是上世纪中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终点是本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P28(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

12、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P27(三) 5 / 24这个历史进程,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我们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P28(一)6、我国现阶段的宏伟目标和经济发展“分三步走” 的战略步骤(1)我国现阶段的历史任务。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的历史任务:到 21 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P28(三)(2)为实现我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在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从 1980 年到 1990 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

13、1991 年到 20 世纪末世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P29(一)7、上海的目标根据党和国家作出的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飞跃。上海要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到 2020 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为带动长江流域起飞,推动全国经济发展,上海要融入全国,服务全国,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做出贡献。P29(二)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4、的宏伟目标,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P30(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兴国之要) ,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P31(一)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不发达,因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我们国家兴旺

15、发达和长久治安的根本要求。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 6 / 24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立国之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政治保证。P32现代化建时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使我国的基本

16、国策。 (强国之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P33(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新的解放,经济建设、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实践表明,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之路。P33(二)总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久治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冒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P349、我们已经进入小康社会(1)到 20 世纪末,我们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P36(三)(2)然而,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发展不平衡的小康。P37-P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