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子形象研究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0473557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痞子形象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痞子形象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痞子形象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痞子形象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痞子形象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痞子形象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痞子形象研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成绩学年论文题 目 论王朔作品中的痞子形象 姓 名 孙伟雄 学 号 1202402023 专业年级 汉语言文学2012级 指导教师 刘定祥 2014年05月28日目 录摘 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 words2引言2一、痞子的界定4二、痞子的类型6 (一)嘲讽反抗型6 (二)阿Q精神型8 (三)感情纯真型9 (四)迷茫困惑型11三、王朔痞子形象的成因13 (一)商品化浪潮下的精英文化的没落13 (二)自己的亲身经历16结 语17参考文献20论王朔笔下的痞子形象摘 要 王朔,中国当代一个饱受争议的作家。他的作品中的主人公是历来被人们所轻视的生存在中国社会最底层的“痞子”。这些“痞

2、子”瓦解崇高、嘲讽神圣、蔑视权威、桀骜不驯、放荡不羁,甚至在私生活上及其混乱,充满着对女性和已存在的道德伦理制度不屑。王朔的对“痞子”不是浮光掠影的描写,而是深层次的挖掘,通过一个个故事,将读者带入一个“痞子世界。”集中反映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底层市民在精神上的迷茫与困惑,并通过那些滑稽戏谑的语言对文革和传统伦理进行一种反思,以“反英雄”的姿势进行嬉笑怒骂。就样,“痞子”逐渐成了王朔的代名词。关键词 王朔;痞子形象;类型A Research of The rascal image of WangShuo worksAbstractWang Shuo, a controversial write

3、r in Chinese contemporary . His protagonists are always be survival despised in the bottom of China society . These riffraff collapse, mocking sacred, noble contempt for authority, wild and intractable, lead a fast, even in private life and confusion, is full of moral ethics system on women and the

4、existing disdain. On the riffraff not skimming over the surface description of Wang Shuo, but the deep level mining, through a story, the reader into a world. Reflects the confusion and perplexity on century eight, ninety time of bottom people in the spirit, and through those funny burlesque is a re

5、flection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the traditional ethics, to ridicule anti hero. Just like, riffraff has become synonymous with Wang Shuo.Key words WangShuo;the form of ruffian;type引 言王朔自1978年开始创作,先后发表等待、空中小姐、玩的就是心跳等中、长篇小说。出版有王朔文集、王朔自选集。王朔创作主要有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以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为代表,作品中透出的是温情。1987年以后,作者为了迎合市场

6、,开始有意的加强作品中的痞性的描写和调侃的语言,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是玩的就是心跳、一点正经都没有。王朔就是以这样一种幽默中见讽刺,滑稽中带反思的形象出现在文坛之中,嬉笑怒骂,调侃权威就是王朔笔下痞子的本性。正是这种前所未有的创新不仅给读者带来一种新鲜的审美感受,也培养起一群“粉丝”,“痞子文学”也开始大放异彩。这种另类的写作方式出现后,就在上世纪形成了“王朔热”,王朔已因此成为了上世纪80年代文坛的中心人物中的一员。但随着名声越来越大,于是对王朔的评论也逐渐增多。喜欢王朔的就大肆吹捧,把王朔神圣化,经典化;不喜欢王朔的就坡口大骂,认为王朔的作品低俗得一无是处。王蒙的躲避崇高一文,更是将王朔推上

7、风口浪尖,指出王朔是“不进步也不反动,不高尚也不躲避下流 王蒙:躲避崇高,读书,1993年第1期。”,也在最后对王朔进行了反问“如果说崇高会成为一种面具,潇洒和痞子状会不会呢 王蒙:躲避崇高,读书,1993年第1期。”即有对王朔的赞赏也提出了自己的疑虑。同时代的作家王小波也指出“我觉得王朔过去的反嘲、反讽风格,使我们能见到深一层的东西 刘智峰:痞子英雄王朔再批判,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版,第398页。”萧乾在文章希望他不是那么容易被挫折写到“如果真是提倡百花齐放,就不宜去去挫折他 刘智峰:痞子英雄王朔再批判,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版,第428页。”明确的表达了他对王朔的欣赏。在这同

8、时也有不少贬低王朔的评论。也有人把矛头指向王蒙的躲避崇高,余开伟写了一篇王蒙是否转向对躲避崇高一文的质疑,在文中指出“王蒙赞赏王朔作品撕开了崇高的假面,这个立论本身是极端片面的 余开伟:对躲避崇高一文的质疑,文艺争鸣,1995年第3期。”认为王蒙评论王朔是“乐于以玩世不恭的机智参与搅和稀粥,使本来闹哄哄的文坛更添一份热闹 余开伟:对躲避崇高一文的质疑,文艺争鸣,1995年第3期。”在“王朔热”中,还有些人对王朔作品进行了内在的比较客观的分析。袁良骏的王朔的知识分子观对王朔作品中对知识分子的态度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即使王朔在作品中极端调侃知识分子,暴露知识分子的不足,也不能对建国以来高校教育的彻

9、底否定,更指出王朔深受“革命文化”影响和他本身知识结构的局限导致了王朔认识的狭隘。陈虹的市井的狂欢王朔的故事和精英文化的窘境提出了对王朔创作原因和目的的见解,她把王朔看成是市民文化寻找的代言人,是日益兴盛的商品化浪潮造就了王朔,认为王朔不是一个真正的作家,王朔是把写作当成实业来办的。杨剑龙的论王朔的反讽艺术研究的是王朔的艺术手法,通过列举大量的列子来说明“王朔的语言是具有反讽色彩的 杨剑龙:论王朔小说的反讽艺术,中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1期。”并对王朔作品中的反讽手法进行了分类。最后,作者指出王朔的作品也有其不足之处,“他常常千篇一律地用顽主的姿态与口吻竭尽调侃嘲讽之能事 杨剑龙:论王朔小说

10、的反讽艺术,中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1期。”进入新世纪,葛红兵与王彬彬的“王朔之争”再一次吸引了文学界的目光。王彬彬的中国流氓文化之王朔正传极力批判王朔所谓的“平民意识”和轻视知识分子的态度,更把王朔看成是“大院文化的继承者 王彬彬:中国流氓文化之王朔正传,粤海风,2000年第9、10期。”葛红兵接着发表别忘了,王朔只有一个力挺王朔的“平民意识”,认为王朔是鲁迅在当代的传人。现在王朔已经很少写作,转而从事电影剧本的创作。但在当下既高节奏又充满虚伪的社会中,王朔笔下的“痞子”形象还吸引着一部分读者,这些人阅读已很少去关注文学意义,他们把这些看成是“放松”的工具,因为只有在那种充满冒险与刺激的世

11、界中,我们才能找回心灵的本质。时间虽然在流逝。“痞子”这个团体没有随着时间而销声匿迹,反而在我们身边不断重复出现。研究王朔的起始于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至今,国内外已经有很多研究专著,但多部分是关于的王朔作品中流露的“痞性”研究和王朔调侃的创作手法、反讽的艺术特色。研究王朔作品中的“痞子”形象的论著却不多见。本文就意在对王朔作品中的痞子进行分类,探讨痞子身上所具有的精神特质,分析这种“痞子”这种形象的成因。一、痞子的界定痞子原本指流里流气的人、恶棍、流氓、无赖。这些人在行为上挑战传统的道德伦理价值观,甚至于做出一些不利于社会稳定、危害人民群众的事情。这些人往往靠一些不入流的手段来获取自己的生活

12、所需的金钱,如顽主中由于观、杨重、马青所成立的“三T公司”,就靠“帮人解爱情之困,替人出搞关系之策略,给人出生活之秘诀 王朔:王朔文集顽主,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来赚钱,这种赚钱方式在平常人看来是下三滥的谋生手法,以至于让于观的爸爸气冲冲的来公司找于观,怀疑这个公司是不是被公安局盯上了。在王朔另一部代表作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中,“我”靠的是和几个伙伴通过性交易来诈骗获取金钱。王朔笔下的“痞子”确确实实做的就是地痞流氓平时干的事情。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中,团伙进行敲诈,这种行为不正是地痞流氓的生财之道吗?在我是你爸爸这篇文章中,马锐就是一个“小地痞”式形象,马锐在胡同口被

13、欺负,正常人的反应是告诉自己的父母和老师,但马锐却认为这是一种懦弱、卑鄙的行为,自己则在暗地里买各种“一招制敌”的书籍来看,妄想通过这些来赢取属于自己的胜利。痞子还有一个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他们的口头禅是一些下三滥的词语,王朔非常清楚这点而且也注重这点,因此“操”,“妈的”,“混蛋”这些低俗的词语时不时的从那些“痞子”中的嘴巴中冒出来。总的来说,这些王朔笔下的“痞子”就是那些逃出了柙的虎兕,天生一种叛逆精神,他们不愿遵循已有的法律法规、道德伦理纲常,蔑视权威与神圣,追求一种在常人看来不可理喻,但是他们所认为在在情理之中的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2、 痞子的类型 王朔笔下的的人物形象虽然总是那些在

14、现实生活中不被人尊重,甚至于造人歧视的痞子这一群体,但是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我们还是能够区分开来,他们中间有的嘲讽精英,反抗命运,有的痞子身上具有鲁迅笔下的那种阿Q精神,用精神胜利法麻痹自我,有的看中感情,一片痴情,有的则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困惑。 (一)嘲讽反抗型 痞子们表现出来的是对主导着这个世界精英文化的反讽,对权威的蔑视、对那些高高在上的,看似神圣的东西给出了自己的理解。王朔自认,他深受“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这一说法的影响 袁良骏:王朔的知识分子观,海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报),2001年第3 期。在我是你爸爸中,只是马锐在学校不顾老师的面子指出老师的错误,由这样一件小事最终发

15、展成为请家长这样“一件大事”,要知道在中国老师处理学生的终极秘籍就是请家长。最可悲的是在说教无功后,最终以暴打一顿加写检查结束。就这样,王朔以这样一种反讽式的手法突出了中国一些“精英分子”的可笑之处,宣扬马锐那种敢于反叛的精神。在这篇作品中王朔还强烈的批判了那些所谓的权威在人性认知的发展上产生的束缚作用。“当权威任然是权威时,不管他的错误多么确凿,你尽可以腹谤,但一定不要千万不可当面指出 王朔:王朔文集我是你爸爸,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4页。”。想起前面发生在马锐身上的事情,不正是这里所指吗?在中国,权威是万万不可侵犯的,“权威”这个阶层为了维护套在自己身上神圣的光环,会对那些“侵犯者”采取严厉的制裁措施,马锐的老师便是“权威阶层”中的一员,这也就说明了马锐的老师为什么会采取叫家长这样的手法来维护自己在班上的威信。马锐这样的做法无异于螳臂当车,最终的结果只可能是自取灭亡。王朔通过构造这样一件生活上极其平常的事,来表达对“知识分子”这一团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