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缘何撤贷热电产业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0467657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1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有商业银行缘何撤贷热电产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有商业银行缘何撤贷热电产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有商业银行缘何撤贷热电产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有商业银行缘何撤贷热电产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有商业银行缘何撤贷热电产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有商业银行缘何撤贷热电产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商业银行缘何撤贷热电产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有商业银行缘何撤贷热电产业 中国能源网韩晓平 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 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强调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把节约资源作为 基本国策;坚持节能优先,效率为本的能源发展方针。正在全国进入宣传学习五中全会 精神进入高潮的时刻,浙江嵊州越盛热电厂总经理谢百军和山东胜动集团总经理王志春 与身处全国节能第一线的近两千座热电厂和资源综合利用电厂的厂长经理们却因为各 国有商业银行全线撤出贷款而陷入迷茫。 谢百军和王志春的惘然 不久前,各地中国建设银行分支行均接到总行“建总字2 0 0 5 ( 9 8 ) 号文件,要求撤回 对热电厂和资

2、源综合利用电厂的贷款,到期一律不在延长。尽管各地分支行对于一些经 营状况较好的热电厂还希望保留贷款,并向总行据理力争,但总行撤出贷款态度异常坚 决,不容商量。随后,中国工商银行也发出文件,要求分支行从热电项目中撤资。从江苏 传来的消息,中国银行也有类似举措。 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正在进行银行体制改革,吸引国际战略投资伙伴,在 境外上市。为取得上市成功需要强力控制不良贷款,迅速退出高风险行业。银行从经营 角度出发,规避金融风险,退出他们认为存在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行业的做法无可厚非。 问题的结症在于,作为节约能源、承担区域环境治理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最主要的 技术手段,并被全世界广泛推崇

3、的热电联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在中国大力建设 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高潮之际,陷入生死存亡就境地。一个本应该是最赚 钱和最没有风险的行业,在中国却成了“高风险”行业? 不仅让举国上下大为不解,也让 全世界都瞠目结舌。 谢百军总经理陷入了莫名其妙之中,他的嵊州越盛热电厂新建成发电的热电机组新 建成的一台6 M W 背压机组每发一度电仅需要1 8 3 克煤,热电综合利用效率超过8 0 。 而被中国媒体广泛宣传的华能集团正在建设的,号称“代表中国未来电力工业方向”的浙 江玉环电厂,4 台国产1 0 0 0 M W 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标准与技 术,发电蒸汽压力达到每

4、平方厘米2 6 2 5 公斤,温度高达6 0 0 0 C ,发一度电仍需耗煤2 7 3 克,发电效率为4 5 。而目前五大发电公司新建的机组多为超临界或亚临界6 0 0 M W 机 组,发电煤耗在2 8 4 2 9 1 克,正在运行的主力机组基本上均超过3 0 0 克煤,2 0 0 4 年全国 供电煤耗高达3 7 9 克。不是要建立节约型社会吗? 不是要贯彻“节能优先,效率为本” 吗? 怎么3 0 0 克煤发一度电的企业没有风险问题,而1 8 3 克的却成为商业银行撤出贷款 的高风险行业呐? 一5 8 比谢百军更迷茫的是胜利动力集团的王志春总经理,胜利集团生产一种物美价廉的 燃气发电机组,可以

5、利用各种可燃性气体,他们不仅向用户提供设备,而且通过废弃资源 综合利用发电服务。胜动的发电机组在煤矿利用矿井瓦斯发电,将每年夺取成千上万矿 工生命的瓦斯变为资源利用;胜动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利用沼气发电供热, 不仅消除了恶臭,也减少了温湿气体的排放;胜动在焦化厂和钢铁厂利用焦炉和高炉瓦 斯发电,将污染气体变为宝贵的能源。即便与最清洁的风力发电相比,胜动不仅增 加了电力供应,还治理了环境的污染。这是一个在全球看好的行业,在中国大力建立节 约型社会的高潮中,却不知怎么也成了可能造成不良贷款的高风险行业? 百思不得 其解。 银行自有道理 我国的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在国家剥离不良资产,注入资本金,

6、基本完成财务重组。 建设银行已经在香港上市成功,而工行和中行基本选定了战略合作伙伴,在海外上市的 准备也已就绪,推入国际金融市场已是箭在弦上。除此之外,各股份制银行也在积极行 动,除了交通银行捷足先登,已经在香港上市外,其他跨区域经营的股份制银行也在积极 需求国外战略合作伙伴,按照国际防范金融风险的标准进行内部重组和结构调整。地方 银行更加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希望进入国际市场。 中国银行业正在从政策型向真正的商业型转变,从业人员正在从传统的、按计划进 行的资金分配的角色,转变为具有独立的风险判断意识的,以资金为媒介的服务者,意识 与观念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银行判断问题的标准已经不再是国家的法

7、律和政策是 怎么定立的,领导们是怎么说的;而是这些法律和政策是怎么贯彻执行的,他们将更加注 重效果,而不是道理。因为今后国际金融市场对他们考核的最主要标准就是不良贷款 率,政策再好,如若结果是一堆不良贷款,他们也无法再与各级政府保持一致。 长期以来,在中国搞节能环保工作,如果仅有国家层面的法律政策支持,没有各级政 府主管机构贯彻执行的积极性,肯定是“风险投资”。如若这些节能环保工作侵害了垄断 利益集团的皮毛,即便有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贯彻执行的积极性,也是“风险重重”。节约 能源、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矿工死亡率,这些不是银行的责任,如果各级政 府真想解决问题,就应该将相关产业变成有利可

8、图的低风险高回报行业,所以问题的结 症不在银行。 风险何来 政策法律的不确定性:1 9 9 8 年原国家计委、经贸委、电力部和建设部以( 急计交能 【1 9 9 8 】2 2 0 号文件) 联合印发了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作为落实节能法的 规章下达,明确指出:“热电联产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 等综合效益”。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热电联产事业的发展”。但是1 9 9 9 年, 改革后的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在( 计基础【1 9 9 9 1 5 3 8 号文件) 关于在常规火电项目审批 中贯彻电源结构调整实现“上大压小”政策的通知中要求各省市立即停止审批一切小

9、火 电,包括:热电联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发电等项目。将热电联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发电与小 火电混为一谈,加以限制。 2 0 0 0 年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与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和环保总局再次以( 急计基础 5 9 【2 0 0 0 】1 2 6 8 号文件) 印发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重申国家发展和支持热电联产的 各项具体规定和决心。2 0 0 4 年作为国家金融管理机构的人民银行总行发布文件中,又一 次将热电联产与小火电相提并论,不准提供贷款。 世界各工业化国家都有明确发展和支持热电联产的法律,并有非常详尽的实施细 则,有的国家甚至专门为热电联产立法,通过法律将能效高的热电联产工艺作为能源工 业发展的

10、首要选择。相比之下,中国只在节约能源法中一次提及热电联产,在其他行 业法中,例如电力法只字未提。从表面上看是立法机构没有重视热电联产对于提高综 合能源效率的关键作用,而根本的问题是不能正确认识节能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不能 看到能源问题是中国发展的最大制约。一些利益集团以国有资产为名凌驾与法律和公 共利益之上,甚至立法机构也将集团利益法律化。所以,我们无法形成一个系统的、行之 有效的和长效性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节能工作的持续实施。为什么? 因为我们总是 遵循这一条“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和面”的只求“发展”,不求“持续”的增长方式。在经济 管理上是“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死了再放

11、”的循环模式,一些政 府部门总是注重审批,而不去积极建立市场,挡在供需双方之间,让供需双方必须按照自 己制定的显然不够准确的“计划”行事,而一些法律法规成为计划不周,消除后遗症的“偏 方”、“猛药”。能源供应紧张了,就支持热电联产;能源供应过剩了,就将热电联产例如 “小火电”加以遏制,最终还是为了确保央企、省企的那些按计划审批的电力项目能“卖的 出电,还得上钱”。 行政管理的不确定性:国家从计划经济延续下来的行政管理体制与分工中,每一个 行业都是单一和垂直的,电力就是电力,热力就是热力,环保就是环保,煤炭就是煤炭,如 果你跨越了几个行业,就形成谁都可以管你,谁也可以不管你,有利可图时谁都来管你

12、, 无利可图时谁也不愿管你的局面,热电联产就陷入了这样一个尴尬境地。管电的部门总 将热电联产和大型火力发电厂比较,认为热电厂容量太小,属于“小火电”,对电网没有什 么作用,应该取缔,你不是效率高吗? 那就让你同烧计划煤的大火电竞竞价;管热的部门 认为你即供热又发电,热能是梯级利用得来的,就应该降低热价,造福一方。电是国家定 价,上央企的大电网,属于中央政府的利益。热是地方定价,上地方自己的小热网,属于 自己的利益,所以要压低热价,逼着热电企业去争取电价;而环保部门因为你一个热电厂 削掉了几百个本能够形成罚款源的小锅炉,影响了收益,应该有所“补偿”,所以热电厂的 环境治理效能往往被忽略,成为环保

13、部门监察罚款的重点;煤炭部门国家的计划统配电 煤我没有办法不供,但造成我的利益损失市场必须补偿。节能环保不是我煤炭企业的事 情,热电厂不在国家统配序列内就得买市场的高价煤。 纵观欧美,凡是能源利用效率高,环境保护好的国家,热电联产都是能源供应的核心 产业。因为不发展热电联产,能源的利益效率就无法提高,燃煤要超过5 0 的效率,燃天 然气要超过6 0 的效率就必须采用热电技术。所以,各国政府不管企业的产权构成属手 谁? 能效成为一个硬指标,可持续发展成为“硬道理”。谁的能效高,谁优先;谁的污染 小,谁优先;谁的社会公益性强,谁优先。如果中国的各级政府能够将“五中全会”的要求 落到实处,有力贯彻“

14、节能优先,效率为本”的要求,也许问题就可以解决。 电力改革的不确定性:中国的电力改革有目共睹,成功失败大家心里清楚。不管下 一6 0 一步是不是继续改革,至少过去已经确立的电力改革目标与五中全会确定的新的发展目 标存在矛盾,电力改革的方向应该根据中央精神进行调整。在电力改革中我们强调“厂 网分开,竞价上网,鼓励竞争”等层面,而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如何降低环境排放,特 别是如何提高用户终端的能源综合利益效率没有成为目标。电力改革要服从于“资源节 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的建立,而不应该是让一部分已经够富的人更富起来。 如果电力改革的目的仍然停留在当初农村改革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念上

15、,达到 让坐奥迪A 6 ,拥有大办公室,住大房子,挣数十万年薪的人更多一点的目的,那么这种改 革对于社会的进步,对于保障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还有什么意义? 一些企业和部门在交易平台都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就热衷于“竞价上网”,在销售电 价不可能变化的条件下,竞价上网只能使得某些企业和政府管理机构增加更多的收益, 对于消费者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在竞价中,往往是那些靠近煤矿,燃料成本低,环境排放 大的电厂更具优势。而不一定是发电效率高,排放控制好的电厂具有优势,当然,更不可 能是承担区域环境治理和城市公共设施功能的热电厂。仅仅靠价格竞争,未必能够达到 提高社会综合能效的目的。因此,如若按照目前的思路继续

16、走下去,电力改革将会导致 大量热电联产企业死亡,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阻力。在电力系统中真正具有垄断 性的是电网,不是电厂,让电厂之间竞争不能解决根本的矛盾,还会增加社会的经济和资 源代价,增大消费者负担,增强供电安全的风险因素。美国和英国式的追求自由竞争的 电力改革已经宣告失败,最终导致大停电、电价上涨和电网破产。中国的电力改革也是 带来不断的拉闸限电和不断的上调电价,这种美国式的电力改革既然已经宣告失败,为 什么我们还非要重蹈失败的覆辙不可? 在电力供需双方建立市场是非常必要的,而市场 并不一定非要竞价,垄断利益集团横在买卖之间,堵住买方,逼着卖方竞价,这种改革目 的何在? 而丹麦追求提高能源利益效率的电力改革却获得了世界公认的成功,在过去2 0 年 中丹麦的不变价格G D P 翻了一番,人均收入从1 万美元达到超过3 万美元,一次能源消 耗没有增加,环境排放还大幅度下降。丹麦是如何达到这一目标的? 首先,他们建立了 一个较高的能效标准,并配合建立税收机制。不达标的电厂缴税,达标的电厂免税,而能 够治理环境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