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总结4课件 湘教版必修1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0444868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总结4课件 湘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总结4课件 湘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总结4课件 湘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总结4课件 湘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总结4课件 湘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总结4课件 湘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总结4课件 湘教版必修1(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才之路 地理,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湘教版 必修1,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四章,1.1.1 集合的概念,知识总结,第四章,1.1.1 集合的概念,一、分析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 影响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般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等。其中自然因素除地形外,还包括河流、气候、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工农业生产水平、交通条件、科学技术等;政治因素往往指政治中心的变革,如迁都。,影响聚落分布的部分因素示意图:,城市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实例 (1)自然因素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及实例,(2)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及实例,二、铁路、公路建设

2、的区位因素,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根据自我再生的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划分是相对的。当对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成非可再生资源。因此,人类必须实现各类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四、中国的自然灾害 (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其成因,(2)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3)我国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4)我国自然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原因 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会处,地壳活动强烈,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比较频繁的国家。我国季风气候特征明显、降水季节不均衡和年际变化大,使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交替出现水旱灾害。由于乱砍滥伐,

3、过度放牧,导致水土流失、荒漠化加重。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一旦发生灾害,给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往往比人少地多的国家严重。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对防灾、减灾的投入相对不足。,五、我国多发洪涝灾害的河流 (1)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原因,(2)淮河流域洪涝灾类的原因,特别提示:分析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地形地势。一般来说,地势低洼,易造成排水不畅,就容易发生洪涝灾害;降水的集中程度。降水越集中,强度越大,越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地区人口密度与经济状况。地区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则同样强度的洪水造成的损失就越大;抗灾能力。抗灾能力越强,造成的损失越小

4、。 六、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1)能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2)地区分布不平衡。(3)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以煤为主,约占71.6%。(4)能源需求增长快,供求矛盾日益突出。,2我国的能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对策 (1)问题 石油供应紧张:石油进口依存度提高,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难以改变;石油进口的可靠性差:世界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中国石油进口一半左右来自中东,1/4来自西非,这些地区政局不稳定,直接影响我国石油进口的稳定性;石油进口脆弱性强:中国石油进口运输方式以油轮为主,约占90%,增加了石油进口的脆弱性。,(2)原因 我国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量大

5、;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发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石油储备体系不完善。,(3)对策 进口石油采取多元化战略,完善石油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增加石油产量。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加大技术革新,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洁净煤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利用乙醇汽油等。,3能源问题源于三个不平衡: (1)能源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2)能源生产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3)能源消费在地区上的不

6、平衡。这三种不平衡在世界主要能源石油上表现最为突出。,(2014福建文综)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1)(2)题。,典例剖析,(1)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 (2)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 ) A冰蚀作用增强 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解析:第(1)题,据图中两个年份的冰川面积对比可以得出,2011年冰川面积缩小明显,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造成的,故A项正确。第(2)题,流域冰川面积变小趋势不变,冰川侵蚀作用减弱,A项错

7、误。冰川面积减小,水资源减少,流域内绿洲面积最终也会减小,B项错误。冰川面积减小,水资源减少,干旱程度会加剧,C项正确。河流的流域面积与冰川面积变化关系不大,D项错误。 答案:(1)A (2)C,(2013四川)下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顸,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据此回答(1)(2)题。,(1)这种民居所处环境的突出特点有( ) A昼夜温差大 B秋雨绵绵 C气候湿热 D台风频繁 (2)6月8日当地地方时15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自(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解析:第(1)题,由材料中“亚洲中纬度

8、地区”“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可推知图示民居所处地区降水较少,应位于亚洲中纬度内陆地区,该地区降水少,晴天多,云量小,昼夜温差大,厚墙在白天可减少太阳辐射过多进入,夜间可起保温作用,因此A正确。第(2)题,6月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同归线以南且接近北回归线的地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太阳位于该地正南方,该地地方时为15时时,太阳位于该地西南方,因此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自西南方向。 答案:(1)A (2)D,(2015广东)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

9、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中逆辐射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极光现象与地表温度无关;地表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度升高;而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会削弱太阳的短波辐射,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地表温度下降。 答案:D,(2013安徽)下图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完成(1)(2)题,(1)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 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 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 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 D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 (2)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 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 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

10、上升 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 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网定位、北部山峰和1月0等温线经过地区可判断该地地处秦岭南坡,1月0等温线向北、高纬、暖温带方向偏移、向高海拔、落叶阔叶林带偏移。第(2)题,受气候变暖影响1月0等温线向高海拔地区偏移,在地势影响下的两条等温线可看成是等高线,1959年0等温线比2009年0等温线分布的海拔相对较低,可判断甲为山岭,乙为谷地。甲海拔高于乙,甲年平均温低于乙,甲乙受气候变暖影响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 答案:(1)D (2)B,(2013北京)读下图回答(1)(2)题。,(1)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 苏 湘 滇 新 桂 内

11、蒙古 A B C D (2)图中( ) A甲处侵蚀作用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解析:第(1)题,从设问中的峰林可以判断出此地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云南的石林和桂林山水是典型地区,从而不难得出C选项正确。第(2)题,丙处位于背斜的顶部,容易受到外力作用的侵蚀,且地势陡峭,易发生滑坡现象。C选项正确。甲处为流水的溶蚀作用,缺乏判断依据是否为最强烈,A选项错误;乙处是砂岩,为沉积岩,外力的堆积作用形成,地势降低说明受到外力作用的侵蚀,丁为典型的向斜山。 答案:(1)C (2)C,一、单项选择题 1春季,欧洲阿尔卑斯山区,背风

12、坡常常出现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其主要原因是( ) A反气旋控制下沉增温 B局地气流下沉增温 C西风带南移释放热量 D暖锋过境释放热量 解析:就山体而言迎风坡常有地形雨,背风坡常有焚风。阿尔卑斯山区就是很好的例证,背风坡的焚风引起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而造成灾害。 答案:B,(2013海南)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23题。 2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 A紧临河岸以方便取水 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远离陡坡以避免崩塌、滑坡 3在农业社会,决

13、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 A河流水量 B土地肥力 C川地面积 D林木蓄积量,解析:第2题,根据题目叙述: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所以紧邻河岸容易遭受洪水的影响;黄土高原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坡地中部和上部不适合聚落的分布;聚落应分布在缓坡底部,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第3题,在农业文明阶段,人类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川地土壤较为肥沃,水源较为充足,所以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川地面积。 答案:2.D 3.C,下表反映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能源强度对比情况(能源强度: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电力强度:单位

14、产值所消耗的电能,它反映了经济增长率与电力消费之间的关系)。据此回答46题。,4.表中反映出( ) A单位产值耗油量最大的是英国 B单位产值耗电量最大的是美国 C法国能源总量比德国丰富 D发达国家能源消耗量大大超出发展中国家 5日本的能源强度和电力强度在主要发达国家中都是最低的,这说明( ) A日本能源使用效率最高 B日本能源使用效率最低 C日本经济增长率最快 D日本一次能源的需求量是最大的,6日本的能源强度与电力强度值对我国的启示是( ) A广开能源进口渠道 B改进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C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D节约能源,加强能源储备,解析:第4题,根据题目中的说明可知,电力强度即单位产值所消

15、耗的电能,因此表格中电力强度最大的是美国,是单位产值耗电量最大的国家。第5题,日本的能源强度低,说明其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小;其电力强度低,说明其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少。这两者都说明日本的能源使用效率高。第6题,参照日本的能源强度和电力强度值,我国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改进技术,不断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答案:4.B 5.A 6.B,二、综合题 7(2014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解析:第(1)题,从气候特点分析,该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所以使中上游地区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从地形特点分析,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洪水汇集时间

16、短,因此需修建水库蓄水调节,既能防涝灾,也能防旱灾。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且支流集中汇集于海河,导致排水不畅,因此需要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第(2)题,一方面是改良农作物品种,使农作物适应耐旱环境,积极推广耐旱作物;另一方面,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等;第三,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灾的能力。,答案:(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集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2)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