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初二下册专题复习 浮力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0354426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人教版初二下册专题复习 浮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物理人教版初二下册专题复习 浮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物理人教版初二下册专题复习 浮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物理人教版初二下册专题复习 浮力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物理人教版初二下册专题复习 浮力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人教版初二下册专题复习 浮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人教版初二下册专题复习 浮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复习:浮力执教:朝阳市第一中学 田英研究目的: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参加对象:一中全体物理老师 地点:九年12班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浮力相关概念和受力分析。(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问题的比较与分类,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2)通过师生活动,培养提升学生的观察、质疑、分析、概括、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精神;(2) 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美好情感二、重点难点:受力分析;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生质疑、分析、概括、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

2、策略三、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师生活动所需的实验器材。四、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归纳和总结一、 浮力的知识回顾问题1:关于浮力,你能回忆起哪些知识点?1.自主思考2.分组讨论3.小结归纳4.当堂巩固1.哪些物体受到浮力?2.浮力的方向?3.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4.称重法测浮力?5.阿基米德原理?6.物体的浮与沉?二、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演示)器材:弹簧测力计,物块A,水,烧杯问题2:你有哪些方法测量物块(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在水中受到的浮力?1. 思考实验思路2. 注意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知识:1. 称重法测浮力大小能力:2.图像3.受力分析三、排水法测浮力的大小(演示)器材:物块B

3、,水,量筒问题3:你怎样测量物块B(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在水中受到的浮力?1. 思考实验思路2. 注意让物块B刚好能完全浸没知识:1.F浮液gv排四、F浮G排液器材:弹簧测力计、物块A、水、溢水杯、小烧杯问题4: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1. 分析实验步骤2. 分组实验知识:F浮G排液五、知识与应用利用浮力知识测量物体密度和待测液体的密度问题5: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思考作答列表达式知识:1. 密度公式2. 等体积3. 漂浮F浮G物六、课堂总结本课你有什么收获?总结交流(根据板书总结)“专题复习 浮力”学案班级 姓名 _ 一、基础知识回顾:1.哪些物体受到浮力?_2.浮力的方向?_3.浮力大小

4、的影响因素?_4.称重法测浮力?_5.阿基米德原理?_6.物体的浮与沉?_二、考点过关练1.小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1)比较图 _三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2)进行丙、丁两步实验,是为了探究_(3)小华想继续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浸没液体深度有关,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她应让物体_液体中,比较物体_时所受浮力的大小. 第1题2.如图所示,图中为大鱼与小鱼的对话情景,其中_鱼的说法正确,另一鱼之所以说法错误,是因为_。第2题 第3题 第4题3.如图所示,一个气泡在玻璃管的水中匀速上升,请作出气泡所受力的示意图(忽略气泡所受重力)。4.一个盛有盐水的

5、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A.F1B.F2C.F3D.F45.将一个体育测试用的实心球和一个乒乓球同时没入水中,放手后发现:实心球沉入水底,而乒乓球浮出水面,如图所示。比较实心球和乒乓球没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则()。A:实心球受到的浮力大B:乒乓球受到的浮力大C: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D:不能确定 三、受力分析6.如图甲所示,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的石块静止在水中;如图乙所示,石块沉入水底。(1)请分别作出甲、乙二图中石块的受力示意图.(2)甲、乙二图中各力的关系分别是:甲图中 ;乙图中 。第6题甲图 第6题乙图 第7

6、题甲图 第7题乙图7.如图甲所示,物块A放在木块B上面,静止在水中;如图乙所示,木块B被系在杯底的细绳拉住静止在水中。 (1)请分别作出甲、乙二图中木块B的受力示意图.(2)甲、乙二图中各力的关系分别是:甲图中 ;乙图中 。三、浮力计算8.一个重为8N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则物体所受的浮力是_N,溢出水所受的重力为_N9我国海军“基洛级”常规潜艇的体积约为3103m3,在下潜过程中,潜艇受到海水的压强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它浸没在海水中时,受到的浮力约是_N.(海水=1.02103kg/m3,g取10N/kg).

7、10.小颖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用每小格为0.5N的弹簧测力计、密度大于水的塑料块、烧杯、小桶等器材进行实验,a、b、c、d是四个步骤的示意图,其中d测量空桶受到的_,此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由a、b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求出塑料块受到的浮力为_N;被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为_N;如果关系式_成立,就可得到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请你举出生产或生活中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的一个实例_四、拓展应用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石块的密度(水=1.0g/cm3,g取10N/kg)(1)用细线将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1所示,石块重G=_N(2)将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2所

8、示,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_N(3)石块的体积V=_cm3(4)石块的密度石块=_g/cm3【拓展】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又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石块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收集了表中的数据弹簧测力计示数/N3.22.61.91.2液体的密度/g/cm30.81.11.451.8(1)将表格补充完整 (2)分析表中数据,小明得出此装置可作“密度计”,此“密度计”的分度值是_11.【常州2012变形】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给日本环境带来了灾难,清除铯污染迫在眉睫对于土壤中的铯,可用一定浓度的酸液清洗并去除为测量酸液的密度,技术人员展开实验探究,如图10所示:取一装有铁砂的密闭玻璃瓶,用细玻璃丝悬挂在校零后

9、的弹簧测力计下方,测得其重为G;将玻璃瓶完全浸没于水中,测得拉力大小为F1;将玻璃瓶完全浸没于酸液中,测得拉力大小F2则用所测物理量表示:(1)玻璃瓶的体积 ;(2)酸液的密度 .三、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1)注重师生情感交流。课堂开始,通过实验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我努力营造了一个轻松、民主、平等、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确立了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而这种氛围和关系一直在得到不断的延续、巩固和提高,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激发思维的碰撞。所以这节课各个环节的教学设计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学生参与积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精彩纷呈,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

10、标。(2)充分信任学生,抓住教学机智。教学设计过程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教材,教材是通过趣味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再通过学生自主知识回顾,教师辅导引导,学生练习巩固,循序渐进,这是科学合理的。但教师考虑到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掌握,但又没有养成受力分析的习惯,帮助学生从受力分析的角度,对静态浮力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抓住课堂上的教育机智,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始终以“学生实验为主线”教师“演示实验”“动画展示”为辅,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原则,从课堂反馈来看,教学效果较好。(3)课堂教学重结论更重过程,在“怎样测量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的物体的浮力” “设计实验”环节,任凭学生

11、的思维自由驰骋,广开言路,学生自由表达、各抒己见,“活化”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4)课堂预设充分,生成性课堂教学资源处理到位。要想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充满热情、教师充满激情,课前必须精心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师自己,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充分的预设。在“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各种测量时会出现的问题都有一定的预设,提前通过讨论并贴出实验步骤帮助其理解性的操作。因此才能抓住课堂上的教育机智,层层递进,逐步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无声潜入教学过程中去。对于课堂上学生出现的受力分析,教师没有模糊处理,而是师生进行简单分析,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

12、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对这个生成性问题的处理可谓恰到好处。复习课目的是让学生在回顾老知识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教师在教学设计就将新老知识联系,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同时通过微调教学重点,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观察、质疑、分析、概括、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2、问题与不足(1)教学器材准备有缺陷。在苹果以引线的教学过程中,我的原本设计是让漂浮的苹果,咬掉一口,被咬掉的那一部分能够沉底,从而实现沉底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怎么测量以及怎么受力分析。而在教学过程中,苹果一直处于漂浮状态,教学过程中只能以其它物体来代替,显得环节不那么完整。(2)情感教育不够充分。本节课限于时间,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教学原计划是根据被咬掉的苹果,联系苹果标志的创立,以及乔布斯的个人经历,鼓励学生广开思路,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由于没有完全放开,未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反思在这个环节的教学过程,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方面,确实还可以做的更好。(3)对学生发展性评价语言较少。当学生在讨论如何测量上浮的物体完全浸没时所受浮力,当有一位中下等学生提出,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