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学案:专题6生物与环境1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029641 上传时间:2017-10-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9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学案:专题6生物与环境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1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学案:专题6生物与环境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1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学案:专题6生物与环境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1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学案:专题6生物与环境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1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学案:专题6生物与环境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学案:专题6生物与环境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学案:专题6生物与环境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状元源 http:/ 免注册、免费提供中学高考复习各科试卷下载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各科资源下载状元源打造最全的免费高考复习、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更多资料请到状元源下载。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小专题一 种群和群落核心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一:种群特征间的关系来源:状,元,源1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2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首先依据的应该是年龄组成情况,其次是性别比例,由此推导预测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从而确定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具体图示如下:特别提示:(1)种群密度是种群的基本特征。(2)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3

2、)依据种群的年龄组成推测出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确定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例 1】 (2009山东理综)如图曲线 a、b 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 a 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 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 d 时,曲线 b 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来源:Z.yy100.Com状元源 http:/ 免注册、免费提供中学高考复习各科试卷下载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各科资源下载状元源打造最全的免费高考复习、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更多资料请到状元源下载。解析 本题通过数学曲线图的形式反

3、映了种群密度和存活率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具备能够从图示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依据曲线 b,种群密度中等时存活率最大,故 B 正确;曲线 a 说明种群密度越大存活率越低,故 a 曲线代表的是大型动物,在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时,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故 AC 正确;种群密度越大,种群个体间竞争越强烈,故而图中 d 点不是竞争最剧烈的点 。答案 D【互动探究 1】 下列现象主要体现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大小的是A农业生产中,常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减少害虫的危害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的性别比例,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C为了维持海洋鱼类的种群密度,不捕获年龄较小的鱼D

4、我国某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外来 人口剧增,造成一定的社会压力解析 A 选项体现了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大小;B 选项体现了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大小的影响;C 选项体现了年龄组成对种群密度大小的影响;D 选项体现了迁入率对种群密度大小的影响。答案 A考点整合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分析1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比较图中“J”型曲线是指理想状态下(食物丰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无敌害、无疾病等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图中“S”型曲线是指在现实状态下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阴影部分是指生存斗争中淘汰的个体数,即环境阻力。2对曲线中 K 值的理解状元源 http:/ 免注册、免费提供中学高考复习各科试卷下载及高中学业水平测

5、试各科资源下载状元源打造最全的免费高考复习、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更多资料请到状元源下载。(1)K 值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允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条件下 K 值是不同的,同一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 K 值也是不同的。这主要取决于食物、空间和其他生活条件的限制和由此引发的种内斗争以及捕食者的数量。(2)图中“J”型曲线无 K 值,且种群增长率始终不变;“S”型曲线有 K 值,种群增长率在各个阶段是不相同的,在 K/2 时,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也增长最快。来源:状元源 zyy100K3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1)在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方面,一般将种群数量

6、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 K/2值左右,此时种群增长率最大,可提供的资源数量也最多,而且又不影响资源的再生。(2)在农林害虫的防治方面,降低农林害虫的环境容纳量是防治的根本。【例 2】 (2010云南调研)如图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 点以后环境阻力明显变大B图中表示种群增长率最大的点是 bC图中 a 点的种群增长率大于 d 点D图中第 8 年后,种群数量不可能发生变化解析 某动物迁入一个新的环境,开始需要适应一段时间,然后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a 点的增长率开始增加,b 点种群的增长率最大,超过 b 点种群的增长率开始下降,到 c 点种群的增长率明

7、显变小,d 点种群的增长率趋向于 0,种群数量达到 K 值。种群的数量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d 点之后种群的数量将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动态变化。 答案 D【互动探究 2】 (2010济宁模拟)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B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状元源 http:/ 免注册、免费提供中学高考复习各科试卷下载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各科资源下载状元源打造最全的免费高考复习、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更多资料请到状元源下载。C减少捕捞数量,保持足 够的种群基数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的出生

8、率解析 人类对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渔业资源,应该规定禁捕期、禁渔区以及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等。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只能对捕捞的鱼的大小进行选择,而不能对鱼的性别进行选择,不会改变其性别比例。答案 D考点整合三:生物种间关系的比较生物种间关系的比较关系 名称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征 互利 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若分开则双方或至少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寄生 无 来源状元源网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表或体内,从那里吸取营养来维持生活 竞争 来源状*元*源网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

9、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数量上两种生物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捕食 来源状元源网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数量上两种生物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状元源 http:/ 免注册、免费提供中学高考复习各科试卷下载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各科资源下载状元源打造最全的免费高考复习、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更多资料请到状元源下载。【例 3】 (2010四川卷,30)某石质海滩的潮间带由大小不一的水坑和水坑间的凸出基质两类环境组成,主要生长着浒苔、角叉苔等海藻和滨螺、岸蟹等动物。岸蟹主要以滨螺等小动物为食,其主要天敌是海鸥。(1)有人选择大小、深度等相似的两个自然水坑(

10、AB) ,把 B 坑中的全部滨螺(233 只)捉出,移入几乎无滨螺的 A 坑,研究滨螺对海藻及岸蟹种群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图 A 中浒苔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从种间关系角度看,浒苔和角叉苔是_关系。水坑中岸蟹种群密度与_海藻的 种群相对数量呈正相关。研究发现,此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敌而另一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则相反。请据此解释 B 坑中的滨螺在移出前数量较多的原因_。被滨螺取食 来源 Z#yy#100.Comm竞争 浒苔 B 坑中浒苔不占优势,该环境不利 于岸蟹躲避海鸥的捕食,因而数量较少;由于天敌(岸蟹)数量少,滨螺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所以数量较多 状元源 http:/ 免注

11、册、免费提供中学高考复习各科试卷下载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各科资源下载状元源打造最全的免费高考复习、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更多资料请到状元源下载。本研究涉及的生物构成的最长食物链为_。浒苔滨螺岸蟹海鸥 1(2)通过对水坑和凸出基质这两类微型生态系统中滨螺密度和海藻物种数的调查,绘制成图 C来源Z|yy|100k.Com在滨螺极稀少的情况下,如果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优先保护的是_生态系统,这种保护措施属于_。当滨螺密度长期保持在 100200 只/m2 时,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凸出基质 就地保护 水坑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型生态系统中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12、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1)图 A 中:移入滨螺后,由于滨螺捕食浒苔,导致浒苔数量下降,角叉苔数量有小幅度上升,因此浒苔与角叉苔构成竞争关系。观察图 AB,岸蟹的种群密度与浒苔的种群相对数量呈正相关。B 坑在移出滨螺前岸蟹很少,是由于角叉苔占优势,浒苔处于劣势,不利于岸蟹躲避海鸥捕食,从而造成岸蟹数量较少,滨螺数量较多。该研究涉及的生物构成的最长食物链为:浒苔滨螺岸蟹海鸥。(2)从图 C 可以看出:滨螺极稀少的情况下,需要优先保护凸出基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该措施属于就地保护。由图 C 可知,当滨螺密度在 100 只/m2200 只/m2 时,

13、水坑中的海藻物种数比较丰富,营养结构相对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知识总结 在种间关系中,捕食关系表现为“先增先减,后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最初时被捕食者的数状元源 http:/ 免注册、免费提供中学高考复习各科试卷下载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各科资源下载状元源打造最全的免费高考复习、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更多资料请到状元源下载。量要多于捕食者的数量,这也是判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一个方法。竞争关系体现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变化趋势,甚至会导致弱者灭亡。共生表现为“同生共死,荣辱与共”的关系,二者始终是同步的。【互动探究 3】 (2010金丽衢联考)在某一生态保护区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化

14、如图。依据图中的数据推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不相互影响,种群变化无规则性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C捕食者种群数量受被捕食者控制,但被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D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受捕食者控制,但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来源:状+元+源Z+y+y+100解析 捕食关系是生物界常见的种间关系之一,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相互影响,当被捕食者增加时,捕食者由于食物增加而增加;当捕食者增加时,被捕食者由于被大量捕食而减少,这又使捕食者减少。答案 B考点整合四:群落的演替1群落演替的原因(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

15、。(2)内部环境变化。(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5)人类的活动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来源状元源 zyy100K2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比较 项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状元源 http:/ 免注册、免费提供中学高考复习各科试卷下载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各科资源下载状元源打造最全的免费高考复习、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更多资料请到状元源下载。概念 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实例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演替 过程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乔木(注意:气候条件适宜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