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气象物候

上传人:wm****2 文档编号:110211093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气象物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气象物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气象物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气象物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气象物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气象物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气象物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专题气候物象课时3教学目标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会细心观察与认真思考,能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发现规律,初步具备辨疑析难的意识。2了解气象候物的基本知识,学习劳动人民积累的各种经验。3学习本专题的说明形式,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提高语文的综合实践能力。重点难点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会细心观察与认真思考,能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发现规律,初步具备辨疑析难的意识。板书设计看云识天气: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等古代诗词中的物候:诵读 理解 赏析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那你们知道哪些预测天气的方法?(学生各抒己见)今天

2、,我们就来学习通过看云来识天气的方法。二、检查预习三、学习课文(一)自主探究、展示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云和天气的关系。即如何通过观察天空中各种云来识别阴晴风雨。 2课文是采用什么结构形式来组织全篇的?全文的中心句是哪句? 本文是“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 中心句是: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二)自主合作精读深思,细心品味 研读26段,具体说明我们该怎样看云识天气,完成下列表格。阅读第三节,完成表格:名称形状天气情况卷云像羽毛、像绫纱天气晴朗卷积云像鳞波一般不会带来雨雪积云像棉花团在天空映着温和的阳光高积云像羊群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阅读第四、五节,完成表

3、格:名称形状天气情况卷层云仿佛白色绸幕它向前推进,天气将转阴高层云像毛玻璃它预示将要下雨或下雪雨层云布满天空连绵不断的雨雪就要下降积雨云形成高大的云山马上就会下暴雨阅读第六节,完成表格:名称云 彩 情 况天气情况晕华虹霞四、品味语言 这篇说明文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请再认真研读第二部分内容,找出文中形象生动的语句加以评析。 1运用贴切的比喻: “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形象地说明了卷云的轻盈和洁白。“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征; “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 写卷云聚集成卷层云时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作比喻。 2运用拟人的手法: 写卷层

4、云变成高层云时,用“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写高层云变成雨层云时,用“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 3用描写的语句: “阳光透过云层依然很清晰”,写出了“卷云”的“薄”; 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等词语写由积云到积雨云;“云底变黑”、“云峰模糊”、“云山崩溃”、“乌云弥漫”描绘“积雨云”的发展变化。五、自主探究、合作1写“积云”变化为“积雨云”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找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 迅速、不一会、顷刻、马上用词准确又不雷同,准确地说明了变化速度之快。2为了说明如何看云识天气,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六、拓展链接: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看

5、云识天气的谚语?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瓦块云,晒煞人)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云钩向那方,风由那方来.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山戴帽,大雨到早上浮云走,中午晒死狗。七、布置作业:1.搜集有关气象物候的谚语、成语。 2.自读大自然的语言,了解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八、教后记:第二课大自然的语言一、导语:(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春花的娇艳,夏荷的婀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二、自主探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大自

6、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2. 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3.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4. 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5.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三、自主展示1.“大自然的语言” 指的是“物候现象” 。这是比喻的说法,也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新颖而有情趣,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2.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3.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4.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5. (1)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2) 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3)

7、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4) 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5) 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四、小组合作1. 第1段中哪些事物属于“大自然的语言”?2.如果把第1段作如下改写,与原文比较效果如何?3.分析“传语”、“暗示”、“唱歌”的表达效果。4.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1)速读6-10自然段,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几个? (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2)依据课文内容判断图片上所说的物候现象。(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 这四个因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明确从主要到次要,从空间到时间都属于逻辑顺序。)5.全文采取了什么写作顺序?五

8、、自主拓展1. 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大林寺桃花的现象的理解。2. 诗人郭沫若的感叹揭示了什么物候现象?3. 读诗,思考四川没有荔枝说明什么?六、教后记 第三课时一、情境导入: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不仅给我们后人带来了很多文学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也让我们理解许多物候气象方面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首,来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各个方面的知识 。二、学习课文(一)自主探究1、诵读感知可采取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法,反复诵读诗词,要求初步了解诗词的内容。2,理解诗词内容。采取研讨和点拨的方法,指导学生质疑,释疑,进而指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二)自主合作、展示分小组进行口头训练,

9、描述每首诗的景物画面。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诗歌大意: 到了五月,祁连山仍旧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地冻天寒。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希望能用我挎着的剑,为国除害,消灭敌人。凉州词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诗歌大意:滚滚滔滔的黄河之水仿佛一直伸向了白云深处,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你们何必吹奏那怀乡的折杨柳曲呢?玉门关外,只有黄沙白草,春风从来就吹不

10、到这儿。塞下曲 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诗句大意: 月黑风高的夜晚,大雁惊起高高地飞,敌军趁着夜色偷偷的溃逃。将军正要率领骑兵追击,飞扬的大雪,立刻落满了将士们的弓箭刀枪。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苏 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歌大意:竹林之外,有三两枝桃花争相开放,春江之上,鸭子最先感知了江水回暖的消息。蒌蒿已经长满了岸边,芦芽还很短,此时河豚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啊!三、佳句赏析1.“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这句中就抓住重点词“晓”和“宵”两个词画龙点睛地把战士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和高尚境界全盘托出,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读了不禁肃然起敬。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此两句诗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状况,而是从侧面“大雪满弓刀”烘托跃跃欲追的情景,所谓“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扣人心弦,引人联想,言有尽而意无穷。四、拓展链接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题目:从古代诗歌看地区之间的物候差异要求: 写简单的议论性文字,努力做到有观点,有理有据。五、布置作业背诵四首古诗词。六、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