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导学案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0073092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JiuXi Middle School JiangChuan County江川县九溪中学课 题:愚公移山(学生案)学科: 语文 班级: 九(2)、九(5) 教师:郑世兵 教学时间:2016年秋季学期第 14 周【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句义和课文内容。2、分析、评价人物形象,理解文章思想内涵。3、积累文言实词、虚词,能辨析古今异义词。【重难点】重点,目标2;难点,目标3。【自主学习方案】* 知识驿站 *一、走进作者 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与郑缪公同时,主张清净无为。后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佚。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成

2、,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二、了解文体 列子一书记载的神话寓言资料十分丰富,一些在中国相当著名的神话,皆出现于汤问篇。有的作品上古时已经出现,在列子书中稍作调整,如夸父逐日;有的则早已流传民间,但在列子书中首先记载下来,愚公移山就是典型的例子。书中表现的思想是魏晋时代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生活态度,有些还反映了佛教思想,但本文却对后人有一定的启发教育作用。 三、解读背景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选自列子汤问。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一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

3、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毛泽东同志曾经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齐奋斗,就一定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 四、自主预习检测1、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高千仞( ) 惩山北之塞( )( ) 出入之迂也( ) 荷担者三夫(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 始龀( ) 穷匮( ) 亡以应( ) 一厝( )2、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朗读流畅。3、结合注释,试译课文。(要求:抓住关键词,一一对应的直译)【课堂导学方案】一、师生再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用“/”划分节奏。(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清节奏。二、理解关键词,读懂句义,翻译文

4、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

5、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有七百里,高有万仞。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的北岸。北山有一个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有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他们)苦于受北山的阻塞,进进出出要绕很远的路。(有一天,愚公)召集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力量来铲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达到汉水的南岸,可以吗?”众人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你的力量,连像魁父一样的小山也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置

6、在哪里呢?”众人回答说:“把土石放置在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去。”(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敲石挖土,用箕畚把土石运送到渤海的边上去。邻居中有一个姓京城的寡妇有一个孤儿,才刚刚换牙,就跑着前去帮助愚公他们(移山)。(他们)一年时间,才往返一次啊。 黄河岸边有一个聪明的老头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过分了,你一点也不聪明。凭借你晚年剩下的力量,连山中的一根草木也不能损坏,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太顽固了,顽固到不能通晓事理的地步,连寡妇和弱小的孩子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生存在这里。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孙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

7、,但是山不会增高,愁什么不能铲平的呢?”黄河岸边这个聪明的老头没有话来回答(愚公)。 拿蛇的神听说了这件事,担心他不停止的挖山,就把这件事报告給天帝。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打动,就派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着两座山,一座放置在朔州的东部,一座放置在雍州的南部。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岸,没有山阻断了。三、再读课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思考解决下列问题。1、上述文字选自 一书,相传是 所作,体裁是 。2、解释下列词语。阳( )阴( )且( )惩( )陇断( )迂( )指( )杂然( )毕力( )险( )许( )献疑( )以( )曾不( )魁父( )如-何( )焉( )尾( )遂( )箕畚( )孀妻( )遗

8、男( )始龀( )毛( )易( )反( )惠( )长息( )心( )固( )彻( )虽( )存焉( )穷匮( )加增( )苦( )亡( )厝( )3、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目的是 。4、愚公妻子阻止他移山的原因是 智叟阻止他移山的理由是 而愚公认为可以把山移走的理由是 5、表明愚公移山艰辛的句子是 。表明愚公辩论胜利的句子是 。6、愚公在移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答: 7、愚公妻子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 8、文中写“杂然相许”和“始龀,跳往助之”的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9、文中的愚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答:愚公是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1

9、0、文章的结尾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 11、【探究】“愚公移山”的故事和“愚公”的精神历来受到人们的传诵和赞扬。但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他的做法并不可取,为什么?“愚公”如果要改变自己和子孙的命运,他应该怎样做?请你给他出出主意。答: 四、学生质疑五、学生小结【训练达标方案】1、通假字(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在句中的意思)(1)指通豫南。 【“ ”通“ ”、( )】(2)始一反焉。 【“ ”通“ ”、( )】(3)汝之不惠。 【“ ”通“ ”、( )】(4)河曲智叟亡以应。 【“ ”通“ ”、( )】(5)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 ”通“ ”、( )】(6)无陇断焉。 【“ ”通“ ”、( )】2、古今异义词(辨析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古义和今义)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古义: 今义: (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义: 今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