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与方法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110047886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8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与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第六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与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第六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与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第六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与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第六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与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与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与方法(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与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目标,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和特征 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 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熟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能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解决学科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自主学习任务,1.通过搜索引擎,了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课程整合研究的现状与实施 情况。 2.上网查找几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 3.结合本章内容的学习,尝试对一个信息技术与自己所学课程整合案例的进行分析,了解其教学形式,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 网上提交作业:(1)和(3)任选一个,小组协作任务,学习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和“教学设计

2、”内容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与本专业相关内容的教学案例,并将教学案例提交到课程网站上,进行小组之间的评价。,第四章 基于网络的学习,6.1 信息技术的概述 6.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与技术基础 6.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原则 6.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形式与模式,6.1 信息技术的概述,当今社会中,“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也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说法,研究发现,人们因其使用目的、范围、层次的不同对其定义有不同的表述。对信息技术的概念,目前大致有三种不同的理解:(1)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2)信息技术是计算机与网络技

3、术的组合;(3)信息技术包括三种技术: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整合技术。,一、信息技术的定义 信息技术的一般定义为: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它覆盖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而成为一门综合技术。它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1)手段。即各种信息媒体。如印刷媒体、电子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2)方法。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播、应用的方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二、 信息技术的特征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产生如此强大的作用是由它的特征所决定的,具体表现为: (1)数字化 (2)网络

4、化 (3) 智能化 (4) 个人化 (5) 多媒体化 (6) 虚拟化,(1) 数字化 数字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数字化技术可以将多种媒体信息数字化,如文字、符号、图形、声音、影像等,为信息的统一处理和传输提供了基础。,(2) 网络化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将人类带入了全新的网络环境,把分布在各地的具有独立处理能力的众多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链路联结起来,实现了资源共享。,(3) 智能化 用计算机来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的智能,使机器具有人类的思维和逻辑判断能力。在通信领域将出现具有类似人类大脑思维能力的智能通信网,当网络提供的某种服务因故障中断时,它可以自动诊断故障,恢复原来的服务。,(4)

5、 个人化 信息技术将实现以个人为目标的通信方式,充分体现可移动性和全球性。它所实现的目标简称为5W,即无论何人(Whoever)在任何时候(Whenever)和任何地方(Wherever)都能自由地与世界上其他任何人(Whomever)进行任何形式(Whatever)的通信。,(5) 多媒体化 电子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传输,融合了超文本技术和超媒体技术,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和视频于一体。信息传递的多媒体化能够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有利于受众的认知。,(6) 虚拟化 人们通过由计算机仿真生成的虚拟现实情境去感知客观世界和获取有关技能。包括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图书馆、虚拟学社等

6、。虚拟教育可分为校内模式和校外模式。,6.2 课程整合的内涵与技术基础,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 在系统科学方法论中,“整合”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程、物质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凝聚成较大整体的过程及结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可以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大整合论”所理解的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 “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在新教学理念和新技术结合的支持下创设的

7、新教学环境和教学活动,与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活动的区别可概括如下表。,新旧教学环境和教学活动比较,二、课程整合中的技术支撑,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活动对技术有一定 课程整合的内涵与技术基础的依赖性。依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对信息技术的特征和功能的不同要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技术支撑在教与学过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1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演示是教师通计算机做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或印证所学书本知识的方法。教师利用一些多媒体集成创作工具(如PowerPoint),集成各种教学素材,将某些内容加以演示,用以讲解教学中的知识点。,2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将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的方式引入教学,实

8、现师生之间教与学信息的交流。如:实时的视频/音频会议系统、电子白板和NetMeeting或者应用互联网上的论坛、聊天室等交流工具。交流可以使学生们集思广义、取长补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取和建构新知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 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计算机课件代替了教师的部分职能,如出题、评定等。在教学中,计算机课件在一定程度上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实现因材施教。,4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 信息社会需要人们具有信息能力就是指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

9、能力。如何在广袤的信息海洋中迅速、准确的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如何判断资源的价值并对其进行取舍。,5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 教育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的素质的培养。信息技术为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大大扩充了协作的范围,减少了协作的非必要性精力的支出。,竞争 是由教师预先提出问题或目标,并提供学生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的相关信息。在开始学习时,选择竞争对手,并达成竞争协议,然后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在学习中,学生可看到竞争对手的状态以及自己所处的状态,学生可根据自己和对方的状态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竞争一般需

10、要在智能性较强的网络教学软件支持下进行。,协同 是指多个学习者共同完成同一个学习任务,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者是进行分工合作。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就在这种和同伴紧密沟通、协调和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协同需要多种网络技术的支持,如视频会议系统、聊天室、留言板等。,伙伴 就是在网络环境下找到与现实环境中的伙伴相类似的学生,然后共同协作、共同进步的过程。另一种伙伴形式是由智能计算机扮演伙伴角色,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在必要时给予忠告等。,角色扮演 是指在用网络技术创设的与现实或历史相类似的情境中,学生扮演其中的某一角色,在角色

11、中互相学习的过程。要实现角色扮演一般采用实时交互的网络工具,如Net-meeting、视频会议、多功能聊天室等。,6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 很多工具型教学软件都可以为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如几何画板软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可为学生提供自我动手、探索问题的工具。使用几何画板自己做实验来发现、总结一些学习的规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圆周率的存在及近似值的计算等。,6. 3 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原则,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达到的宏观目标: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

12、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具体目标可以概述为:,1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传统教学方法的变革。,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获取(包括信息发现、信息采集与信息优选)、分析(包括信息分类、信息综合、信息查错与信息评价)、加工(包括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利用(包括信息的排序与检索、信息的组织与表达、信息的存储与

13、变换以及信息的控制与传输等)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同时具备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并能在虚拟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意识。,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海量的网络信息,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新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必须能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学会利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4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在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率加快,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出现了更多的新兴学科和交叉

14、学科。在这种科学技术、社会结构发生剧变的大背景下,要求学习者能够具有主动汲取知识的愿望并能付诸于日常生活实践,要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够自我组织,并能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了解学科教学的需求。在整合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1运用教育理论指导课程整合的实践 现代学习理论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5、,在教与学的层面上,每一种理论都具有其正确性的一面。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没有一种理论具有普适性,无论哪一个理论都不能替代其它理论而成为惟一的指导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对需要机械地记忆知识或具有操练和训练教学目标的学习中突显出来。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作用,则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控制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给学生提供建构理解所需要的环境和广阔的建构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式地学习。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适当的内容重复,帮助学生记忆知识。通过信息技术设置情景,让学生便于意义建构。,2根据学科特点构建整合的教学模式 每个学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特点,它们对学生

16、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语言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主要训练学生在不同的场合,正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较好的与别人交流的能力。,数学属于逻辑经验学科,主要由概念、公式、定理、法则以及应用问题组成,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上。 物理和化学,则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做实验的能力的培养。 如果需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那么用计算机的模拟实验全部代替学生的亲手实验,将会违背学科的特点,背离教学目标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3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整合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实施多样性、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整合策略。对于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不同的人来说,他们所处的学习环境和所选择的学习方法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如有的学生不能主动地对外来信息进行加工,喜欢有人际交流的学习环境,需要明确的指导和讲授。而有的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则更愿意独立学习、进行个人钻研,更能适应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