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教育学ppt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0027530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教育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教师资格教育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教师资格教育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教师资格教育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教师资格教育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教育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教育学ppt(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教程 (中等学校部分),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中等学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意义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 中等学校教育学的研究对 象及意义,一、中等学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中等学校教育学的作用与意义-,一、中等学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教育学在西方最早来源于希腊语“教仆”(pedagogue) 2、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3、中等学校教育学研究对象及具体内容 定义: 辨析:中等学校教育学=学科教育学?-,二、中等学校教育学的作用与意义,1、帮助教育者正确把握中等教育的规律 2、帮助教师改进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4、

2、推进学科教育学的发展-,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发展的基本阶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3.教育学的体系化阶段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时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特点:(1)没有形成独立的科学理论体系,仅以某种教育思想存在。 (2)常与一定的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文学乃至宗教思想等混杂在一起。 代表人物:中国-孔子、孟子、墨子、朱熹等。 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 代表著作: 学记 论演说家的培养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时间: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中期 特点:教育学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

3、科。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洛克、裴斯塔洛齐、 赫尔巴特、福禄倍尔、斯宾塞等。 代表著作: 大教学论 普通教育学 教育论-,3.教育学的体系化阶段,时间:19世纪中期-20世纪中期 特点:开始用实验和实证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 代表人物:社会主义国家-中国:陶行知 杨贤江;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马卡连苛、凯洛夫。 西方国家-梅伊曼、拉伊、杜威 代表著作: 实验教育学 民主主义与教育 -,4.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时间:20世纪中期-现在 特点:教育学理论不断分化,范围不断扩大,而且日趋完善深化。 代表人物和著作: 布鲁姆 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布鲁纳 教育过程 巴班斯基 教学过程最优化-,第二章

4、教 育,一、教育的概念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三、教育的历史形态-,一、教育的概述,(一)教育的概念 (二)教育的本质-,(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词源 中国:甲骨文中记载 西方:education 2、教育的定义 广义的教育 狭义的教育-,(二)教育的本质,1、教育是人类的社会活动 2、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学校教育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4、中等教育的特点: (1)我国中等教育的现状 (2)中等教育的特点-,二、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内容 4、教育手段-,三、教育的历史形态,(一)原始的教育形态 (二)古代的教育形态 (三)现代的教育形态-,(一)原始的教育形

5、态,1、教育内容 (1)生产劳动教育 (2)生活教育 (3)原始宗教教育 2、教育特点 (1)没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2)与生产生活融合在一起 (3)教育活动的终身性 (4)教育手段极其简单-,(二)古代的教育形态,时间: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教育特点: 第一,学校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第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三)现代的教育形态,1、现代教育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日益结合 (2)教育逐渐普及,教育对象不断扩大 (3)学校教育的科学化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 2、两种性质的现代教育:辨析-,第三章 中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影响人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 二、人生阶段的划分及其

6、教育学意义-,第一节 影响人发展的各种因素,一、人的发展概述 二、影响人发展的各种因素-,一、人的发展概述,(一)人的发展定义 (二)人的发展的内容-,二、影响人发展的各种因素,(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它的发展过程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水平和阶段 3、它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4、它具有可塑性-,二、影响人发展的各种因素,(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是人发展的重要条件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不能起决定作用-,二、影响人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2、具有高度的组

7、织性和计划性 3、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二、影响人发展的各种因素,(四)个体主观能动性 1、定义: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和能动作用 2、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习和行为的效果和质量-,第二节 人生阶段的划分及其教育学意义,一、人生阶段的划分 二、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一、人生阶段的划分,乳儿期(0-3) 婴儿期(1-3) 幼儿期(3-6、7) 童年期(6、7-11、12) 少年期(11、2-14、5) 青年期(14、5-17、8) 青年后期(17、7-25、30) 成年期( 25、30 55、60) 老年期(55、60-死亡)-

8、,二、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规律,(一)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二)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三)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三、中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1、少年期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 2、青年期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第四章 中等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与社会各子系统的关系 二、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三、中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教育与社会各子系统的关系,1、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1)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2)教育对人口的影响 2、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关系 (1)社会物质生产对教育的影响 (2)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的影响-,一、教育与社会各子系统的关

9、系,3、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 (1)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2)教育对政治的影响 4、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1)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2)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二、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一)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三)教育与社会诸因素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三、中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1、中等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当前我国的中等教育改革-,第五章 中等教育的目的,一、教育目的的概述 二、我国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一、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及意义 1、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预期的结果 2、教育目的具有不同的层次和种类 3、教育目的包括社会价值

10、和身心素质两方面的内容 (二)影响教育目的制定的因素 1、受人的主观意志的影响 2、受受教育者自身特点的影响 3、受社会历史发展的制约-,一、教育目的的概述,(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个别本位论 2、社会本位论 3、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二、我国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一)我国中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点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中等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对策 1、德育方面 2、智育方面 3、体育方面 4、美育方面 5、劳动技术方面-,第六章 中等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二、我国中等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1、学校教育制度的

11、概念 (1)学制的概念 (2)学制的类型 2、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1)学制的建立必须以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依据 (2)学制的建立要考虑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水平 (3)学制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4)学制的建立要以教育事业自身的发展为依据 (5)学制的建立要参考以往的学制和国外的先进经验-,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3、现代中等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1)实行弹性学制成为中等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2)加强普通中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沟通 (3)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4)推迟文理分科,改革高考制度-,二、我国中等学校教育制度,(一)中国学制的演变 1、中

12、国学制的历史沿革 (1)壬寅学制 (2)癸卯学制 (3)壬子癸丑学制 (4)壬戌学制 (5)戊辰学制-,二、我国中等学校教育制度,2、中国现行中等学校教育制度 (1)中等教育的任务 (2)中等教育的入学条件 (3)中等教育的修业年限-,第七章 中等学校课程,一、课程的基本原理 二、我国中等学校的课程-,一、课程的基本原理,(一)课程的概念 1、课程即学科或科目 2、课程即学习者的经验 3、课程即目标 (二)几种较有影响的课程理论和课程类型 1、课程理论 (1)学科中心课程论 (2)儿童中心课程论 (3)学问中心课程论 (4)问题中心课程论 (5)人本主义课程论-,一、课程的基本原理,2、课程类

13、型 (1)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3)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一、课程的基本原理,(三)国外中等学校课程改革的趋势 1、在课程改革的理念上 2、在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上 3、主导当代各国课程改革的基本教育思想内容 (四)我国中等学校课程编制的原则 1、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原则 2、适合身心发展的原则 3、社会生活发展需要的原则 4、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5、综合化和系统化结合的原则-,二、我国中等学校的课程,(一)课程计划 1、概念 2、功能 (二)课程标准 1、概念 2、我国的课程标准发展历史 3、教材-,第八章 中等学校教学,

14、一、中等学校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二、中等学校教学过程 三、中等学校教学原则与方法 四、中等学校教学组织形式与评价 五、中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一、中等学校教学的意义与任务,(一)中等学校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2、教学对人类社会和个体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中等学校教学的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 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促使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学生奠定科学的世界观、道德观、审美观和劳动观 4、发展学生的体力,培养健康体魄-,二、中等学校教学过程,(一)中等学校教学过程理论的

15、发展 中国:孔子 西方:苏格拉底,昆体良,赫尔巴特,杜威 前苏联:凯洛夫,维国斯基,赞科夫,巴班斯基。 (二)中等学校教学过程的规律 七大规律-,三、中等学校教学原则与方法,(一)中等学校教学原则 1、教学整体性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性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8、反馈调节原则 9、师生协调原则 10、教学最优化原则-,三、中等学校教学原则与方法,(二)中等学校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四、中等学校教学组织形式与评价,(一)中等学校教学组织形式 1、班级

16、授课 2、小组教学 3、个别教学 (二)中等学校教学评价 1、概念与种类 2、科学的教学评价必须遵循的要求-,五、中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一)备课 1、备课的阶段 2、教学设计 (二)上课 1、树立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观念 2、抓住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 (三)家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四)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第九章 中等学校德育,一、中等学校德育的目的 二、中等学校德育的内容 三、中等学校德育的方法-,一、中等学校德育的目的,(一)德育目的的概念 (二)我国中等学校的德育目的 (三)德育目的的层次 1、德育目的层次的概念 2、划分德育目的层次的依据-,二、中等学校德育的内容,(一)我国政府对学校德育内容的规定 (二)我国学校德育内容 1、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2、基本道德品质的教育 3、家庭美德教育 4、集体主义教育 5、爱国主义教育 6、民主与法制教育 7、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三、中等学校德育的方法,(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