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a4正反打印)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110006234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DF 页数:140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a4正反打印)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a4正反打印)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a4正反打印)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a4正反打印)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a4正反打印)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a4正反打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文本(a4正反打印)(1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 1 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策略 . 4 第三章 市域 . 9 第一节 发展战略 . 9 第二节 与周边城市协调 11 第三节 人口与城市化 12 第四节 市域城镇空间组织 12 第五节 市域城镇等级规模与职能 14 第六节 分区发展引导 16 第七节 市域空间利用 17 第八节 市域空间管制 18 第九节 对外交通及市域综合交通 21 第十节 市域重大基础设施 26 第十一节 市域重要公共服务设施 28 第十二节 市域生态环境保护 30 第十三节 市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32 第十四节 市域旅游 34 第十五节 城乡综合防灾减灾 36 第四章 规划区 . 40 第一节 规

2、划策略 40 第二节 城乡空间布局 40 第三节 土地综合利用与空间管制 43 第四节 交通、公共服务与市政公用设施 46 第五章 中心城市性质与规模 49 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 50 第一节 空间布局策略 50 第二节 生态廊道与发展轴线 51 第三节 城市分区与发展引导 53 第四节 城市中心体系 56 第七章 建设用地规划 58 第一节 居住用地 58 第二节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60 第三节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63 第四节 工业与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64 第五节 绿地与广场用地 66 第六节 旧区改造 69 第八章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71 第一节 规划目标与策略 71 第二节

3、中心城区道路系统 72 第三节 公共交通规划 75 第四节 停车规划 76 第五节 步行与自行车规划 77 第六节 老城区交通规划 78 第七节 交通管理与信息化 79 第九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81 第一节 保护目标、原则与体系 81 第二节 历史城市格局与风貌保护 83 第三节 历史地段 88 第四节 文物古迹 89 第十章 城市总体设计 94 第一节 设计目标与策略 94 第二节 总体空间组织 94 第三节 各类城市景观系统的城市设计控制要求 . 96 第十一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 99 第一节 给水工程 99 第二节 排水工程 99 第三节 供电工程 . 101 第四节 电信工程

4、规划 101 第五节 广播电视、无线微波工程规划 . 102 第六节 邮政工程规划 102 第七节 燃气工程 . 103 第八节 供热工程 . 104 第九节 环卫工程 . 105 第十二章 水系规划 107 第一节 规划原则与目标 . 107 第二节 水系统 . 107 第三节 河道整治与绿化环境 . 108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规划 110 第一节 环境保护目标 . 110 第二节 环境功能区划 . 111 第三节 环境治理措施 . 113 第十四章 综合防灾规划 . 115 第一节 防洪排涝 . 115 第二节 消防工程 . 116 第三节 防震减灾 . 118 第四节 人防工程 . 12

5、1 第五节 地质灾害防治 . 122 第十五章 地下空间利用 . 123 第一节 规划原则与目标 123 第二节 地下空间功能与分区利用 . 123 第三节 地下空间重点地区 . 124 第四节 地下空间设施规划 . 125 第十六章 分期建设 . 128 第一节 近期建设思路 . 128 第二节 重点项目 . 129 第三节 远景展望 . 131 第十七章 规划实施 . 133 附则 135 附表:扬州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平衡表 136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文本 1 第一第一章章 总则总则 第第1条条 修编目的修编目的 为适应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市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把握外部条件

6、变化带来的城市发展 动力与机遇,适应快速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构建指引城市 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和政策框架,为城市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第第2条条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 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整合空间资源、放大竞争优势、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强化城市特 色、提升环境品质,充分发挥总体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综合调控职能,引导城市建设, 实现扬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第3条条 规划规划原则原则 1、立足区域和城市长远发展态势,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 依据长三角区域规划和江苏省城镇体系规

7、划,做好与江苏沿江城市带周边城市的空 间衔接与功能呼应;针对城市规模与结构形态重大变化后带来的新问题,做好行政区划 调整后中心城区的规划整合和完善,构建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 2、把握区域与城市交通方式的重大转变,构建完善的城市内外交通体系 合理确定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加强扬州与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和发达地区的联系, 做好与城市内部交通的衔接和廊道、场站的预控;依据城市交通发展态势的变化,构建 完善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预控城市轨道交通廊道和站点,做好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匹配 关系。 3、重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彰显人文、生态、精致、宜居的城市特色 深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8、和利用;重视城市特色保护与 塑造的研究,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彰显城市个性,将人文、生态、精致、宜居的城市特 色在空间上予以落实。 第第4条条 主要主要规划依据规划依据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文本 2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50137-2011)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建设部令第 146 号) 4、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2010) 5、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30) 6、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7、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9、国

9、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第第5条条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 1、近期:2011-2015 年 2、远期:2016-2020 年 3、远景:展望至 2030 年及更长时期。 第第6条条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 1、市域:扬州市市域行政范围,包括扬州市区,仪征、高邮 2 个县级市和宝应县, 面积 6634 平方公里。 2、规划区:扬州市区及其行政代管范围,面积 2358 平方公里。其中行政代管区域为 仪征市朴席镇(不含沿江村及土桥村的沿江高等级公路以南区域),区域面积约 48 平方 公里。 3、中心城区:以扬溧高速、启扬高速、京沪高速、长江及夹江围合的范围,总面积 约 640 平方公里。 4、旧区:

10、分为三片,合计为 35 平方公里。 (1)东至大运河、南至七里河一线、西至扬子江路、北至邗沟路-友谊路-白塔路一 线,面积约 30 平方公里。 (2) 东至新都北路、南至新通扬运河、西至高水河、北至江淮路,面积约 4.5 平方公 里。 (3)东至白塔河、南至新城路、西至东园路、北至北华路,面积约 0.5 平方公里。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文本 3 市区建设用地范围零星城中村、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参考旧区相关规定实施。 第第7条条 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 文本条文中下划线部分为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文本 4 第第二二章章 发展目标与策略发展

11、目标与策略 第第8条条 总体目标总体目标 更新发展理念,建立多元化的城市发展目标,加快经济发展,完善城市功能,突出 城市特色,注重民生幸福,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1、协调发展的区域中心:加强区域联动,着力发展经济,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 保障制度,把扬州建设成为对外辐射能力强、协调发展的长三角核心区北翼中心城市。 2、古今辉映的历史名城: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保护利用历史与人文资源, 加强特色空间塑造,注重城市品质提升,突出精致城市特色,加快产业发展与转型,将 扬州建成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历史名城。 3、水绿交融的宜居城市: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水系保护与合理利用,构建特色 滨水

12、空间与绿地系统,建设环境优良、安居乐业的宜居城市。 第第9条条 总体发展策略总体发展策略 1、以差别发展引导资源配置 依据市域南北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政策,注重各类产业协调发 展,引导人口、生产要素等资源在市域空间的合理配置,通过南北互动促进市域整体经 济实力提升,通过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按照“轴带结合、城乡互动”的 原则引导市域城镇空间与产业布局的优化。 2、以融合发展优化空间利用 加强扬州与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和社会经济联系,强化区域分工组织, 协调好扬州与周边城市的关系;强化沿江地区融合发展,协调沿江城镇空间布局、功能 分工和交通组织;强调城市内部空间整

13、合,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按照“东西聚合、南北 联动”的原则实现城镇空间合理优化。 3、以集约发展实现精明增长 明确阶段性重点发展区域,立足城市存量土地挖掘,适度拓展城市空间,集约节约 土地与资源利用,以集约发展实现城市精明增长。在城市空间利用上按照“板块整合, 产城互动”的原则,实现城市精明增长。 4、以特色发展强化竞争优势 通过优质的区域环境和独具特色的人居环境来增强区域竞争力。加强生态环境保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文本 5 护,维护古城的空间结构和肌理,注重城市拓展地区城市形态的整体控制和公共空间的 塑造,重视滨水空间与绿地系统建设,按照“古今辉映、水绿交融”的原则,形成

14、独具 特色的城市形象。 第第10条条 经济经济发展目标与策略发展目标与策略 (一)目标(一)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规划期内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率,GDP 年均增长 13%左右,近期 总量达到 4500 亿元,人均 GDP 达到 84000 元;远期总量达到 7700 亿元,人均 GDP 达到 137500 元。经济增长效率进一步提高,由传统的外向扩张增长模式逐渐转化为注重内涵 提升的集约型发展模式。 2、经济结构调整目标:提高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促进经济结 构战略性调整,近期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5:51.5:43.5;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 调整为 4:48:48。

15、其中“三新”产业获得较快发展,对 GDP 的贡献值超过 20%;三产服务 业尤其旅游业得到较大发展,旅游收入和设施配套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二)策略(二)策略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从“数量赶超”逐渐转变为 注重“质量提升”,从“跟随战略”向“同发优势”转变,从依赖高投入、高能耗的粗 放型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为依靠高效率、高科技的集约型模式。 1、稳步提升第一产业效益:依托良好的平原种植业基础以及沿江、沿河、环湖的资 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以及体现乡村特色的生态休闲旅游;加强一产与二产、 三产的联动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经济附加值;优化农业经营方式,尝试由分散 化、单一化的经营方式逐渐向规模化、合作化转变。 2、大力推进第二产业转型:走“内涵增长、全面提升” 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巩固 传统制造业优势,择优培育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集群化、精细化发 展;大力发展绿色新能源产业,精心扶持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生态环境友好的 “三新”产业,提升研发水平;围绕把扬州建成长三角重要的绿色新能源基地目标,积 极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投资环境。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房地产业、商贸流通、旅游和居民服务等生活性 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物流、创意研发、信息服务、商务、会展、职业教育等生产性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