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固练习---外力作用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9969516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6.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曾----巩固练习---外力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曾----巩固练习---外力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曾----巩固练习---外力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曾----巩固练习---外力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曾----巩固练习---外力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曾----巩固练习---外力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巩固练习---外力作用(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巩固练习,常见的天气符号,外力作用典型试题,一、五种外力作用关系图,例题读五种外力作用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地貌与所示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溶洞 B. 裂谷 C戈壁 D.戈壁 2沙尘暴发生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造成此现 象的外力作用属于( ) A B C D,A,B,二、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 成岩。其中以流水和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的影响最为 普遍和常见。,侵蚀,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冰川侵蚀,沟谷、瀑布、峡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云贵高原的石漠化(喀斯特地貌)、江南丘陵的红漠化,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雅

2、丹地貌、戈壁、裸岩荒漠,角峰、冰斗、U型谷,沉积作用,流水沉积,风力沉积,冰川沉积,冲积扇:河流出山口处,三角洲:河流入海口处,冲积平原:河流中下游,河漫滩:河流地势平缓河段,沙丘、沙垄、黄土高原,冰积平原,冰积丘陵等(欧洲),江心洲:水流缓慢河段,冲积岛,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2013高考广东卷)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 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答案 B 解析 图中显示的是一个向斜山,无论褶皱还是断层, 都是地壳运动形成的。,A搬运作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2读图,图中( ),A甲处沉积作用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解析

3、:选C。读图:参照图例,甲处为石灰岩,地貌为 峰林;乙处为砂岩,形成沟谷地貌;丙处为页岩岩层 有断裂,靠近断层;丁处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山地。 判断:甲石灰岩溶蚀形成峰林,乙流水侵蚀形成沟谷, 丙断裂易滑坡,丁是向斜山。,3(2014深圳调研)下图为亚洲东岸某地海陆分布剖 面示意图,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叙述, 正确的是( ),解析:选B。读图:甲处为向斜山,乙为背斜山,丙为火山,丁为海沟;判断:向斜山主要是因为槽部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而形成,丙火山和丁海沟均位于洋块和陆块碰撞挤压地带。,A甲处为向斜山,主要由外力堆积而成 B乙处为背斜山,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为火山,位于板块张裂地

4、带 D丁处为海沟,由板块张裂而形成,解析 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沙漠中的植被能够防 风固沙,从而利于静止沙丘形成和流动沙丘转化为静止 沙丘。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降低风速,降低风的携沙能力,促使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沉降,减少风沙流中的颗粒 物含量。故选D。 答案 D,4、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解析:选C。审题:岩石溶蚀与侵蚀;判断:只有石 灰岩地区才有流水溶蚀作用。,5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

5、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解析:选A。审题:判断月球上的主要外力作用;判断:月球没有大气,没有水源,但温差大,风化强烈。,6.2013年12月初,“嫦娥三号”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首次获得月球降落区和巡视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地理环境信息。影响月球表面环境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7、下图所示地区有

6、一条是板块界线,其所在的位置及其 类型正确的是( ),Aa线所示位置,消亡边界 Ba线所示位置,生长边界 Cb线所示位置,消亡边界 Db线所示位置,生长边界,解析 审题:判断板块边界;判断:消亡边界对应碰撞挤压,生长边界对应张裂地带,根据等值线分布判断,b处等值线密集且比较平直,坡度变化大,应是板块交界的地带。根据经纬度判断,b应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属于消亡边界。 答案 C,8下图是世界海洋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解析:审题:找出海啸海区和大陆架海区;判断:海洋发生地震可能引发海啸,在地震构造带上容易发生地震,因而最容易出现海啸的海区是位于太平洋地震带上的M。当大陆板块

7、和大洋板块相互挤压,在大洋一侧容易形成深的海沟,而没有形成较浅的大陆架,结合选项可知M位于板块挤压的海洋一侧,是最可能没有大陆架的海区。 答案:(1)C (2)C,(1)最容易出现海啸的海区是( ) AX BY CM DN (2)最可能没有大陆架的海区是( ) AX BY CM DN,9.下图为黄山“猴子观海”景观,“猴子”是由花岗岩 组成,独居峰顶,静观山下云海。回答(1)(2)题。,解析:审题:花岗岩;读图:“猴子”呈独立球状;联系: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读图:地壳物质循环图,乙的一箭射出和三箭归一是突破口,判断为岩浆,丙是岩浆岩,甲为沉积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 答案:(1)C (2)D,(

8、1)“猴子”的岩石按成因属于下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将棱角分明的花岗岩,塑造成栩栩如生的“猴 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海浪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化作用,10(2014广东联考)某内陆地区距今一亿三千万年前发生了剧烈的地壳运动,地表上升形成戈壁高原,至今一直保持着广阔平坦的特点。该高原一直保持着广阔平坦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剧烈,迅速抬升 B河流众多,流水沉积作用明显 C河流稀少,流水侵蚀作用微弱 D人类活动少,解析:选C。审题:高原保持原貌;判断:说明受外力作用影响小。,11.流域自然侵蚀速率是反映流域地貌形态变化的重要指标。据研究,南美洲亚马孙

9、河流域自然侵蚀速率远低于南亚恒河流域,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降水量 C植被类型 D城市化水平,解析:选A。审题:题干条件“流域自然侵蚀速率是反映流域地貌形态”,判断亚马孙河流域自然侵蚀速率远低于南亚恒河流域的原因;判断:显然和地形因素相关。,12有关山的形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岩层受侵蚀弯曲形成褶皱山 B板块运动地块隆起形成向斜山 C岩层断裂错位上升形成断块山 D岩浆侵入,冷却堆积形成火山,解析:选C。结合选项分析:A褶皱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B向斜山是因为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形成的;D火山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13.下图为福建省南碇岛“规则多边形玄

10、武岩石柱群” 景观,它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解析:选B。审题:玄武岩;判断:玄武岩为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A变质作用 B岩浆活动 C海浪侵蚀 D风化作用,14.安徽天柱山属花岗岩峰丛地貌,地质遗迹丰富,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图中“峰丛”形 成过程的先后顺序为( ),解析:选B。审题:花岗岩峰丛;判断: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形成,峰丛是裸露在地表的花岗岩经外力侵蚀形成,由此推断。,A固结成岩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水蚀 C地壳下沉变质作用风蚀、水蚀 D岩浆活动地壳下沉风化、堆积,15在我国西北天山、昆仑山等山脉海拔3 000米以上 地区,常看到地

11、表广泛分布着大量碎石的山体,该碎 石的产生,最可能来自于( ),解析:选B。审题:信息1西北天山、昆仑山等山脉海拔3 000米以上地区,信息2地表广泛分布着大量碎石的山体;判断:高山冰川作用,冰川侵蚀山体,将碎石带到山麓。,A流水侵蚀作用 B冰川侵蚀作用 C温差导致的风化作用 D人为破坏作用,16(2014茂名二模)长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在香格里拉县突然来个急转弯,转向东北,人们称这天下奇观为“长江第一湾”。图中甲处地貌及所形成的外力作用搭配正确的是( ),解析:选B。读图:甲地势平坦,凸向河心;判断:甲为凸岸,泥沙堆积。,A凹岸堆积作用 B凸岸堆积作用 C凹岸侵蚀作用 D凸岸侵蚀作用,17

12、.读图,回答 (1)(2)题:,(2)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这些沙滩形成于(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1)据图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 ) A.岛屿周围的浅海 B.有暖流经过的浅海 C.温暖清澈的浅海 D.有河水注入的浅海,解析:1.C 2.D 第1题,由图可知,珊瑚礁(岛)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浅海地区,由此可推断珊瑚适宜生长在温暖清澈的浅海。第2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由此可以判断这些沙滩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18.结合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A处的地

13、形为( ) A.背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山 D.向斜谷 (2)若图中B地发现有溶洞景观,该处的岩石类型最有可能为图2中的( ) A.a B.b C.c D.d,解析(1)C (2)A 第(1)题,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A处为向斜构造,根据河流分布状况,A处为山岭,因此A地属于向斜山。第(2)题,若B地发现有溶洞景观,说明该处的岩石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图2中有外力作用指向的a为沉积岩。,19.读“某区域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1)(2)题:,(1)图中甲、乙、丙、丁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丁乙丙 C.丁丙甲乙 D.丙丁甲乙,解析(1)C (2)A 第(1)题

1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沉积岩乙覆盖在其他岩层之上,既没有发生褶皱,也没有发生断层,说明乙形成最晚;岩浆岩丙侵入到弯曲岩层丁之内,说明丙形成晚于丁;岩浆岩丙发生断裂,说明断层甲形成晚于丙,综合分析得出先后排序为丁、丙、甲、乙,故正确选项为C。第(2)题,此处有岩浆活动,形成侵入岩花岗岩分布,这是一种很好的建筑材料,可以在该地建采石场,选项A正确;该处有断层分布,地基不稳,不能修建铁路;断层处不能开发油气资源和修建隧道,选项B、C、D错误。,(2)下列关于此地开发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可以在此地修建采石厂 B.地表可以修建铁路 C.褶皱内部肯定存在油气,可以开发 D.可以利用天然拱形,修建隧道

15、,20.(牡丹江模拟)如图为一山坡地的地质剖面图,某开发商将部分的坡地削平,准备盖房屋出售。该地区潮湿多雨,地层有滑移的潜在危险。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甲、乙、丙三地中危险性最高的一处及其理由是( ) A.甲地最危险,因其位于顺向坡地 B.甲地最危险,因其位于逆向坡地 C.乙地最危险,因其位于山顶 D.丙地最危险,因其位于顺向坡地 (2)开挖甲地后所出露的岩石在古时代是如何生成的( ) A.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 B.经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C.在高温高压下变质形成 D.经由生物遗骸堆积形成,解析:(1)D (2)B 第(1)题,丙地位于顺向坡地且开挖后岩层断裂,岩体易沿滑动面下滑,引发滑坡。第(2)题,甲处为砂岩和砾岩,属沉积岩,是经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21.读“某河流示意图”,回答(1)(2)题:,(1)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A.中游落差小 B.地转偏向力作用 C.河流含沙量大 D.入海口潮差小 (2)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风化作用 C.侵蚀作用 D.堆积作用,解析:(1)A (2)C 第(1)题,图中甲处位于河口,是流水堆积地貌,其形成与中游落差大小没有关系,故正确选项为A。第(2)题,乙现象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