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课文教案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09952538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4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课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9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课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9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课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9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课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9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课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课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课文教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课文教案内容预览:核舟记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2.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句式。3.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课时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字音、句读念准确,读通文章。2.讲解文章1、2段。教学过程一、学生各自阅读课文。要求:一、借助注释、字典,弄懂文句。二、想一想每段主要是写什么。三、阅读中有不懂之处可随时举手发问。二、学生朗读课文。叫三个学生各朗读一部分。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可当即解决,或留待串讲时解决。三、讲解课文1、2段。第1段讲解:“明有奇巧人”,“巧”,技艺高明,“奇巧”,技艺高明超凡。“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以

2、”,用;“木”,木头,木材;“为”,制,这里指雕刻。“木石”,“木”,树。“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罔”,没有;“因”,根据;“具”,具有。”尝贻余核舟一”,本句谓语“贻”(í,赠)后的宾语是“余核舟一”,是个双宾语。“盖大苏泛赤壁云”,“盖”,承上文作解说,可译为“是”;“泛”,泛舟,“泛”作飘浮讲;“云”,语气词,无义。提问一: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概略介绍明代雕刻匠师王叔远技艺的精湛超凡,并交代核舟的来历。提问二;在概略介绍中,从几个方面说明匠师技艺的精湛超凡?讲解:从两个方面说明匠师技艺精湛超凡:一是匠师擅长微型雕刻,能够在“径寸之木”上,雕刻出

3、宫室、器皿、人物等等许多各种各样的形状;一是匠师在小小的材料上,雕出什么像什么,无不“各具情态”。第2段讲解:“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ò,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奇”,零数,余数。“中轩敞者为舱”,“轩”,高起;“敞”,开阔;“为”,是。“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启”,打开;“而”,连接状语与谓语;“望”,通“方”,比,这里的意思是正对着。“闭之,则右刻”,“则”,连词,就(看见)。提问一: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如何具体说明的?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这个小小核舟的船舱部分是如何雕制的,都雕刻了哪些东西。提问二:这段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讲解:这段主要采用数字说明方法

4、。核舟体积有多大,长多少,高多少,船舱部分雕刻了多少种东西,各有其数,明白清楚,两相对比,其意晓然。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让学生背下来。2.阅读3-6段,弄清楚每句的意思,理解各段之意。第二课时教学重点1.讲解3-6段2.总观全文,了解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高超。3.本文简练精致。先分说后总说。学习文言词语、句式。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先叫学生朗读3-6段;再叫学生回答这四段各段的文意;答毕,酌情讲评。二、讲解3-6段。第3段讲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é,高耸;“为”,是。“佛印居右”,“居”,位于。“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执”,拿着;“端”,头;“抚”

5、,按,搭在上面。“鲁直左手执卷末”,“末”,尾部。“其两膝相比者”,“比”,紧靠;“者”,表定语后置,定语还原即为“相比之两膝”。“各隐卷底衣褶中”,省略句式,“隐”后省略“于”。“佛印绝类弥勒”,“绝”,极度;“类”,相似。“左臂挂念珠倚之”,“倚”,靠着;“之”,代左膝。“珠可历历数也”,“历历”,分明可数。提问一: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小小核舟的船头部分是如何雕刻的,都雕刻了些什么。提问二:这段文章在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讲解:有三个特点:一、以形显神。苏东坡“峨冠而多髯”,饱经世事而所好执着,“左手抚鲁直背”,与之“共阅一手卷”,多情的苏东坡钟情诗画,笃于情谊;

6、黄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与友同读,倾襟吐言;佛印“袒胸露乳,矫首昂视”,“卧右膝”,竖左膝”,“挂念珠”,现出超尘脱世的神情,宛然弥勒在前。三人形貌栩栩如生,性格气质各呈其态。二、对照鲜明。苏东坡和佛印,一为才高情笃的诗杰,一为超尘脱世的名僧,情态迥异,鲜明的对照更显出雕刻之工。三、笔触细微。“卷底衣褶”之绉纹都可见到,“念珠”粒粒清楚分明,“可历历数也”。微细之处都如此清晰明白,显示了刻工之不凡。提问三:这段为何写得比较多?讲解:这段的内容紧扣核舟刻的是“大苏泛赤壁”的旨意,最足以表明此旨意,所以作者把这段当作全文的一个重点来写,写得比较多些。第4段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核舟船尾部

7、分的雕刻。提问:从这段文章看,这条船是在行进呢,还是已经停下了呢?从何见之?讲解:这条船已经停下了。这从两个方面可以见到:一是“舟尾横卧一楫”,船桨已经放下,表明船已停了。一是两个“舟子”之所为,其一是“仰面”朝天,左手倚靠在横木上,右手扳弄着脚趾头,口中还在随情啸叫,他没有操桨驶船;另一是右手正拿着蒲葵扇煽火煮茶,他的整个注意力都集中在煮茶上面,他也没有操桨驶船。第5段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核舟船顶部位的雕制。第6段讲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小结总计核舟上都刻了些什么,最后作者直抒对王叔远雕刻技艺之“奇巧”的赞叹以结束全文。“通计一舟,为人五”,“通”,全部,整个;“为”,有。“为篛篷,为楫

8、为念珠各一”,“各”,包括篛篷、楫念珠等,不单是念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选择;“为”,制作。“嘻,技亦灵怪矣哉”,“嘻,赞叹声;“灵”,善,好;“怪”,奇异,罕见。小结:1.提问: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优点?讲解:这篇文章有四大优点:简练精致,形象逼真,层次分明,重点明确。(详见“教学设想”)2.一词多义为:制,做。“为宫室、器皿”,“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是。“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有。“通计一舟,为人五”。木:木头,木材。“能以径寸之木”。树。“以至鸟兽、木石”。曰:叫做。“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是。“文曰‘初平山人&rsquo

9、;”。奇:奇异。“明有奇巧人”。,零数,余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动词,表存在。“明有奇巧人”,“炉上有壶”。ò,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八分有奇”,“为字共三十有四”。端:开头一边。“东坡右手执卷端”。直,正。“其人视端容寂”。3.特殊句式省略句式“各隐卷底衣褶中”,“隐”后省略“于”。“则题名其上”,“名”后省略“于”。定语后置 “其两膝相比者”,定语“相比”在中心词“两膝”之后,“者”,标志定语后置。此外,文中有一个带双宾语的句子:“尝贻余核舟一。”双宾语是“余、核舟一”。布置作业1.熟读全文,背诵第三段。能背诵全文者背诵全文。2.作课文后面的练习。大道之行也教学目标1

10、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教学重点:背诵课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1讲授“大道”“大同”两个概念2指导背诵课文教学步骤一、导入桃花源记给我们描述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画卷。今天,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二、整体把握范读课文,学生仿读并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研读理解自由朗读,掌握文言词,指导学生翻译课文1自主探究理解翻译2小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3全班交流探究讨论: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指导朗诵理清文章脉络,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文章内容。本文分三层一、总领全文二、

11、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三、总结全文指导单独朗读,注意停顿教师总结: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他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两千年来一直被许多思想家追求,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作业:1思考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2背诵并默写全文杜甫诗三首一. 教学目标:1. 了解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2.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3. 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把握诗的情与景、事与情,感受品位诗歌的意境。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二. 教学重点、难点:1. 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2. 把握诗歌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位诗

12、歌的意境。3. 背诵这三首诗。三. 教学安排:2课时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满眼河上,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同学们,这些对联中指的人物是谁呢?对,是杜甫,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两首望岳春望。二. 杜甫介绍: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这些诗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李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史诗”,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称为“诗圣”。杜甫( ),唐代诗人。字子美。 祖籍襄阳 (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

13、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岁学诗,岁扬名。 岁以后可分个时期。漫游时期:玄宗开元十九年( )至天宝四载(),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 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 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 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 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 杜甫此期诗作现存 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望岳一、课文导入:我们经常听到这么一句俗语说“有眼不识泰山”,可见泰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你们见过泰山吗?如果没亲身见识过泰山也不要紧,下面来看一些泰山的风景图,

14、领略一下它的壮丽风光吧。(大屏幕投影一系列图画,教师介绍)下面学习杜甫的望岳,看看古人眼里的泰山是怎样的一番风景。听范读,要求边听边注意读音,听完朗读一遍,板书:曾ceng通“层” 眦zi二、读读讲讲问问分两步:先通过解题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后逐句诠释。问:结合照片及诗,你感觉泰山有什么特点?诗中哪里体现出来?(板书:地域、风景、山势)“岱宗”两句。问:“岱宗”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尊称泰山为岱之宗?(投影第最后一页泰山居五岳之首,在古代被认为是最神圣的山。)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

15、明,也更强烈。)“齐鲁”怎么理解?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形象地用齐鲁地区代表泰山的广阔。“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板书:地域广)翻译:泰山是怎么样的呀?它在齐鲁大地上都是一片连绵无尽的青翠。“造化”两句。问:“造化”指什么?(大自然)为什么说天地神秀都聚集于泰山?说明泰山的什么特点?(山势高峻)问:“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据注释作答,再补充说明: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提白云山作对比)问:你觉得“割”字用得好吗?换成“分”、“切”行不行?(“割”的对象比“分”或“切”的更有硬度,力度较大。说明泰山阴阳差别明显,界线分明。)(板书:风景美、山势峻)修辞特点:对偶“荡胸”两句。问:请调换一下语序理解这句话:层云生荡胸,归鸟入决眦。(“曾”通“层”“眦”即眼睑接合处。)“决眦”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