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说课(小学数学)20160621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9915277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说课(小学数学)20160621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怎样说课(小学数学)20160621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怎样说课(小学数学)20160621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怎样说课(小学数学)20160621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怎样说课(小学数学)20160621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说课(小学数学)201606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说课(小学数学)20160621(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说好小学数学课,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为例,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 张亚松,一、什么是说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教学的设想及其理论依据,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说课,内容,表达,二、说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知识准备 技术准备 心理准备,知识准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熟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

2、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10个核心概念 数感 符号意识 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 数据分析观念 运算能力 推理能力 模型思想 应用意识 创新意识,知识准备,熟悉一套小学数学教材 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知识体系一览表.doc ,熟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知识准备,熟悉一套小学数学教材,熟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熟悉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相关理论知识,技术准备,明确说课的内容,技术准备,明确说课的内容,掌握说课的技巧,语气 语量 语调 语速 语感 语音,肢体语言:自然和谐 落落大方,进入角色,对说课的内容要分清主次,教什么?准备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技术准备,明确说课

3、的内容,掌握说课的技巧,准备好说课所需的教具,心理准备,充分认识说课的重要性 增强自信心 注意自我的心理调节,三、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制定 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制定 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1弄清教材内容所包括的知识点、呈现方式;,2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3揭示教材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4. 研究教材对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手段的要求与提 示,为选择教学方法和措施提供依据。,教学内容分析要关注数学本质,整体把握数学内容将数学学通透些,数学才会更简单。,设定教学目标要关注远期

4、目标和近期目标的结合放眼长远,站得高方能看得远。,例如:三角形的面积,制订的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用三角形面积 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感知完全归纳法的推理方法,逐步了解运用转 化的思想解决问题 3.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建立旋转、平移的空间观念和 培养实践能力。 4.通过交流、合作,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和合作意识。,教学活动设计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多一些空间,学生才会施展数学能力。,圈一圈 摆一摆 画一画 算一算,怎样进行教学设计,(一)让学生能做大一些的事情,“圆的周长”教学案例,1. 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追问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是什么? 2. 出示课题”圆的周

5、长”,猜圆的周长和谁有关?有什么关系? 3. 介绍工具,量直径和周长,给出表格,4. 学生操作并填表 5. 汇报 , 得出公式 6. 练习,1.结合直观图,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2.创设情境,结合直观图进一步猜想圆的 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关系?,3. 学生自己提出验证猜想的方法,利用学具测量,想清 量什么?量完以后怎么办?并完成表格的表头设计。,4. 操作并填表,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 系,记录在表中。 5. 汇报 , 得出公式 C=d ,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数学文化。 6. 练习,怎样进行教学设计,(一)让学生能做大一些的事情,(二)使教学设计更有底蕴,1 追寻本质,将数学学得通透

6、些要有高度,小数加减法 关注计算的法则:小数点对齐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关注法则: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核心概念“计数单位”,整数加减法?,怎样进行教学设计,(一)让学生能做大一些的事情,(二)使教学设计更有底蕴,1 追寻本质,将数学学得通透些要有高度,2 放慢脚步,把教学过程拉长 要有宽度,关注过程,关注成长的历程,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 万以内数的认识,(1)系统分析教材,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并将它在教学中表现表述出来。,“计数单位、位置值”, 感受“单位”的价值;, 了解不同“单位”产生的必要性与意义;, 概括“单位”的共同结构与特征;, 能选取合适的“单位” ;, 知道“单位”

7、的统一性与多样性。,(2) 深入调研学生,确定学生学习的起点, 设计学习路径, 学生起点, 学习路径,(3)确立教学目标,认识计数单位 “ 万 ” ,能够说出对一万的感受。 能够感知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10 , 并能够独立制作数位顺序表,能够说出万以内 数的组成。 经历数数到计数的过程,感受十进制计数法的 简洁与方便。 发展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中的变与不变。,(4)单位化思想在教学设计中的实施, 借助直观模型,认识计数单位,形成计数单位的表象,(4)单位化思想在教学设计中的落实, 借助直观模型,认识计数单位,形成计数单位的表象,(4)单位化思想在教学设计中的落实, 借助直观模型,认识计

8、数单位,形成计数单位的表象,(4)单位化思想在教学设计中的落实, 借助直观模型,认识计数单位,形成计数单位的表象,运用多种方法表示“数”,培养学生数感, 包括:用第纳斯木块的模型表示数; 用实物表示数; 用计数器表示数;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 用十进位数位顺序表表示数。,(4)单位化思想在教学设计中的落实, 借助直观模型,认识计数单位,形成计数单位的表象,运用多种方法表示“数”,培养学生数感,合理选择与运用计数单位,体会统一性与多样性,(4)单位化思想在教学设计中的落实, 借助直观模型,认识计数单位,形成计数单位的表象,运用多种方法表示“数”,培养学生数感,合理选择与运用计数单位,体会统一性与

9、多样性,纳入知识体系,认识计数单位的结构和特征,(4)单位化思想在教学设计中的落实, 借助直观模型,认识计数单位,形成计数单位的表象,运用多种方法表示“数”,培养学生数感,合理选择与运用计数单位,体会统一性与多样性,纳入知识体系,认识计数单位的结构和特征,磨刀不误砍柴工注重平时积累,认真阅读教材,凭个人的经验想一想每个例题、做一做和课后习题可能要求教师达到什么目标;再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学生的解题思路会是怎样的?课上学生可能提出哪些问题? 看教师用书中关于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看一看其他版本的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如何编排的,有没有可供借鉴的东西,吸取一

10、切精华,为我所用。 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写出自己的教学预案,写完后,再参考一下教育刊物或网上有关这个课题的教学设计,看一看,别人是怎么设计这节课的,有没有比较新颖的环节,再对自己的教学预案进行二次加工。,【教材分析】,四、怎样撰写说课栏目?,模板: 这节课主要由( )个例题和相应的练习组成。例题1提供场景,让学生在中来解决;例2,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学好这部分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作铺垫。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十分重要。,【教材组成】,【地位作用】,【教学目标】,准确、全面、整合,模板: 根据2011版数学课标的总目标及学段

11、目标要求,我从以下四个方面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方面 2.数学思考方面 3.问题解决方面 4.情感态度方面,1.知识技能目标 2. 过程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内容:指向教材例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模板: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并掌握,内容:指向学生学习中的疑点或难点,模板: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体会),【教学方法】,清晰、简要。,探究研讨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观察发现法,自学辅导法,模板: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中采用以( )法、

12、( )法为主,以( )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启发性问题,并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操作材料(),活动教具,模板:根据教材内容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以及()等教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 )等学具。,【教学过程及意图】,1、把握形式,2、环节清晰,3、突出核心,不要写成师生对话,教什么和怎样教,4、写清意图,5、注重联系,模板: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即: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尝试探究,解决问题多层

13、训练,深化知识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首先,我播放根据教材内容自制多媒体动画,引出课本主题图。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本课要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是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抵制状态进入兴奋状态,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在这个环节中,我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引入,更接近学生生活,更能让学生接受,从而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快速的进入学习高潮,第二环节:尝试探究,解决问题。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2011版数

14、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在本环节中,我前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几次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保持高度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的活动过程中,始终以愉悦的心情,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掌握和体会数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实现自主体验,获得自主发展。,第三环节:多层训练,深化知识。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

15、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练习题组设计如下: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这一环节,我利用课件展示以下几个问题: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你还有什么疑惑? 你感觉自己今天表现如何?你感觉你组内的其他 同学表现如何?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

16、热爱数学。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板书设计】,1、要有课题,2、重点突出,3、简洁形象,模板: 科学的板书设计往往对学生全面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课的板书设计包括:(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五、几点小建议,1、注意仪表:发型、服装、表情 青春、阳光、高雅、,3、争取在23分钟内确定教学目标。,2、要在说课前准备好各种课型的框架。,4、遇到不熟悉的教材用同种课型的课套用。,5、适当的增加想像成分,让设计更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