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是怎么产生的》读后感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9719924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富是怎么产生的》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财富是怎么产生的》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财富是怎么产生的》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财富是怎么产生的》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财富是怎么产生的》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富是怎么产生的》读后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富是怎样产生的读后感刘泰(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财富是怎么产生的这本书中,陈志武教授立足基本的经济学理论知识,结合现实的经济现象来对本书的研究对象财富进行了阐述。对此,笔者大致总结了一下其中涉及的基本经济学理论知识,在一定的时期里面,一个国家或地区产生财富相对应的是国民收入,而国民收入主要是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对于美国等发达的经济体而言,国民收入里面,本国的居民消费占绝大部分。作者认为在世界经济都不景气的情况下,着重扩大内需是促进国民财富增加的有效手段,而同时一个内需强大的经济体往往是因为该国的财富非常多,也就是有钱,所以扩大内需和增加财富本身就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命题。

2、那怎么样增加一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了?根据消费决定理论,居民的消费水平主要是由收入和消费倾向决定的,接下来,作者所提及到的制度机制、金融创新以及与之相关的教育贷款、社会保障、失业保险与退休养老等一系列的保障政策无不是从增加财富收入和提高居民消费倾向两个角度来解读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扩大内需,从而增加一国之财富。作者首先对于现代社会下的财富观念和财富组成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解读。这需要对财富下定义,什么是财富?财富包括哪些?一个国家国民关于财富的概念一定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作者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传统农业社会的国家对于财富的认识停留在地大物博的自然资源上面,接着举出像日本、新加坡这样的土地面积小、资源

3、贫乏的国家依然可以拥有大量的财富的例子,说明财富的认识不仅仅在于地大物博。作者把居民的财富分成两部份:流动财富(比如,现金、银行存款、股票、金银、房产)和人力资本, 其中流动财富是随时可变现的,而人力资本则不然,不可随时变现。人力资本的价值通常等于一个居民未来数年的劳动收入的总折现值。所以作者认为财富不仅包括看得见、摸得着的资产本身的价值,也包括资产、劳动力未来收益的折现值。有了对财富的重新认识之后,作者认为,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体(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八、九十年代的南韩、台湾与新加坡,到近十几年的中国)要想发展经济,就必须着力扩大内需这一增长原动力了,而内需主要是居民

4、的消费,如何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和能力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财富继续增长的关键之处。首先,作者提出制度机制财富,以产权制度为例,认为产权制度不仅要保证资产所有人对资产的拥有,也要保护所有人对资产的未来收益的拥有。如果产权制度不明晰,那么企业所有人对企业以及企业未来收益的拥有都将存在不确定性,这样会严重打击企业的扩大投资生产的积极性,如果企业不能扩大生产,那么员工的收入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更不用谈论由收入决定的消费了,所以好的制度机制可以很好的促进企业投资生产以及居民收入增加,从而扩大内需,增加国民财富。其次,作者提出金融创新的重要性。由于财富分为可以随时变现的流动财富和不能随时变现的人力资本,那

5、么根据消费决定理论,增加消费者的收入将会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如果能够把人力资本也能折现成财富,那么将极大的增加居民的财富,从而极大的促进居民的消费,从而有效的扩大内需。对于居民而言,金融创新的作用正是在于此,它可以将未来的现金流证券化,分期付款就是极好的例子;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金融创新有助于其规避风险,化解客户未来现金流证券化的风险,从而使得金融机构放心的对客户进行放贷,刺激居民人力资本的变现化,最后达到增加居民总体财富的效果。接着,作者提出需要相应的政治制度来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收入的分配合理,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有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同时教育贷款、社会保障、失业保险与退休养老等社保体系的完善,可以提高居民的安全感,促使其敢于消费,实现货币需求的预防动机向交易动机的转变,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实现消费的极大提高。最后作者得出的结论是:财富不是由天赋的“地大物博”所决定(“地大物博”当然好),而更重要的财富是源自于理性化的制度机制和金融创新。而根据上述的分析,无论是制度机制、金融创新还是完善的社保体系都是为了扩大内需,最后达到增加国民财富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