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视野下传播、技术与文化的关系:《作为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9691047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研究视野下传播、技术与文化的关系:《作为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文化研究视野下传播、技术与文化的关系:《作为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研究视野下传播、技术与文化的关系:《作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研究视野下传播、技术与文化的关系:《作为(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论视野 青年记者2011年1月中 26 文化研究视野下传播、技术与文化的关系 作为文化的传播一书的启示 邓晓芳 詹 姆斯凯瑞在作为文化的传播 一书中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 察,从文化研究入手,在媒介技术大流 行的趋势下,巧妙地将文化、传播、技 术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内,在对这些基 本的概念进行了梳理之后,借用文化研 究的理论和观点,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 点 : 传播媒介不仅是某种意愿与目的的 工具,而是一种明确的生活方式,它是 一种有机体,是我们思考、行动和社会 关系中的矛盾的真实缩影。随后,一些 学者便将视角转向詹姆斯凯瑞开辟的 研究领域,并追随他的脚步继续讨论文 化与传播的关系。 传播的“传

2、递观”与“仪式观” 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传播与 文化,作者探讨了文化与文化研究的概 念,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传播的两大分类: 传播的传递观与传播的仪式观。这两种 传播观念,不单纯是对传播的两种定义 分类,其背后,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社会 历史考察,在美国历史大背景及社会的 历史变迁中考察传播定义与意义的变 化,进而提出传播的两种观念。 传播的“传递观”源自地理和运输 方面的隐喻,即信息与传播技术的关系 就如货物与交通运输设备的关系一样, 传播是一个信息得以在空间传递和发布 的过程,以达到对距离和人的控制。它 强调信息的机械运动,同时,信息也被 有目的地操纵着。随着传播技术的飞速 发展,对远距离的征

3、服变得更加容易, 而这种观念也日渐主导着我们的思想和 文化。技术的功能和作用被无限放大, 甚至被一些人当做了解决一切难题的法 宝。技术的光芒压过了其承载的信息的 意义,技术成了灵丹妙药。而信息的传 播则被看做是毫无生命的机械运动。追 随并坚持这种观念的学者认为社会的进 步很大程度上是由媒介技术决定的,并 发展出了常被今人批判的“媒介决定 论” 。 传播的“仪式观”是詹姆斯凯瑞 重点强调并一贯坚持的观点,他借鉴了 杜威的传播学思想。杜威的传播思想强 调交流是参与,即交流的主体一起参与 一个共同的世界,而不是共享内在意识 的秘密。误解就是被扰乱的互动,而不 是脑子不能融合。在经验与自然一 书中,杜

4、威开宗明义提出了一个看似异 想天开的观点 : “在所有的事物中,传 播是最奇妙的。 ” “社会不仅因传递与传 播而存在,更确切地说它就存在于传递 与传播中。 ”杜威不仅看到了传播在社 会中的具体运动过程,更强调和突出了 传播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于是,作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传播的 “仪式观” ,认为信息并非是按人的主观 意图在空中扩散,而是在时间上对一个 社会的维系。传播不是一种简单的传递 与接收、分享信息的过程,而是共享信 仰与价值的表征。 “传递观”的核心在 于信息在地理上的拓展 ;而“仪式观” 不是指空间上信息的拓展,而是指时间 上对社会的维系,它不是一种传递信息 或影响的行为,而是共同信仰的

5、创造、 表征与庆典。 如今,现代传播技术为人类生活提 供便利的同时,也极大改变着人类的体 验与意识,改变人们兴趣和感觉的构成, 改变通常人们对活着与对所处的社会关 系的认识。麦克卢汉说过, “就像鱼并 没有意识到水的存在,媒介构成了我 们的环境,并维持着这种环境的存在。 ” 同样,传播通过语言和其他的符号形式, 也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周遭环境。在日趋 媒介化的社会里,传播的传递观为人们 如何看待媒介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按照传播的“仪式观”来审视媒介,媒 介不单纯是传递信息的渠道,而应该是 一个舞台。它为受众提供一个场域,在 此,每一个人的参与都是一种仪式化或 者戏剧化的行为。从信息的传递到社会

6、 的建构,媒介实现了一次完美的转型, 它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工具,传递信息、 传播文化,它正在接受人类自身以及人 类文化与社会因素的影响,并逐渐呈现 出越来越旺盛的生命力。 文化研究视野下的大众传播 书中提到两种大众传播研究的模 式,第一种是用因果关系解释传播效果, 重点在于环境的作用力,以及被设想成 相对被动的接受者。它的优势是将文化 现象置于社会结构的坚实土壤中或置于 个体的条件作用过程中。其劣势在于对 行为的预测十分含糊。另一种模式将传 播当做释放焦虑的一种方式,强调的是 决定行为的意义和后果。 作者分析并提出了这两种策略的不 足之处,并在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第三种 传播学研究途径文化研究。文

7、化研 究的目标远比其他研究传统来得平实, 它不是根据支配人类行为的法则以寻求 人类行为的解释,也不是把人类行为消 解为其所基于的结构中,而是寻求对人 类行为的理解。文化研究不是试图预测 人类行为,而是试图诊断人类的意义, 它将研究深深扎根于经验世界中。而大 众传播是一个由互动的符号和交织的意 义所构成的系统,是由人类的实际经验 组成的。作者认为,如果从文化科学常 常更忠实于人的本性和经验这点看,把 理论视野 27 青年记者2011年1月中 传播学的目标设想为文化科学较为适 合,更具人性。他坚持将文化的观念引 入传播学研究,因为文化是一系列实践, 一种人类行动模式,一种现实由此被创 造、维持和转

8、变的过程。人类就生活在 由文化编织的网当中,在这个网中,人 们正从事着各种形式的传播活动。所以, 传播是在文化中进行的,只有把传播研 究放在历史和文化中,才具有精确性和 说服力。 相比此前的传播研究模式,文化解 释不仅强调对受众及其经验的关注,更 将传播纳入了整个文化范畴当中,开辟 了一种全新的文化研究视野下的大众传 播研究模式。作者试图冲破传统的研究 框架,从旧的模式中解放出来,改变我 们在传播研究领域的自我形象、自我意 识和自我反省。 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与大众媒介有 关的文化概念,并重新处置效果与功能 的概念问题。作者在提出传播的两种定 义的时候,就已经明确了传播与文化的 互动关系 : 传

9、播建构着文化,文化影响 着传播。顺着这样的路子走下去,对传 播的研究是否也应该考虑到文化的作用 呢?而之前的传播研究更喜欢从微观、 局部入手,将传播从文化中剥离出来进 行研究,虽然也取得了某些成果,但与 文化研究对人类意义的终极关怀相比, 似乎显得微不足道。 即便有学者提出反对意见,但都不 可否认詹姆斯凯瑞的努力,他揭示出 传播人性化的一面,并赋予其灵动的色 彩。接下来,该思考的则是如何将这种 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的媒介操作中去, 让每一位受众都感受到传播的生命力以 及传播中文化的魅力。 技术与文化 在第二部分,作者将传播技术从传 播活动中剥离出来,单纯从技术角度讨 论技术对文化的影响,并借鉴英

10、尼斯、 麦克卢汉开创的媒介技术理论,在英尼 斯的研究成果上展开技术与文化的讨 论。 按照英尼斯的观点,任何传播形式 都有偏向,以传播的本性,它最擅长缩 短发送信息的时间并控制空间,或强化 集体的记忆与意识并控制时间,当有些 团体开始控制传播形式并在政治上将他 们的利益与传播性能联系在一起时,这 种偏向就固定为一种垄断。现代传播的 进步一方面扩大了信息的接收范围,同 时,发布点却变得更狭窄,信息与知识 的垄断更加严重。 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交往方 式,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文化与社会结 构,甚至还产生了一些政治问题。学者 们纷纷表现出对技术的恐惧,将一切罪 恶都归于技术本身。事实证明,技术本 身确

11、实在改变着人类的社会生活,以前 的面对面的口语交流被网络中的虚拟对 话取代。人们获取信息越来越便捷,传 播速度也越来越快,人们正日渐被媒介 技术凝聚在一起。可在这看似充满希望 的表面背后隐藏着更加令人吃惊的事 实。例如,技术带来的信息与知识垄断。 而这样的垄断不仅与政治有关,更与每 个人的切身利益相关。如何阻止这种破 坏呢?英尼斯感到,只有通过刻意减少 技术与技术挂钩的机构的影响,通过艺 术、伦理、政治领域的教化,才能阻止 现代社会中文化的消亡。他强调恢复口 语传统与对话交流,以此来抵抗技术文 化的破坏性。 作者认为英尼斯的分析与建议在 很大程度上都是枉费心机,他没有就电 子革命的好坏做出评价

12、,而是提出了知 识分子在电子革命中应承担的职责。第 一是去除电子至上论的神秘性。技术只 是一台机器,一种工具。技术不是万能 的。第二,知识分子应通过批判性的研 究,以容易引起共鸣的语言与受众进行 沟通,让人们感受到艺术、伦理和政治 的价值。 詹姆斯凯瑞是一位充满人文关怀 情结的学者,他没有批判家犀利的语言 和咄咄逼人的锋芒,而是以一位温和的 建设者的眼光审视当下的技术变革,积 极从自己所属的领域知识分子中着 手,努力探寻可以让更多人受惠的方法 与路径。 媒体世界的未来可能不是由我们所 完全创造的,但它肯定是由我们所发现 的。有关媒介的传奇和技术神话还在被 人们演绎着,而詹姆斯凯瑞为后人打 开了

13、一扇门,这不一定是通往未来的大 门,但穿过它就是一条不同的道路,迎 来的将是有文化相伴相随的传播旅程。 【本文为西北大学 2009 年交叉学科 类立项项目,项目编号 09YJC13】 参考文献 : 【美】詹姆斯凯瑞著,丁未译 : 作 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 ,华夏 出版社,2005 年 8 月版 【美】彼得斯著,何道宽译 : 交流的 无奈 : 传播思想史 ,华夏出版社,2004 年 1 月版 【加】哈罗德 英尼斯著, 何道宽译:传 播的偏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 6 月版 (作者单位 :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资 讯 郭敬明高端杂志上市 郭敬明旗下高端杂志, 文艺风赏 和文艺风象全面出版上市, 作为“奔 三” “小四”有意向高端文学转型首部 作品,无疑会引来诸多关注。在首期内 容中,不光登载著名作家史铁生的经典 作品我之舞 ,还请来第五届矛盾文 学奖得主、四川作家阿来做客“青梅煮 酒”访谈栏目。 据该书出版方长江文艺相关负责 人赵萌透露,两本杂志首期是合刊的形 式,随后将采取隔月轮换出版的形式, 其中文艺风赏的主编为郭敬明团队 之一的青年作家迪安,定位是高端纯文 学年轻态先锋刊物,目的是“集合国内 中青两代顶尖作家精品佳作,为当今文 学名作家打造不一样的形象。 ” (来源 : 华西都市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