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PPT3

上传人:德****1 文档编号:1096835 上传时间:2017-05-2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PPT3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国际贸易PPT3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国际贸易PPT3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国际贸易PPT3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国际贸易PPT3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PPT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PPT3(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第三章,Factor-endowment theory,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第三章,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承认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现实基础,但却脱离古典劳动价值论的理论轨道,另辟“蹊”径,用各国的生产要素自然禀赋取代各国在商品生产与贸易中的劳动投入,开拓了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新”路子。,伯蒂尔俄林主要经济论著: 贸易理论(1924)、 对外贸易与贸易政策(1925)、 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 货币政策与公共工程:解决失业的工具 (1934)、 资金市场与利率政策(1941)等。 此外,俄林还以专家的身份为联合国、国际联盟等国际组织撰写研究报告,主要有: 1931年

2、的世界经济萧条的进程与阶段、 1955年的欧洲经济合作社会观。 1969-1975年俄林担任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主席。,俄林在经济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提出的生产要素禀赋论,这一学说奠定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并使他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认为“俄林的古典研究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使他被认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人”。,HO模型与李嘉图模型存在两个基本的不同点:第一是假设在劳动之外,存在第二种生产要 素:资本。第二是假设两个国家生产的技术条件与技术 系数完全相同。,The citizens of the two trading countries have the same ne

3、eds.,The major factors of production, namely labor and capital, are not available in the same proportion in both countries.,The two goods produced either require relatively more capital or relatively more labor.,Labor and capital do not mov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There are no costs associated w

4、ith transporting the goods between countries.,国际贸易纯理论是解释国际贸易为什么能够产生的。在李嘉图模型中,由于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导致相对价格的差异,从而产生了国际贸易。,而在H-O模型中,假定两个国家生产相同产品的劳动生产率相同,相对价格的差异是由于两个国家的相对资源禀赋条件不同所导致的。这样,资源禀赋条件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贸易产生,劳动生产率差异(比较优势理论),生产要素禀赋差异 (HO 理论),相对成本差异,相对价格 差异,理 论,生产要素禀赋,一、重要概念和 基本假设,(一)重要概念 1生产要素禀赋:各国的生

5、产要素(即经济资 源)的拥有状况。 2生产要素相对丰富:一国的生产要素相对于 其他生产要素而言的丰富。 如:A国的k/L B国的k/L,则A国与B国相比: A国是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 B国是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3.要素密集度:生产某种商品时所需投入的 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或比例。 若生产一单位X商品投入的K/L大于生产一单位Y商品投入的K/L,即 K/LX K/LY 则: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若生产单位商品X、Y所需的 资本劳动投入组合分别为: X(3K,4L) Y(2K,2L) 问:哪种商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二)基本假设 1.A、B两国,生产X和Y两种商品,使用资本和劳

6、动两种要素,即“2*2*2”的模型; 2.一国资本相对丰富、另一国劳动相对丰富; 3.X为劳动密集型商品、Y为资本密集型商品; 4.两国生产同一商品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函数相同; 5.两国的生产要素的供给给定; 6.两国消费者的需求状况不变; 7.完全竞争市场,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8.完全自由贸易,无运输成本和交易费用。,二、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论 (狭义的H-O理论),(一)逻辑思路 1各国同种商品的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 的直接原因; 2各国同种商品的价格差异,是由商品生产的 成本比率不同所决定的; 3各国同种商品生产的成本比率不同是由各国 要素价格比率不同所导致的; 4各国要素价格比率的不同是

7、由各国要素禀赋 (要素供给)比率不同所决定的。,同种商品的价格差异,商品生产的成本比率不同,要素价格比率不同,要素禀赋(供给)比率不同,(二)主要内容 生产要素禀赋比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最重要基础。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大量使用本国相对充裕且价格便宜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而进口的应是大量使用本国相对稀缺且价格昂贵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商品。各国比较利益的地位是由各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相对充裕程度来决定的。,要素比例、要素价格与比较成本,小麦的相对成本日本:a1/b1=21/14=3/2 澳国:a2/b2= 7/ 21=1/3,小麦 a1,纺织品 b1,日 本,澳 国,小麦 a2,纺织品 b2,

8、劳动力和资本的绝对拥有量,每单位商品对劳动和资本的消耗量,解方程组,得,中国,韩国,H-O模型和李嘉图模型的基本特征比较,三、要素价格(报酬) 均等化理论,(一)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沃尔夫冈斯托尔珀 ( Wolfgang Stolper ) 美国经济学家。 保罗安东尼萨缪尔森 ( Paul Anthony Samuelson) 美国经济学家,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Stolper- Samuelson Theorem), 1941 从没有贸易转到自由贸易,会使价格上升的行业(即出口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价格下跌的行业(进口竞争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降低。

9、,X的相对价格上升,资本和劳动从Y向X部门流动,资本价格上涨,劳动价格下跌,资本的实际报酬(即利率)上升劳动的实际报酬(即工资)下降,A国分工生产并出口X产品,结论,(A国:低利率、高工资),S-S定理的引申: 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在长期内取决于商品要素密集度的差异。,(二)要素价格(报酬)均等化定理 (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又称“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简称“HOS”定理:,随着贸易的开展,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差异会不断缩小,并最终达到均等。在这个过程中两国丰富要

10、素的价格不断上升,稀缺要素的价格则不断下降,于是两国要素价格朝着差异缩小的目标变化,趋于一个共同的水平。 即自由贸易不仅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使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与绝对价格趋于相等,从而使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趋于均等。,四、对H-O理论的评价,第一 李嘉图用比较成本差异阐述了贸易互利性的普遍 原理,而H-O理论则进一步用生产要素禀赋的差 异解释了为什么会存在比较成本差异。,H-O模型继承了传统的古典比较成本理论,但是又有新的发展,第三 H-O模型不仅能够解释比较成本的决定因素,而 且也能够说明要素价格的变动以及贸易对收入分 配的影响。,依据当代国际贸易的经验来判断,H-O模型也存在重大的缺陷,

11、在现实中具有不适用性,主要表现在,过分突出供给的差异,忽略了产品需求对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现实中,由于运输成本和一些贸易壁垒的存在,各国的商品价格难以达到一致;,国家间在同一产业上劳动生产率相同,生产技术条件必须完全一样,也难以达到;,基本假设不符合国际经济的现实,如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完全竞争的假设。在现实中,由于地理、技术、社会文化和政治过程(比如利益集团的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很多产业而言,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是不完全竞争的。,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检验,华西里华西里耶维奇里昂惕夫 ( Wassily Leontief )美国经济学家,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一、里昂惕

12、夫之谜/悖论的由来 ( Leontiefs Paradox),里昂惕夫对19471951年美国进出口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进行统计,发现美国进出口商品现实与要素禀赋理论的矛盾:美国进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比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高。后称为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悖论。,1947, U.S.A.,二、对其他国家的检验,1日本经济学家立元和一村1959对日本检 验,与谜一致; 2原东德经济学家斯托帕和罗斯坎普对东德 检验,与谜一致; 3瓦勒,1961对加拿大检验,与谜一致; 4印度经济学家巴拉德瓦加 ,1962年对印度 检验,与谜一致; 5韩国经济学家宁永基,对1968年的韩国进 行检验,与HO一致。,结论:

13、里昂惕夫之谜在更大的范围内存在,贸易并 不像赫克歇尓俄林模型预测的那样进行。,三、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1劳动熟练说 / 要素非同质论 首先由里昂惕夫本人提出,认为谜的产生是因为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所致。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假定各国每种生产要素的都是同一的,没有任何差异。然而,各国的生产要素不仅有数量上的差异,还有质量上的差异。忽视生产要素禀赋质的差异,就难以对贸易格局作出合理的解释。,2人力资本论,美国投入较多的人力资本,拥有较多的熟练劳动力。,3贸易壁垒说 H-O定理假设各国实施完全的自由贸易 现实中,美国运用高关税手段限制劳动密集型商品的进口,以保护国内生产,维

14、持就业水平,这就使得美国进口商品的劳动密集程度降低;同时美国还对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设置了障碍,以保持其技术优势,而高技术产品基本上都属于资本密集型商品,这又会使其出口商品的资本密集程度降低。,4需求偏向论需求逆转(demand reversal):当某一国在某一商品生产上享有比较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地偏好该商品时,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O定理所决定的进口方向发生改变。美国可能特别偏好于消费资本密集型产品,所以导致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HO模型只考虑了劳动与资本两种生产要素,这是不完全的自然资源与资本在生产中往往是互补的,一些自然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如能源),往往也是资本密集型的。在某些国家,自然资源可能是非常丰富的,资源的取得也很容易,所以在这些国家生产这些资源密集型商品就不需要过多的资本,表现为资源密集型商品;但在美国,由于资源缺乏,想获取资源就必须以投入大量资本为代价。,5自然资源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