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在农村的现状_问题与对策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9652607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6.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公平在农村的现状_问题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公平在农村的现状_问题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公平在农村的现状_问题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公平在农村的现状_问题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公平在农村的现状_问题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公平在农村的现状_问题与对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27卷 第1期 2006年3月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igher Education Study Edition) Vol127 No. 1 Mar12006 教育公平在农村的现状、 问题与对策 傅宝英 (浙江师范大学 教育评论研究所,浙江 金华 321004) 摘 要 教育不公平,是公众最不能接受的问题,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障碍之一。我国城乡 教育差距悬殊,教育不公平问题在我国农村愈演愈烈。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农民子女受教育权利受 到侵害,是不公平的教育制度所致。建设城乡和谐的社会,必须改

2、革不公平的教育制度,实现城乡 教育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教育公平;农村教育;学校 教育不公平是公众最不能接受的问题,也是建 设和谐社会的障碍之一。实现教育公平是政府的责 任。教育部部长周济曾经表示,教育公平是一个非 常重要的问题,要把怎么样处理好教育的快速发展 和教育公平之间的统筹和协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 的任务来抓。 1教育公平在某种意义上是指各族群 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在学生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应 与各族群在同一年龄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相当。教育 公平作为政府管理教育一项原则,它强调在教育的 起点、 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实现公平。起点公平是 指不论性别、 民族、 财产状况,每个人都享有平等教 育的

3、权利和机会;过程公平一是指同类学校的物质 条件大体一致,二是指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结果公平是指每个学生在 接受教育后都能达到最基本的标准,学业成功,个体 全面发展。有了起点、 过程的公平,才可能有结果的 公平,即实质性的公平。结果公平是我国古今的社 会理想、 是今天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因 此,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该尽 快着手从教育起点、 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解决教育 尤其是农村的教育不公平问题。 一、 教育不公平在农村蔓延的现状 一直以来,在我国农村,教育往往被绝大多数个 人和家庭当作是改变自身命运、 实现社会流动的主 要途径。然而,近几

4、年来,我国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 已使这一途径荆棘遍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 焦虑。国家教育科学 “十五” 规划 我国高等教育公 平问题研究 课题组的调查报告 高等教育入学机 会:改善中的差距 显示:我国城乡教育差距悬殊,高 考招生录取中,考卷一样录取分数线却不一样,城市 尤其是大城市的考生的录取分数低于农村,农民子 女的平均分数要高出干部子女22分,高出工人子女 18分。调查还显示,城市考生更多集中在优势高 校,而农村考生则更多集中于一般院校。在专业选 择方面,农村考生偏向于农学、 军事学、 教育学等较 为冷门的、 收费较低的学科,而城市考生更倾向于法 学、 经济学、 管理学等热门学科。 2北

5、京市教科院卫 宏提供的数据显示:清华大学在19982000年三年 录取的新生中,农村生源的比例从1998年的20. 8 % 下降到2000年的17. 6 %;在北京师范大学录取的 新生中,农村生源比例也从1998年的30. 9 %下降 到2002年的22. 3 %。从1999年北京市高考录取 情况来看,军事院校和部属院校的城镇生源比例则 接近90 % ,而艺术院校生源中,城镇生源比例更是 高达99. 01 %。 3综上可见 ,近年来在国家重点高 校,农村学生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教育资源、 教育 质量相对较弱的地方性高校聚集了较多农村学生。 这些现象表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距,从表 面的、

6、 总量的、 宏观的不均衡,转变为隐性的、 更深层 次的城乡教育差距。 从1980年起,我国开始建设重点中学,从1995 71 作者简介傅宝英(1967 ) , 女,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办公室主任,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 德育学和教 育评论学研究。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年起又建设示范高中,优质教育资源从此逐步向城 市于集中。2002年全年全社会各项教育投资为5 800多亿元,而占总人口60 %以上的农村却只获得 其中的23 %4。1998年至

7、2002年,我国城市和县 镇的普通中学数分别增长了0. 6个百分点和6. 4个 百分点,而农村普通中学的数量却在逐年减少,降低 了7个百分点。从1997年我国城乡普通中学的状 况看,约占总数70 %左右的农村人口,农村学生占 初中在校生的比例为56. 85 % ,在高中阶段农村在 校生仅占14. 55 %。 5近年来 ,我国初中生辍学率上 升,农村辍学率偏高。1998年全国初中在校生辍学 率3. 23 % ,达167万人,比1997年上升0. 09个百 分点。农村辍学率为4. 2 %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 97个百分点。有的地方高达10 %以上。 6现在的城 市学校现代化了,投资动辄数亿元,

8、宽带插口装到了 每张课桌,铺着塑胶跑道的运动场不止一个,搁到欧 美也堪称一流;而许多农村学校,孩子还得把沙地当 纸,树枝为笔,连一个可供学生玩的篮球也拿不出, 连粉笔也得一根根地数着用,拿到非洲恐怕也算差 的。这种多年累积的差异,近年伴随社会发展还有 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根据教育部财务司 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提 供的数据,1995年,全国普通小学生均经费265. 78 元,而农村小学生均经费只有219. 31元;当年全国 普通初中生均经费492. 04元,而农村初中生均经费 仅为392. 59元。到1998年,农村小学生均经费 305. 62元,比全国小学生均经费仍低65. 17元;当 年农

9、村初中生均经费478. 25元,比全国初中生均经 费低132. 4元。人口普查显示,农村16岁及以上年 龄人口受教育水平:大专及以上人口低于城镇 (10. 9 %)102个百分点,高中及中专人口低于城镇 (25. 7 %)18. 6个百分点,初中及小学人口高于城镇 (38. 9 % + 19. 4 %) 22. 5个百分点。未上过学的高 于城镇(5. 1 %) 6. 3个百分点。 6在城市 ,高中、 中 专、 大专、 本科、 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 的3. 5倍、16. 5倍、55. 5倍、281. 55倍、323倍。 2000年,中国已实现 “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 育、 基本扫

10、除青壮年文盲)。对于已实现 “两基” 的地 区,目标指向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其中的农村地区 仍在巩固 “两基” 成果)。对于未实现 “两基” 的中西 部农村,为实现 “两基” 打攻坚战。总体上看,城市教 育发展目标是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而农 村教育发展目标在较长时间内仍是提高义务教育质 量,巩固基础教育,发展中初级职业技术教育。城乡 之间的教育发展继续拉开距离。 二、 对教育不公平在农村蔓延的反思 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久已存在,只是近些年人们 公平意识的增强,以及较大的社会变化使它凸现出 来。近年来,中央为维护教育公平采取了一些举措: 30亿元专项资金建设农村寄宿学校;义务教育阶段 学校全

11、部实行 “一费制”,不许乱收其他费用;7亿元 补助全国特困大学生伙食,平均每人每天4元;8. 7 亿元补助中西部2 400万贫困生享受免费教科书; 对592个贫困县的贫困生免除杂费,并提供部分生 活费;等等。这些举措对因教育不公平问题带来的 矛盾,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按照科学发展观 的要求,要从根本上解决城乡教育发展失衡,尤其是 城乡占有教育资源严重不平等问题,还需要从制度 层面上寻找出路。 教育是社会的子系统,教育不公平是社会不公 平的体现,教育不公平也有教育自身的原因,但其根 源在于社会的不公平。我国利益格局的多元化和市 场机制的介入使得我国教育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 化,教育发展的规模

12、、 速度、 质量和效益都有了极大 的改观,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教育公平问题日 益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生活和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热 点问题。我国社会当前存在的种种教育不公,主要 是历史形成的,只能通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 加以解决。值得重视的是导致教育不公平的制度性 原因。政府公共政策的不同取向或偏差,往往会加 剧现实中的教育不公;同时,相对于缩小历史形成的 发展差距而言,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来增进社 会公平,是更为容易实现的。因而,认识这一制度性 因素,应当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我国现行的统一高考录取制度,采取分省定额、 划线录取的办法,各地录取定额并非按考生数量平 均分配,而是按各地高等教育

13、资源的状况,以及优先 照顾城市考生的准则。因此出现同一份考卷,各地 录取分数线的极大差异,从而加剧了原本已经存在 的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平等。国家投资建造的重点高 校在城乡间严重分布不均,许多城市尤其是大城市 比农村过多地享有了高等教育资源。招生名额分配 的地区差异,也使得农村和城市之间的竞争失去公 平。对教育乱收费与腐败问题惩治不彻底、 对教育 行政权力缺乏监督等,导致教育政策、 法规、 制度、 管 理行为、 经费分配、 师资调配等的不公平,也影响了 教育公平在农村的实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逐 渐普及,尤其是基础教育管理权的下放,大大加快了 81 1994-2010 Ch

14、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民主化的进程。这一过程同样受到 “公平 效 率” 矛盾的制约,基础教育面临这一选择:是优先满 足大多数儿童的教育需求,使所有儿童受到必要的 教育;还是通过强烈的竞争和筛选,使一小部分人受 到较好的教育?我们事实上选择了走培养 “尖子” 的 精英教育路线。层层设置的重点学校制度,加剧了 基础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在城乡之 间学校差距的拉大,甚至是人为地制造差距,造成了 一大批基础薄弱学校。重点学校绝大多数设在城 市,有利于城市学生的升学。这种

15、把学校、 学生分为 不同等级,为了选拔少数 “尖子”,而使多数儿童的利 益受损、 强烈竞争性的教育,违背了义务教育的性质 和宗旨,加剧了城乡之间教育的不公平。 2 教育政策中的无视城乡差距、 以城市社会为出 发点的 “城市中心” 的价值取向,是导致教育不公的 制度性原因。长期以来,在城乡二元结构、 高度集中 的计划体制下,形成了一种忽视城乡差别的 “城市中 心” 的价值取向:无视城市和农村在教育环境、 教育 资源上的巨大区别,主要以城市学生的学力为依据 制定的全国统一大纲、 统一教材和统一标准,对农村 的学生无疑是很不公正的。多项调查表明,导致农 村学生流失辍学居第二位的重要原因(仅次于经济

16、负担 ) , 是由于教学难度过高,致使许多学生难以胜 任,成为学业的失败者。 6国家教育投入的不公 ,人 为地造成教育资金向城市倾斜,向城市中的重点学 校倾斜,并且越是级别高的城市这种倾斜就越明显, 由此导致最好的设施、 教师、 管理等公共教育资源向 少数学校流动和集中;而 “同在一片蓝天下” 的农村, 得到国家的教育投资相对较少,使农民在基础教育 上负担过重,使其子女的入学率、 升学率和受教育程 度远远低于城市。民工子弟进城上学,犹如他们的 父辈进城打工一样,处处受到不公正待遇,民工子弟 学校则在夹缝中步履维艰,“借读费” 提高了民工子 女入读公办学校的门槛,客观上制造了城里孩子和 民工子弟受教育权的不平等。 三、 教育公平在农村现实的对策 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直接源之于教育制度不 公。因此,政府作为维护和促进教育公平的社会主 体,政府行为的底线,至少是不能人为地制造差距和 扩大不公平,要谨防制度性教育不公。目前众多的 教育不公平问题,最终都可以还原为制度问题。一 是许多不公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