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学相关知识复习.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620922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学相关知识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医院感染学相关知识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医院感染学相关知识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医院感染学相关知识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医院感染学相关知识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学相关知识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学相关知识复习.ppt(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院感染学相关知识复习,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 重症医学科 姜翠华,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和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网络 。 2.医院消毒灭菌制度-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等规定,要求: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达到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达到消毒。 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全部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置,一般病人和传染病人或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诊疗器械、器具、物品,用后应

2、分开放入器械回收箱。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灭菌方法。,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效果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紫外灯监测 日常监测:登记照射时间、累计使用时间,每周用酒精擦拭一次,保持清洁,遇有污染随时清洁,并记录。 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 消毒液 化学指示试纸监测:含氯消毒液配置后对其有效浓度进行监测。 生物监测:消毒液每季进行生物学监测,染菌量100CFU/ml,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灭菌剂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污水、污物 污水余氯每日2次监测。 每月进行粪大肠杆菌监测

3、。,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一)做好MDRO感染患者的各环节隔离标记和医务人员交接,做好清洁人员、病人及陪人等相关人员宣教工作。 (二)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实施床边隔离,但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留置导尿管、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三)MDRO感染患者安排在最后诊疗护理,诊疗用物专用,尽量用一次性,反复应用的诊疗用品做到一用一清洁消毒。 (五)清洁工最后清洁隔离房间或床单元,清洁工具专用,用后彻底清洁消毒。 (六)限制探视人员,防止无关人员进入隔离房间,

4、做好探视者手卫生宣教。 (七)医务人员必须做到手卫生,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八)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标准预防措施。 (九)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以及其他诊疗仪器后用擦拭清洁消毒,(按仪器说明书清洁消毒)。 (十)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辅助检查、治疗、转科等,都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携带交接记录本认真交接,以便做好相应的消毒隔离工作。 (十一)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如需手术,应在手术通知单及麻醉通知单上标注“多重耐药菌感染”字样,提前一天通知手术室,并在指定手术间实施手术,术后严格消毒; (十二)标本需用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 (十三)在

5、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十四)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正确、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十五)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或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每次间隔24 小时)方可解除隔离,解除隔离要交接,病人出院做好终未消毒处理。,接触隔离标准操作规程,一、基本原则 1适用于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医疗环境而传播的感染源,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内酰胺酶细菌(ESBLs)、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等,无论是疑似

6、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执行标准预防措施。,二、患者安置,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条件受限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优先安置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如大、小便失禁的患者。 (2)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3)当需与未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避免与感染后可能预后不良或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病房,例如:免疫功能不全、有开放性伤口或可能长期住院的患者。 2)床间距应1 m,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 3)不论同一病房的患者是否都需采取接触隔离,在接触同一病房内不同的患者之间,都应更换个人防护装备及执行手卫生。 4)设立隔离标识

7、。,三、个人防护装备,1不论是接触患者完整的皮肤或环境表面,例如:医疗设备、床栏杆,都应在进入房间或分隔间时戴手套。 2隔离衣。 (1)进入病房或分隔间时应穿隔离衣,并于离开患者医疗环境前脱卸隔离衣及执行手卫生。 (2)脱卸隔离衣后,应确保衣服及皮肤不接触污染的环境表面。,四、患者转运,1除非必要,应限制患者在病房外活动及转运。 2确需转运时,应覆盖患者的感染或定植部位。 3转运前工作人员应执行手卫生并脱卸和丢弃受污染的个人防护装备。,五、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 1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处理相关医疗装置和仪器(设备)。 2一般诊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压舌板、压脉带等应专用,不能专用的医

8、疗装置应在每一位患者使用前后进行清洁和消毒。 六、环境 病房环境表面,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床栏杆、床旁桌、卫生间、门把手以及患者周围的物体表面,应经常清洁消毒,每班至少1次。,影像科,彩超室多重耐药菌防控,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特殊感染患者、传染病患者、带血液、体液的患者检查后,及时更换一次性床单,对污染的用品和仪器应及时清洁消毒(诊疗仪器和用品清洁消毒方法按照说明书进行)。 接触病人的仪器及探头一人一用一清洁或消毒 需要静脉用药诊疗或其他无菌操作诊疗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对其诊疗环境每季度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疗废物处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一、遵照标准预防原则,病

9、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物质,接触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二、医务人员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可能飞溅到面部时,应戴手套和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可能污染到身体时,还应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四、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五、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六、手术中传递锐器应使用传递容器,以免引起损伤。 七、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

10、进行安全处置,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如需盖帽只能用单手盖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八、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不能将手伸人到废物袋中向下压挤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医疗废物处理人员在处理医疗废物时应注意个人防护,配戴防护用品,进行预防接种、定期健康体验。 九、使用紫外线消毒时,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十一、接触戊二醛等消毒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吸入体内或皮肤粘膜上,一旦溅上,应及时用清水清洗。,职业暴露级别,一级暴露: 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二、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

11、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二级暴露: 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二、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 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针刺伤。 三级暴露: 一、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二、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检查及预防用药,一)乙肝职业暴露 1、乙肝职业暴露者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 10 mIU/ml或HbsAg(+)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 2、如

12、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 10 mIU/ml 或抗-HBs 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200400 IU ,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型肝炎疫苗 20g,于1 和6 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 和第3 针乙型肝炎疫苗 各20g(即完成乙肝疫苗全套注射(0、20g ;1、20g ;6、20g )。 3、随访和咨询:主管部门负责督促,配合医生进行定期监测随访、咨询,暴露3和6个月后进行血清学检测HBsAg、抗-HBs、ALT 等,一旦引起乙肝,应在24小时内向公共卫生科报告。,(二)丙型肝炎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 目前暂无适用于HCV暴露后的预防治疗。

13、随访和咨询:暴露者应分别在暴露后即刻,1、3、6个月检测HCV抗体和HCV-RNA,发现异常尽快报告公共卫生科和感染管理科给予积极治疗; 一旦有引起丙肝,应在24小时内向公共卫生科报告,(三)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方案 1、根据暴露级别和 暴露源轻重程度等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报告和处理见泰医附院发201350号文。 2、随访和咨询:暴露者配合医生进行定期监测随访、咨询,应分别在暴露后即刻,1月,2月,3月,6个月对 HIV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公共卫生科和感染管理科; 一旦有引起

14、HIV阳性或艾滋病,应立即向公共卫生科报告。,(四)梅毒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 按专家意见,采取长效青霉素240万单元肌肉注射,每周一次,连续治疗3周。 暴露者配合医生进行定期监测随访、咨询,1月,3月进行RPR(类脂质抗体)和TPPA(特异性抗体)检测,一有旦引起梅毒,应在24小时内向公共卫生科报告。,分级防护规定,一般防护: 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一级防护: 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15、。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二级防护: 适用于:进入传染病人观室、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防护要求: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根据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 3、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4、进入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5、严格按照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

16、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三级防护: 适用于: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 可引发气溶胶的操作: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等。 防护要求:除二级防护外,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注意事项: 1、医用防护口罩可以持续应用6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2、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3、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隔离衣可连续应用。 4、隔离衣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5、医护人员防护用品穿脱要求严格执行有关“防护流程”规定,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室内每天通风换气,紫外线照射消毒,有记录;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及时消毒。 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液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次。 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