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4节-免疫调节-精品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442844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4节-免疫调节-精品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高中生物-第4节-免疫调节-精品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高中生物-第4节-免疫调节-精品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高中生物-第4节-免疫调节-精品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高中生物-第4节-免疫调节-精品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4节-免疫调节-精品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4节-免疫调节-精品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此次流感为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毒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世界卫生组织(WHO)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重新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 6月11日,WHO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6级。这意味着甲型流感进入全球大暴发的阶段。,(1)甲型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影响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吗?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能否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和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的细胞? (3)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什么调节呢?,第4节

2、 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胸腺、骨髓、脾、淋巴结、扁桃体,淋巴细胞 (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吞噬细胞:,体液中的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骨髓,造血干细胞,胸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转移至淋巴器官中,转移至淋巴器官中,效应T细胞,浆细胞(效应B细胞),抗原刺激,1、下列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 A、脾 B、淋巴结

3、C、扁桃体 D、肝脏 2、下列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 A、抗体 B、抗原 C、淋巴因子 D、溶菌酶 E、淋巴细胞 3、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不包括( ) A、免疫器官 B、免疫细胞 C、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 D、唾液中的溶菌酶和胃液中的盐酸,D,ACD,D,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特异性免疫起主导作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先天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人人都有,不是人人都有,无专一性,对一切病原体都起防御作

4、用,具专一性,通常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出现早,作用快,范围广,强度弱,相对稳定,不因接触某一抗原物的次数多少而有所改变,出现较慢,作用强度大,同一抗原再次作用,可产生明显的免疫增生性,能遗传,不能遗传,是后天通过与病原体作斗争而获得的一种免疫力,溶菌酶杀菌 若在口腔内进行,属第一道防线(在外界环境中完成都属该防线); 若在体液中进行,则属于第二道防线。二种情况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4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损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5 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A 皮肤角质层细

5、胞屏障作用 B 胃粘膜起保护作用 C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D 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B,C,6.对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人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功能 B.其包括三道对付病原体的防线 C.皮肤黏膜是其第一道防线 D.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其第二道防线 7.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的免疫属于 A.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体液免疫 D.细胞免疫,B,B,2、性质:,特异性,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由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1、概念:,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3、举例: 病原体、外毒素、蛋白质毒素、异型血细胞、异体组织细胞、异种动物血清等

6、。,抗体的定义:,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抗 体,抗体的形成:,抗原 淋巴因子,B细胞,浆细胞,合成 分泌,抗体,抗体的分布:,1)血清(主要) 2)组织液及外分泌液(如:乳汁),抗体:,抗毒素、凝集素、沉淀素、溶解素,淋巴因子,淋巴因子是T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一种多肽物质,可增强有关免疫细胞的免疫效应。,特异性免疫作用的过程,抗原进入人体后,体液中的抗原被体液中的抗体消灭, 若侵入了细胞则抗体就无能为力了,只能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 前者称为体液免疫,后者称为细胞免疫。,特异性免疫反应大体上都可以分为3个阶段,1)第一阶段:,(三)体液

7、免疫,抗原,吞噬细胞 (识别和处理),T细胞,B细胞 (识别),呈递抗原,呈递抗原,使抗原隐藏的抗原 决定簇暴露,刺激,记忆细胞,2)第二阶段:,B细胞,增殖和分化,受抗原刺激,浆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3)第三阶段:,+ 抗原,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抗体与病菌结合,抑制其繁殖或对宿主细胞的黏附,抗体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抗体与抗原结合,使其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免疫应答,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细胞周期 核糖体活动,变短,增强,体

8、液免疫过程,抗原,吞噬细胞(摄取、处理),T细胞(呈递),B细胞 (识别),直接刺激,增殖分化,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二次应答,分泌,抗体,发挥免疫效应,抗原,抗原,快点呀怎么办呢?,1)第一阶段:,(四)细胞免疫,抗原,吞噬细胞 (摄取和处理),T细胞 (识别),呈递抗原,使抗原隐藏的抗原决定簇暴露,记忆细胞,2)第二阶段:,T细胞,增殖和 分化,受抗原刺激,效应T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3)第三阶段:,效应T细胞,释放,靶细胞 (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淋巴因子 (可溶性免疫活

9、性物质, 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被激活,使其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变化,最终裂解死亡。,通过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如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增强其杀伤力等,细胞免疫过程,抗原,吞噬细胞 (摄取、处理),T细胞,增殖分化,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三个阶段:,小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识别、处理和呈递抗原,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并形成记忆细胞,抗体、效应T细胞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五)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体液免疫,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及其功能,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造血干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

10、记忆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效应细胞、记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T细胞或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B细胞或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特异性免疫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 A.淋巴细胞 B.抗体 C.抗原 D.免疫活性物质,A,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毒素是抗体。 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 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C,1)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免疫中起作用。( ) 2)淋巴细胞只有在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效应细胞。( )

11、3)只要接触一次某抗原,记忆细胞就能长期记住该抗原的特征。( ) 4)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能发挥作用。 B、感染发生时,病原体已经突破了前两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 D、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C,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 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 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皮肤的阻挡作用。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抗体与细胞外毒素接触。 A B C D,C,下列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 A、抑制病菌的繁殖 B、使

12、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 D、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C,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A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 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 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C,问题探讨:,前面讨论的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人们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机体能有效地防御病原体,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你能不能举几个例子?,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 人体的免疫系统在特殊情况下,对机体自身的成分起作用

13、,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自身免疫病: 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常见的自身免疫病: 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病,风湿性心脏病:,酿脓链球菌表面的一种抗原决定簇,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抗体,心脏受损 风湿性心脏病,进攻,进攻,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风湿性心脏病相似,抗体攻击关节组织,引起关节粗糙,关节面液增多,压力升高等症状。患者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阻等。,系统性红斑狼疮: 诱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免疫失调、内分泌异常及环境因素等有关。累及多器官,症状时轻时重。主要表现有发热、关节痛、

14、体表红斑、脱发、白细胞减少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表出现红斑,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可萨奇病毒感染激发的免疫应答可攻击胰岛B细胞,引发糖尿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 链球菌有多种抗原蛋白与人体肾基底膜有交叉抗原,也可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2. 过敏反应,概念:,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特点:,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快 2)不破坏组织细胞,不引起组织损伤 3)有明显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免疫功能过强不好,免疫功能过弱或缺陷当然也是不好的,由此而引起的疾病统称为免疫失调病。,3. 免疫缺陷症,概念:,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叫免疫缺陷症。,类型:,

15、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遗传引起 :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概念:,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俗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致死性传染病。,艾滋病,HIV:,致病机理:,艾滋病,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对病原体及多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而致人死亡。,HIV(蓝色)攻击T细胞,资料分析,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死亡率极高。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下图表示HIV感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 T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HIV侵入后HIV和T细胞浓度变化,病毒分布:,艾滋病,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 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传播途径:,1)性行为传播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预防措施:,1)洁身自爱 2)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3)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等 4)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必须严格消毒 5)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艾滋病的治疗目前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下列疾病中,不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 A、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