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 人民版必修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442514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 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 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案 人民版必修2(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2.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1.运用列表法比较传统与近现代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2.以教材中插图为依托,适当补充有关历史图片或视频材料,理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与社会及时代特征密切相关。知识点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2.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1)男子服饰: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辛亥革命后,中山装成为中国男子的标准服装。(2)女子服饰: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经过改革与创

2、新后的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3)特征:中西合璧。3.中国现代服饰的变化(1)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以列宁装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睐。(2)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式样、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服”盛行,蓝、绿、黑、白成为服装的主要颜色。(3)改革开放后: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得暖和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中国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预习评价】1.(判断)中山装和改良旗袍都体现了中国近代服饰中西合璧的特点。()2.(思考)结合课本知识,概括我国近现代服饰演变的趋势。试答: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改

3、革开放后由穿得暖向穿得好过渡,款式新颖,从封闭走向开放。知识点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1.传统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四大菜系得以在近代发展和最终形成。2.西方饮食(1)传入:从19世纪40年代起。(2)西式饭馆:最初由外国人经营,之后在各通商口岸陆续出现由中国人经营的西餐馆。(3)西式糖果糕点与饮料也受到国人的欢迎。3.中西区别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都存在明显区别。4.重要影响(1)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饭桌。(2)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点三居室建筑的演进1.传统住宅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2.西式住房(1)出现: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

4、外国人集中居住区开始大量出现。(2)影响:中国的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3.欧化住宅(1)出现:20世纪30年代前后,在京、津等地开始出现。(2)西式家具开始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预习评价】1.(判断)近代中国住宅出现了中西合璧的趋势。()2.(判断)近代西餐开始传入中国并逐渐被国人接受,出现中西餐并行于世的局面。()3.(思考)方方正正、封闭而严谨的北京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北方最为常见、也是最为典型的一种民居样式。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试答:封闭式住宅是自然经济小农思想心态的体现;严格的住房安排是封建家长制、尊卑有序的社会等级制度的反映。知识点四习俗风尚的变革1.原因辛

5、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的影响。2.表现(1)婚姻风俗:古代:缔结婚约凭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近代:开始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现代: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2)丧葬风俗:近代:丧礼趋于简化,并出现西方色彩浓厚的新式丧礼。现代: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3)其他风俗: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公历得以实施,点头鞠躬、握手成为社交场合中的常见礼节。(4)思想观念:旧道德、旧礼教遭到批判,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开始步入社会。【预习评价】1.(判断)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根本原因是西方文明的影响。()2.(思考)提倡

6、女权,倡导妇女解放成为近代社会的重要潮流,试举例说明。试答:由裹足到迫令放足,由媒妁之言到自由、自主恋爱,由家庭妇女到走向社会。【图示巧记】 服饰发展的三大阶段【易错防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区域发展不均衡。中国近现代,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人们的社会生活近代化程度较高,但在偏远农村和内陆地区却变化不大。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西方外来文明影响深刻,加剧了我国近代社会生活的转型,推动了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的步伐,但也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化色彩。【易错防范】 社会生活变迁主要发端于通商口岸的原因(1)这些地区最早受到西方的侵略,“西学东渐”的影响较早,也较为深入。(2)这些地区在历史上商品经济就比较繁

7、荣,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比较小。(3)这些地区人员流动性较强,家族、宗教的血缘关系受到严重冲击,个性比较自由。【图示巧记】 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易错防范】 “断发”和不缠足运动的政治色彩(1)“断发”和不缠足运动的兴起主要是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列强在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民主平等的思想,促进了中国人思想的变化。(2)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迫于形势,中国政府也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变化。(3)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色彩。【易错防范】 近代社会以来,戊戌变法志士们对剪辫放足具首倡之功;辛亥革命对剪辫放足运动的巨大推动作用,以

8、及剪辫放足的艰难实现,体现出剪辫放足对中国人冲破封建束缚、迈向近代的伟大意义。【易错防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实质上就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随着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明走向了近代化,中国的社会生活也逐渐文明化、民主化。主题近现代服饰的演变趋势 史料探究1.近代服饰的演变史料 思考图片反映了我国近代服饰有何特色?衣着的变化是社会生活变迁的一个缩影,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趋势和主要特点有哪些?答案特色:反映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趋势:走向西化;由封闭落后走向开放进步,走向近代化。主要特点:中西合璧、新旧并存(土洋并存)

9、,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2.现代服饰的演变史料下列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服饰变化注:“列宁装”是文革时期的服装,以军装和蓝、黑、灰、黄的单色调为主流。本是男装上衣,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出女装,并成为革命“时装”。思考(1)流行的服饰也是社会发展、变化状况的一个缩影。结合材料中的两幅图片阐述这一说法。(2)从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服饰变化的什么特点?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图一反映了中苏关系的友好(或学习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图二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富足、审美观念的改变。(2)服饰变化由简单朴素到五彩缤纷彰显个性。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10、高,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史论形成 深度理解社会生活的变迁(1)四个时间关键: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2)变迁原因:“欧风美雨”的影响;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建国后党和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经济发展是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3)变迁规律: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变化趋势呈现出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特点;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4)变迁影响: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争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

11、义和工业化的发展; 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总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5)运用史观整合:运用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生活史观整合西方文明在与中国衣、食、住、行、通讯、习俗等各方面碰撞融合中的变迁。 拓展延伸 近现代男女服饰变化的主要特征(1)近代特征:中西合璧、新旧并存。(2)改革开放前的特征:政治性、保守性明显,朴素单一。(3)改革开放后的特征:新颖款式层出不穷,与国际接轨。主题近现代社会习俗的变化史料探究1.近代礼仪的变化史料注:抓住三幅图的时间“晚清”“民国初”“1922年”。思考上述图片体现了近代礼节发生了什么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答案

12、变化:由晚清时的跪拜礼到民国初期的鞠躬礼和握手礼。问题:反映了中国社会由封建等级森严到社会地位平等的变化。2.现代礼仪的变化史料新中国成立后,“同志”成为全国人民最流行最亲切的称呼。随着时代的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称呼也悄悄跟着变化。从“同志”到“师傅”,从“先生”“小姐”到以职位相称,再到上级都被叫做老板,这些变化简直让人眼花缭乱。思考建国初期,“同志”的称呼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当今社会的称呼出现了多样化的现象,你是如何认识的?答案时代特征:人民当家做主,追求社会平等。认识:称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社会上多样化的称呼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元化,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等。史论形成 近现

13、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1)发展历程: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近(现)代化进程相伴相随。(2)演变趋势:由传统保守走向现代开放,平民化、文明化、个性化明显。(3)变化特征:既有新旧观念的冲突,又有中西文化的碰撞。(4)地区分布:地域发展不平衡,农村和内地明显落后于城市和沿海地区。2.影响(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名家论史观点: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

14、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导读:反映了近代民众开始普遍接受西方社会生活,甚至成为革命运动的重要体现。1.(2016北京学业水平测试)竹枝词京华咏俗写道:“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这种情况表明()A.西方服饰开始传入中国B.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C.新式服饰体现等级观念D.洋装普遍取代传统服饰 解析由题干关键信息: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这体现了民间服饰受到西方的影响。答案B2.(2016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辛亥革命后,具有鲜明时代特征、 一度成为国民政府文官制服的新式

15、服装是()A.中山装B.列宁装C.长袍D.马褂解析辛亥革命后,中山装一度成为国民政府文官制服的新式服装,故A项正确;列宁装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流行的服饰,故B项错误;长袍、马褂是清代民间的传统服饰,与题意不符,故C、D两项错误。答案A3.(2016广东学业水平)辛亥革命时期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习俗改良是()A.断发易服B.婚丧仪式简化C.穿着洋装D.白话文风行解析辛亥革命时期断发易服具有革命色彩,故A项正确;婚礼仪式的简化没有反清革命色彩,故B项错误;穿着洋装不具有反清革命色彩,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时期白话文并没有风行,故D项错误。答案A4.(2015浙江学业水平测试)在某年的上海,舞厅中流行的“交际舞”遭到禁止;一些中学里,师生们都收起了五花八门的服装,列宁装在女生中十分流行。这一年可能是()A.1912年B.1945年C.1950年D.1979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