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2017年人教版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9354494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2017年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2017年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2017年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2017年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2017年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2017年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2017年人教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XX年人教版)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使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几册里已有所涉及,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这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文、两篇略读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

2、情和爱意的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通过本组文的学习,学生将感受爱,体会到爱的力量,并懂得如何去爱。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31时。其中精读文67时,略读文23时,口语交际1时,习作2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时,“成语故事”1时。单元教学目标预设:1、品尝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词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对部分内容能够背诵。3、理解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析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的写作特点及表现手法。、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学情分析及策略建议:“人间最美是真情”,这句话学生听说过,却未必深

3、刻感受得到。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身体验,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多读、多想、多体会,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明白快乐的真谛。在每教学的最后,可引导学生由文内容延伸开去,联系自己经历过或读过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学设计备时间:月日题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计划时2时第一时上时间:月日时目标1认识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4、体会诗境,训练语言。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一、揭题、解题二、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三、理解诗意四、体会诗境五、借助诗境,训练说写六、布置作业1揭题。2读题。3注意“孟(ng)”的读音及写法。4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之”的意思。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1学生自学古诗。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2)学讲解古诗。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

5、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

6、的表演,写一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2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3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4根据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脚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2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3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第二时送元二使安西上时间:月日时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舍、君)2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

7、解诗句的意思。2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一、导入二、学习古诗三、练习四、外拓展五、总结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生背诵赠汪伦)2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3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4师板书题。(20送元二使安西)(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1解诗题,知作者。2抓字眼,明诗意。3多诵读,悟诗情

8、。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1解诗题,知作者。(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送元二使安西送:送别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护府(2)强调题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3)齐读题。(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孟浩然)()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王维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2抓字眼,明诗意。(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

9、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3)汇报。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浥:湿润(注意字型)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旅店。新:焕然一新。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劝君更尽一杯酒,劝:请。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更尽:再饮完。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10、?(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西出阳关无故人。西:向西行走。故人:老朋友。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3多诵读,悟诗情(1)复习诵读方法。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师: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2)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

11、古诗,朗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其他小组。(3)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比比谁的反应快1_,客舍青青柳色新。2使:_。3浥这个字读_。4柳树的颜色是_。古诗前两句是写景还是写送别的?6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同学们反应都很快,有兴趣的下后自己出几道题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生自己说说以前学过的或读过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学习又学了一首送别的诗,这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12、芙蓉楼送辛渐一首简短的古诗,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希望同学们后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六、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生字书写本。3背诵、默写这首古诗。板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教学反思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学设计备时间:月日题搭石计划时2时第一时上时间:月日时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

13、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第2至自然段,围绕“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展开交流和讨论。教学难点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一、出示题:二、带着问题自读文。三、出示挂图四、悟情。21搭石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1指名读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

14、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如果学生读到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1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踏几个来回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什么

15、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师归纳: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小组同学演一演。乡亲们有什么样的美好情感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二时上时间:月日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一、上节我们学习了文,感受到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同学们在上一堂还在其他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做了记号,今天咱们继续学习文,把你还没读懂的地方提出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体会景之美。)二、就在这美丽的山村,清澈的小溪中那一块块,一排排的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到处都洋溢着美好的情感,你们看,一个承诺也温暖了许许多多面临重重困难的人们,请大家自己读一读小黑板上出示的短文一个承诺。“这是美国东部的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车坏在了冰天雪地的山区,野地四处无人,克雷斯焦急万分,因为如果不能离开这里,他就只能活活冻死。这时,一个骑马的中午男子路过此地,他二活没说,就用马将克雷斯的小车拉出雪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