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装检查表2014.8

上传人:德****1 文档编号:1091094 上传时间:2017-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充装检查表2014.8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充装检查表2014.8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充装检查表2014.8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充装检查表2014.8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充装检查表2014.8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充装检查表2014.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充装检查表2014.8(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有限公司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内审检查表 JL/-Y015 1、资源条件自查情况项目 评审内容 评审要求 自查结果及见证资料 备注1.1.1单位负责人(站长)了 解 介 质 充 装 的 安 全 管 理 相 关 的 法 规 、 规 章 、安 全 技 术 规 范 及 其 相 应 标 准 , 以 及 充 装 工 艺 特 点 和充 装 安 全 管 理 的 必 备 知 识 , 对 充 装 单 位 安 全 负 责 。1.1.2技术负责人在 管 理 层 成 员 中 指 定 1 名 技 术 负 责 人 , 并 且 符合 以 下 要 求 :(1)具 有 中 专 以 上 (含 中 专 )学 历 , 有 移 动 式

2、 压 力容 器 充 装 管 理 经 验 , 并 且 按 照 压 力 容 器 安 全 管 理人 员 和 操 作 人 员 考 核 大 纲 的 规 定 , 取 得 含 压 力 容器 安 全 管 理 项 目 的 特 种 设 备 作 业 人 员 证 ;(2)熟 悉 介 质 充 装 的 法 律 、 法 规 、 规 章 、 安 全 技术 规 范 及 其 相 应 标 准 要 求 ;(3)掌 握 充 装 单 位 充 装 介 质 的 专 业 技 术 知 识 与 压力 容 器 的 一 般 知 识 ;(4)熟 悉 充 装 单 位 充 装 工 艺 过 程 与 现 状 , 掌 握 移动 式 压 力 容 器 充 装 相 关

3、 要 求 ;(5)熟 悉 充 装 单 位 安 全 管 理 制 度 , 具 有 组 织 、 协调 、 处 理 一 般 技 术 问 题 的 能 力 ;(6)熟 悉 充 装 单 位 的 事 故 应 急 预 案 , 并 且 具 有 一定 的 事 故 处 理 能 力 。-1人员1.1管理人员1.1.3安 全 管 理 人员设 专 (兼 )职 安 全 管 理 员 , 负 责 安 全 管 理 与 安 全检 查 工 作 , 并 且 符 合 以 下 要 求 :(1)按 照 压 力 容 器 安 全 管 理 人 员 和 操 作 人 员 考核 大 纲 的 规 定 , 取 得 含 压 力 容 器 安 全 管 理 项 目

4、的 特 种 设 备 作 业 人 员 证 , 掌 握 介 质 充 装 的 法 规 、 规章 、 安 全 技 术 规 范 及 其 相 应 标 准 ;2(2)掌 握 充 装 单 位 充 装 介 质 的 基 础 知 识 及 有 关 安全 知 识 ;(3)熟 悉 充 装 单 位 充 装 工 艺 过 程 及 现 状 , 掌 握 移动 式 压 力 容 器 充 装 相 关 要 求 ;(4)熟 悉 充 装 单 位 事 故 应 急 预 案 , 掌 握 充 装 单 位一 般 事 故 的 处 理 方 法 , 熟 悉 事 故 上 报 程 序 及 要 求 。1.2.1充装人员充 装 人 员 不 少 于 4 人 , 并 且

5、 每 班 不 少 于 2 人 。充 装 人 员 应 当 符 合 以 下 要 求 : (1)按照压力容器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考核大纲的规定,取得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操作项目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2)了 解 介 质 充 装 的 法 规 、 规 章 、 安 全 技 术 规 范及其相应标准;(3)掌握充装单位充装介质的基本知识,了解移动式压力容器基础知识,掌握各种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量规定;(4)熟悉充装设备性能及其安全操作方法,掌握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技能;(5)掌握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一般事故的处理方法。1.2操作人员1.2.2检 查 人 员检 查 人 员 不 少 于 2 人 , 并 且 每 班 不

6、少 于 1 人 。检 查 人 员 应 当 符 合 以 下 要 求 :(1)按照压力容器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考核大纲的规定,取得移动式压力容器操作项目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2)了 解 介 质 充 装 的 法 规 、 规 章 、 安 全 技 术 规 范及其相应标准;(3)掌握充装单位充装介质的基本知识与移动式压力容器基础知识;(4)熟练掌握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前、后检查3要点与方法,正确使用检查工具。1.2.3化 验 人 员有 关 安 全 技 术 规 范 及 其 相 应 标 准 对 充 装 介 质 有要 求 时 , 充 装 单 位 应 当 配 备 与 充 装 介 质 相 适 应 的 化验 人 员

7、 。 化 验 人 员 应 当 能 熟 练 化 验 、 分 析 介 质 组 分 ,持有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化学检验(分析)工职业资格证书) 。2.1基本要求(1)充装单位的规划、设计、建设、消防、环境保护等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的要求;(2)有供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前后进行安全检查的场地;(3)有专用的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场地;(4)充装场地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或者设有足够能力的换气通风装置,以避免形成危险的爆炸性混合物或者毒性气体、出现富氧或者缺氧等环境;(5)设有安全出口,周围设置安全标志,安全标志应当符合 GB 28942008安全标志及使用导则的有关规定。2 场

8、地(厂房)2.2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场地要求汽车罐车、长管拖车、罐式集装箱和管束式集装箱充装场地除满足 2.1 的基本要求外,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能够满足车辆回转半径和停靠位置的要求,场地地面承载能力和水平度符合充装要求;(2)易燃、易爆介质充装场地与介质储存区之间、充装场地与机房、泵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以及隔断应当符合消防安全的规定。3工艺3.1 基本要求 (1)选用的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应当符合条例 、相关规章、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规定,并且由取得相应许可的设计、制造、安4设备、管道与设施装单位生产;(2)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在投入使用前,应当按照要求办理使用登记手续;(3)具有

9、一定的固定式储存能力; (4)充装系统调试合格; (5)对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和装卸附件等应当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并且确保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实施定期检验; (6)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7)储罐应当设置防超装(超压)、超限装置或者超装报警装置; (8)具备复核充装量介质为高(低)压液化气体、冷冻液化气体、液体)或者充装压力(介质为压缩气体)的能力与装置; (9)有对超装移动式压力容器进行有效处理的设施; (10)充装易燃、易爆、有毒介质的充装区域,应当具有监视录像系统; (11)充装系统应当具有紧急切断、紧急停车功能;(12)充装易燃、易爆介质的管路系统,应当设置阻火器;

10、 (13)充装台的液相管道上应当装设紧急切断装置;(14)充装易燃、易爆介质或者有毒介质,应当在安全泄放装置出口装设导管,将排放介质引导到安全地点妥善处理; (15)充装有毒介质,应当配备泄漏介质处理装置,如液氯充装单位应当配备碱液喷淋装置、液氨充装单位应当配备水喷淋装置等; (16)充装易燃、易爆介质,应当有符合消防要5求的水源和消防设施; (17)储罐本体有色标,并且在显著的位置标示盛装介质的名称; (18)充装设备、管道、阀门、密封元件以及其他附件,不得选用与所装介质特性不相容的材料制造;(19)阀门之间的液相封闭管段,应当设置管道安全泄放装置。3.2 专用的装卸台(线)和装卸装置的配置

11、要求(1)装卸用管与移动式压力容器有可靠的连接方式;(2)有防止装卸用管拉脱的措施; (3)所选用装卸用管的材料与充装介质相容,接触液氧等氧化性介质的安全附件内表面应当进行脱脂处理;(4)充装冷冻液化气体的装卸用管的材料应当能够满足低温性能要求;(5)装卸用管和快速装卸接头的公称压力不得小于装卸系统的工作压力的 2 倍,并且装卸软管 s和快速装卸接头在承受 4 倍的公称压力时不得破裂;(6)装卸用管必须每半年进行 1 次耐压(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 1.5 倍的公称压力,试验结果要有记录和试验人员的签字;(7)装卸用管必须标记开始使用日期,其使用寿命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8)易燃、易爆、有毒

12、介质的装卸系统应当具有处理充装前置换介质的措施及充装后密闭回收介质的设施,并且符合有关规范及其相应标准的要求。(9)装卸用管的耐压试验应当由充装单位的专业人员进行,也可以委托有资质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建议在充装前检查时,增加一项对充装软管检验报告及合格证的检查4. 电气、仪器仪表、计量器具(1)爆炸危险场所电力装置的设计、仪器仪表等的配置,以及施工与验收应当符合 GB 50058-6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和GB 50257-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2)按照有关规范及其相应标准的要求,配备与充装介质相适应的介质分析检测仪器仪表与设

13、施;(3)易燃、易爆、有毒介质的充装单位,应当设置相应的气体危险浓度监测报警装置,报警显示器应当设置在值班室或者仪表室等有值班人员的场所;(4)充装工艺管线及其设备应当配置与充装介质相适应的压力表,压力表盘刻度极限值应为设计压力的 1.5 倍至 3 倍,表盘直径不小于 100mm,其精度不低于 1.6 级;(5)配备电子衡器,对完成充装的移动式压力容器进行充装量的复检和计量(压缩气体用压力来衡量) ; (6)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对仪器仪表、计量器具进行定期检定,并且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7)建立仪器仪表、计量器具、设备等台帐。5.消防、安全设施5.1 基本要求 (1)充装单位入口应当设立进入充装

14、单位须知牌,重要部位有安全警示标志和报警电话号码;(2)储存、充装场所的周围能够杜绝一切火源,并且有明显的禁火标志;(3)在储存、充装等区域,严禁携带和使用能产生电磁波的设备,以及存在潜在危险电器和设备;(4)按 GB 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要求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5)易燃、易爆、助燃介质充装系统应当设置静电接地设施和静电接地报警器,充装单位入口处应当设置人体静电释放装置,所有设施应当在检测合格有效期内,其相关设计符合 GB 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和 HG/T 20675-1990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的规定;7(6)按照所装介质的特性,作业人员应当配

15、备相应的防护用具和用品;(7)易燃、易爆介质充装时,充装人员应当选择避免产生静电与阻燃的工作服和防静电鞋,并且采用合适的工具(如不易形成火花的工具);(8)冷冻液化气体的充装人员,应当配备防护面罩、皮革手套、无袋长裤、长袖衣服及防静电鞋等劳动保护用品;(9)配备用于事故处置的应急工具、器具和安全防护用品,并且定期进行检查,确保有效可用。5.2 易燃、易爆、有毒介质充装单位的安全设施易燃、易爆、有毒介质充装单位的安全设施除符合 5.1 的基本要求外,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介质储存和充装区应当安装明显可见的风向标或者风向袋;(2)充装单位内设置紧急切断系统,事故发生时,能够切断或者关闭介质源,

16、并且关闭正在运行可能使事故扩大的设备;(3)生产区的排水系统采取防止易燃、易爆、有毒介质流入下水道或者其他以顶盖密封的沟渠中的措施;(4)非防爆设备不得进入易燃、易爆介质充装区域;(5)在易燃、易爆介质作业区域行驶的机动车辆应当在其排气管出口装有阻火器。2、质量管理体系自查情况项目 评审内容 评审要求 自查结果及见证资料 备注81基本要求(1)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等规定,结合申请的许可项目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并且得到有效地实施;(2)有关质量保证手册以及人员职责、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充装工作记录等质量体系文件应当正式颁布实施,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和充装工艺变动及时改进与完善;(3)绘制充装质量保证体系控制图和充装工艺流程图,有效控制充装工作质量和安全;(4)充装和检查记录表卡内容真实完整,具有可追溯性。2管理职责(1)机构设置合理、关系明确,有组织机构图;(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