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8939785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PPT 页数:377 大小:66.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总体规划.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7页
城市总体规划.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7页
城市总体规划.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7页
城市总体规划.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7页
城市总体规划.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总体规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总体规划.ppt(3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讲 城市总体规划,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二、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应对20年以后的城市远景发展做出轮廓性的规划设想。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可以为1020年,近期建设规划可以为35年。城市总体规划应每隔5年左右修订一次。,三、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1、区域分析和城市发展战略 2、设市城市应当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自治区、旗)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应当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3、确定城市性质和城市

2、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的范围。 城市性质是指各城市在一定区域或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对各城市在一定区域或全国的基本职能分工的高度概括。城市性质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总纲,科学地确定和把握城市性质,可以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从而使城市的发展更具有特点。,4、提出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位置 就传统的一般城市而言,城市单项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居住用地为2032%,工业用地为1525%,道路广场用地为815%,绿地为815%。规划人均单项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居住用地1828平方米/人

3、,工业用地1025平方米/人,道路广场用地715平方米/人,绿地不低于9平方米/人,其中公共绿地为7平方米/人。,5、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确定主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量 6、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信、燃气、供热、消防、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7、其它专项规划,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城市规划编制简要内容:,1、区域分析 2、发展战略 3、城镇体系规划 4、城市性质、规模(人口、用地) 5、用地规划 6、空间布局 7、城市基础设施 8、专项

4、规划,第一部分 城镇体系规划,一、城镇体系概念与特征 城镇体系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 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 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 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 基本特点:城镇体系是由城镇、联系通道和联系流、 联系区域等多个要素按 一定规律组合而 成的有机整体。 它是兼有自然、经济、文化、政治等多 种层面的社会系统,对每个具体变动的 反馈都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属 于随机性系统。具有以下三特征:,整体性:其中某一个组成要素的变化,都可能通过交互作用和反馈,牵一发而动全身。 等级性或层次性:各组成要素按其作用都有高低等级之分。制订某一级城镇体系规划时要考虑到上下级体系之间的

5、衔接。 动态性:随着时间而发生阶段性变动。要不断地修正、补充,适应变化了的实际。,二、城镇体系的组织结构演化,城镇体系是区域城镇群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城镇体系存在一个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 可相应划分为: 低水平均衡阶段 极核发展阶段 扩散阶段 高水平均衡阶段,三、城镇体系类型,(一)以中心城市数量多寡组合方式可以分为: 单中心城市体系:指一个中心城市的城镇体系。其中又可以分为: 以大城市为核心,其中分布在大城市地域周围的体系类型; 以各级行政中心或经济中心为核心,分散的城镇体系类型。 多中心城镇体系类型:其中又可以分为: 大中城市集聚的城市群类型

6、 以多个各级行政中心或经济中心组合为核心,分散的城镇体系类型。,(二)按区域的经济类型可以分为,矿区型城市体系 农业区类型城市体系 流域型城市体系 铁路公路沿线型城市体系,(三)按行政等级和管辖范围可以分为:,全国城镇体系 省域城镇体系 市域城镇体系 县域城镇体系 此外,还有以特殊的地理区域和经济范围区域为对象的,如沿海、沿江、边境地区城镇体系类型等。,四、城镇体系规划主要任务,综合评价城镇发展条件; 制定区域城镇发展战略; 预测区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 拟定各相关城镇的发展方向与规模; 协调城镇发展与产业配置的时空关系; 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 引导和控制区域城镇的合理发展布局;

7、 指导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1、规划区域分析,2、城镇发展战略方案比选,3、人口预测,综合增长率法,根据给定规划年限内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综合而成的增长率外推人口数量的方法。,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一定时间内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之差对总人口的比率。,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之和即为综合增长率.,Pn:预测期末总人口数(单位:万人); P0:预测基期总人口数; r:综合递增率;n为预测年年份。,假设基期年为2005年,则推导公式如下:,趋势外推法,实际中最常用的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函数模型:,线性模型

8、指数曲线 生长曲线 包络曲线,根据过去和现在的人口发展趋势推断未来人口总数的方法。,指数增长模型 运用指数增长模型预测未来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式中:Pt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 P0预测基准年人口规模; r 人口年均增长率; n 预测年限(n=t-t0,t0为预测基准年份); e为常数取2.71828。,逻辑斯蒂曲线模型 其计算公式为: Pt = P0(1+) t + t 其中:Pt第t年的人口; P0基期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机械增长量。,案例 山西省总人口预测,二、人口预测方法,山西省人口数量变动趋势 资料来源:根据山西五十年山西统计年鉴20002006绘制,城镇空间组织图,中心

9、城发展概念图,五、城镇体系规划基本内容,1. 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建设 条件 2. 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 目标 3. 确定区域城市发展战略,划分 城市经济区 4. 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 分工 5. 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7.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 8.确定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协调空间资源的利用 9.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设 10.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六、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体系规划理论 (1)世界体系理论:核心国和边缘国的分工与不对称结构 ,跨国公司成为这

10、种不平等经济交流的重要结构。 (2)层极理论:不同层次的城市体系,其发展动力机制 有所不同。即对城市空间重构进行分层次研究。 (3)新城市等级体系法则:世界体系与地方网络存在大量 直接和间接的联系。如国家与公司形成跨国横向联盟 (4)新相互作用理论:新城市腹地间的相互作用,如航空 网与高铁、互联网、通信服务业网等 (5)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中的重构 作用,全球生产系统成为整合的垂直劳动分工。 (6)创新与孵化器理论:创新活动是经济发展的突破力量 (7)高技术产业理论:高技术产业主要分布在大都市区,七、新的影响因素:城市群空间管治,城市与区域管治都是一种地域的空间管治概念,它是

11、将经济、社会、生态等可持续发展和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知识等生产和要素综合包容在内的整体地域管治概念。 既涉及中央元,又涉及地区元,也涉及非政府组织元等多组织元的权利协调。 其中政府、公司、社团、个人行为对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知识等生产要素控制、分配、流通的影响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1、通过分区,能更好地体现空间资源利用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因为这是以土地本身所具备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而划分的,能较好地体现利用的合理性,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有利于防止和克服用地安排上的短期行为和土地浪费现象。,2、通过分区,能够合理协调城

12、市建设用地需求,为各城市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用地条件。各城市、行业的发展需求,既反映在一定的时间、数量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区位、质量和空间差异,其中用地需求是常发生竞争和矛盾的焦点之一。若缺乏协调,易造成恶性竞争,因此分区可以实现各政府之间、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用地协调,得到科学合理且受广泛认可的空间资源配置。,3、分区是土地用途管制的直接依据。 有了空间管制分区,就明确了各区的主导功能,能够限制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又可以在安排上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即在同类用地区内,在用地时间、单位、规模和位置上可以调节;而在非同类用地之间,则必须有限制性。,4、分区可以作为区域内各利益相关者针对空间资源相关问题进

13、行协商、对话时的平台,为决策的制定和修改、实施的监督和评价提供基础。而且,城市群尺度的分区还将成为地方上具体空间规划的明确依据。 5.以太原经济圈空间管治为例,其分区范围经过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社会经济发展评价,以及关键要素的判识(历史文化保护资源、资源环境承载力)等综,合分析,可为禁止开发区、生态控制区、农村开敞区、城镇适度发展区、城镇促进发展区、城镇优化发展区、产业集聚区、重点协调区,与区域市政走廊控制区。同时,对每个空间管治分区均提出财政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人口政策、环保政策,以及绩效评价政绩考核等各类政策。,太原都市圈空间管治分区范围界定,太原都市圈空间管治分区范围界定

14、(续),太原都市圈空间管治分区政策,太原都市圈空间管治分区政策(续),太原都市圈空间管制分级,八、实例分析,温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 温州苍南县灵溪大郊区综合发展规划(20022020)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总体规划(20042020)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湖州市区城镇群总体规划(19962020)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协调规划 其他城市城镇体系规划,温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0042020),实例分析之一,一、规划区地理位置与区域基本情况,1地理位置与区位 温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焦作市之南。东邻武陟县,西邻孟州市,南滨黄河与荥阳市、巩义市隔河相望,西北与沁

15、阳市接壤,东北隔沁河与博爱县交界。县境之地理座标为东经1125139至1131320,北纬34 3548之间。县境东西长31.5公里,南北宽24公里,面积482.37平方公里。县城位于温泉镇,城区面积10平方公里。,2地域面积与行政建制 温县隶属于河南省焦作市,为焦作市所辖四区四县二市中的县级行政单元,县域总面积462平方公里,约占焦作市总面积的7.7%。县域总人口41.28万人,约占焦作市总人口的。 温县县城市所在地为温泉镇。全县下辖8镇,5乡,262个行政村。,二、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综合各乡镇规划期内人口增长预测,结合城镇发展条件评价、城镇发展战略,按照近期与远期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

16、合的原则,确定温县未来新县城重点镇一般镇三级等级规模结构,三、城镇职能组合结构规划,在本次规划中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从几个不同的职能方面:工业职能、商贸职能、旅游职能等方面对城镇职能进行分类。在定性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城镇不同产业的收入比例和规模横向比较,最终确定城镇的职能。,四、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在空间非均衡发展策略的指导下,规划期内温县采取“完善圈层结构,强化中心城市;拓展轴线联系,培育重点城镇”的总体空间战略部署,最终形成“一个中心、二级三条发展轴、4个片区中心城镇、圈层放射状格局”。,温州苍南县灵溪大郊区 综合发展规划 (20022020),实例分析之二,一、规划区域分析,苍南县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南部,东临大海、北接平阳县、西接泰顺县、南连福建省福鼎市,是温州市经济比较发达的县之一。苍南县地处我国经济发达的浙南地区,市上海经济区南部与福建省连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