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金丰片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841402.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08906945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金丰片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84140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金丰片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84140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金丰片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84140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金丰片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84140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金丰片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84140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金丰片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84140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金丰片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841402.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金丰片区第一次联考七年级语文试题温馨提示: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在本试题上答题无效!一、积累与运用(20分)1默写(12分)谁家玉笛暗飞声, 。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故园东望路漫漫, 。马上相逢无纸笔, 。( 岑参逢入京使 ) ,惟解漫天作雪飞。 ( 韩愈 晚春 )木兰诗结尾蕴含一个成语是 ,请写出此成语所在的诗句 , 。 写两句你所积累的爱国诗句: ,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哽(n)住 田垄(ln) 污秽(hu) 鲜(xin)为人知B镐(o)头 惩(chn)罚

2、 懊(o)悔 燕(yn)然勒功C屏障(pn) 哺(p)育 亘(n)古 兀兀(w)穷年D泛(fn)滥 嗥(ho)鸣 殷(yn)红 迥(jing)乎不同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浩荡 耻辱 悠然 不已为然B婉转 斑阑 字帖 深恶痛绝C气魄 劈开 狂澜 锲而不舍D挚痛 暄闹 惨白 妇孺皆知4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邓稼先是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为了缅怀好友,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和夹叙夹议的手法写下的一篇传记。B.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以倾诉式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已被日寇侵占的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C.最后一课出自德国小说家都德之手。这篇文章的标题

3、不但指出了文章的内容,而且蕴含了悲怆气氛和悲愤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文章的主题。D. 黄河颂作者光未然在该歌词中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二、阅读理解(70分)(一)阅读木兰诗(节选),回答问题。(5分)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5.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B.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写出了征途之远,夸张地展现出木兰的矫健身姿。C.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军营的艰苦生活。D. 节选的诗节,主

4、要写木兰多年的征战生活。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赵襄王学御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

5、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注释 :赵襄王: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易:更换。调:协调。诱:引导。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7.解释下面句子加点词的含义。(4分)(1)见往事耳( ) (2)肃遂拜蒙母( )(3)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 (4)术未尽也 (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此君之所以后也。9. 甲文中的吕蒙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乙文中的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均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1

6、0.从甲、乙两文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谈两点即可)(4分)(三) 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选段,回答问题。(14分)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A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

7、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

8、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11.能概括选文内容的一句话是什么?(2分) 112.选文中闻一多先生都“做” 了什么?(3分) 13.请自选角度,对选段中划线句子A、B两句进行赏析。(6分)A: B: 14.从选段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个怎样的人?(3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20分)女儿放下书包,说:“爸,帮个忙。”问缘故。女儿说:“”老师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和家长一起去寻找身边懂得感恩的人,不论职业,不管年龄,不分男女。”

9、我思忖了一下,决定带她到小区门口去转转。小区门口有不少流动商贩,有卖煎饼果子的,有卖白吉馍的,还有卖烤香筋的。寒瑟的风将地上的黄叶拢起,这些商贩的眼神随着街面上流动的人影移动,显然谁也不愿意放走一位潜在顾客。三分钟,五分钟,十分钟女儿有些不耐烦了。我冲她点点头,示意再等等。没过多久,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一路小跑,来到流动商贩们跟前。小男孩停住脚步,先看了看煎饼果子,又扭头看了看白吉馍,然后瞥了一眼烤香筋。经过片刻的思索,小男孩迈开了腿,向白吉馍的摊位走去。其他两位摊主眼里的光,瞬间因小男孩的选择而变淡了。白吉馍摊主按照小男孩的要求,没用几分钟就做好了。小男孩一只手接过白吉馍,另一只手从裤兜里掏

10、出一张一百元递过去。摊主接过钱,左揉右搓,确定没有问题后,便开始找钱。然而,他即使把所有的零钱都翻了出来,脸上还是露出了尴尬的表情。他把那张一百元拿在手里,看着已经吃了小半个白吉馍的小男孩,有些不知所措。终于,他鼓起勇气,往煎饼果子摊那边挪动了几步,试探地问道:“大姐,你能不能帮我换开这一百元?”他话一落地,对方立刻将一叠零钱递了过去,显然刚才的一幕被她尽收眼底。“谢谢,谢谢!真是麻烦大姐了!”他用双手接过那叠零钱,很虔诚地点着头。小男孩一把抓过找回的钱,很认真地数了几遍,然后塞进裤兜,跑了。女儿抬起头,忽闪着大眼睛,半是失望半是意外。我读懂了女儿的表情,她没想到小男孩连声“谢谢”都不说,更没

11、想到所谓的竞争对手竟上演了互相帮助的一幕。正当我们准备再换一处地方时,手机响了。我掏出手机接听,原来是快递员。对方告诉我网购的东西到了,并问我是否在家。电话里,我和他约好了在小区门口见面。不一会儿,快递员来了,不大的电动车已经被满满的货物塞满了。见我招手,他赶紧停稳车子,极费力地从上面挪下来,开始寻找我的快递。他一边找一边歉疚地说:“真不好意思,还麻烦您下来取件。”我告诉他说:“我原本就在门口有事,无非就是等了几分钟,倒是要感谢你,大冷天”或许是被我的言语触动了,他又感叹道:“现在像您这样的人不多了,很多人都认为自己花了钱,我们不送到楼上去就是失职。其实他们不知道,因为前一段时间的疯狂网购,我

12、们这几天忙死了,每天凌晨三点多起床整理快递,八点出门送件,一直送到晚上十点多,然后还要回公司分拣包裹到凌晨,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叔叔,真是太感谢您了!”还没等我张嘴,女儿一脸认真地回应起来。女儿的一句话似乎产生了某种魔力,顿时让快递员笑靥如花,并且一个劲地说“没啥,没啥”看着快递员远去的身影,我问女儿还想去哪儿。女儿说,哪儿也不用去了,她已经找到了懂得感恩的人,也知道了什么是最好的感恩。我故作疑惑,装出一脸的不解。女儿抓着我的手,动情地说:“最好的感恩不是感恩节那天的短信,也不是精美的礼物和可口的糖果,而是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一双主动伸出的援手;在得到别人的帮助时,一句发自肺腑的谢谢”“就这么简单?”我问。“就这么简单!”她说。15.请简要概括选文段中记叙的两件事情。(4分)16.第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5分) 17.揣摩下面语句,根据要求回答问题。(5分)终于,他鼓起勇气,往煎饼果子摊那边挪动了几步,试探地问道:“大姐,你能不能帮我换开这一百元?”(“挪动”是什么意思?从中你体会出人物怎样的心情?) 18.读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