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08904947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 学案: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Word版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单元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目标测试内容测试要求教学要求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1) 了解19世纪以来西方文学的主要成就(2) 了解20世纪亚洲的杰出文学家及其代表作了解19世纪以来西方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1本课引言是一段脍炙人口的诗句,它出自19世纪英国诗人雪莱的著名诗篇西风颂。建议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这段诗,体会其中的意境。然后,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问题一,这首诗风格上有什么特点?问题二,联系当时的时代特点,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冬天”、“春天”有什么含义?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

2、入本课学习。 新课导入2教师播放影视资料巴黎圣母院片段,引导学生体会该作品中的浪漫主义气息,再结合语文知识,了解作者雨果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引出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基础达标 1. 某同学在学习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时,记录了下面一段文字: 它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它的特征是 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色彩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注重艺术效果下列人物的文学风格与之相适应的是(A)A. 雨果 B. 巴尔扎克 C. 高尔基 D. 鲁迅解析注意材料所给的时间和三个特征,可以看出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文学风格与之相适应的是法国浪漫主义文豪雨果。 2. (2014年镇江模拟卷)右图巴人汲水图,创

3、作于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是一幅真实记录民众生存景象的艺术珍品,被誉为徐悲鸿最具人民性和时代精神的代表作。2010年它在拍卖会上以1.71亿元成交,刷新中国绘画拍卖成交世界纪录。下列作品与其风格一致的是(B)解析观察巴人汲水图,画面反映的是社会下层劳动人民辛苦劳作的情景,可以判断其是现实主义风格的美术作品,与其风格一致的应是人间喜剧。A、D两项是浪漫主义的;C项是现代主义的;B项正确。 3.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委员会授奖词称,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莫言的代表作如丰乳肥臀,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描写了百年中国大陆沧桑变化史,彻底颠覆了官定历史叙事模式,

4、小说对土改、“文革”、经济热等都有极深的揭露和反思。据此推测他的写作风格属于(B)A. 浪漫主义B. 现实主义C. 社会主义D. 现代主义解析从材料中的“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百年中国大陆沧桑变化史”、“土改、文革、经济热等”,可以看出其写作风格属于现实主义。B项正确。 4. 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面对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等社会危机的冲击,人们陷入苦闷、迷惘、虚无之中。由此,西方文艺作品出现了夸张、怪诞的表现手法。下列作品能突出反映这一特点的是(B)A. 白蛇传B. 等待戈多C. 茶馆D. 武则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中反映的是现代主义文学特点,等待戈多是典型的现代主义

5、作品。 5. 20世纪以来,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工业化的快节奏生活也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他们开始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这种文学流派被称为(D)A. 浪漫主义B. 现实主义C. 新古典主义D. 现代主义解析联系各种文学流派产生的时间和具体背景即可。D项符合题中要求。 6. (2014年无锡模拟卷)“你必须讲下去,我不能讲下去。”“靠虚构或不靠虚构,人都没法生活。”“令人伤心的是必须粉饰现实,同样令人伤心的是实在无法粉饰现实。”“你是男人还是女人?又是,又不是。”材料中这些文学语言体现出的特征属于哪一流派(D)A. 古典主义B. 浪漫主义C. 现实主义D. 现代主

6、义解析现代主义文学语言风格与传统的大相径庭,文字中有种莫名的失落迷茫。本题材料语言风格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风格。 7. (2014年南京模拟卷)1952年海明威第一次在生活杂志上发表了老人与海的完整版,随后这篇小说成为“每月一书”俱乐部的精选品和最畅销的小说。它通过现代主义创作手法集中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并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下列与这部小说创作风格相似的是(C)解析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现代主义代表作。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典型,与海明威的创作风格相似。A、B、D三项都不是现代主义作品。C项正确。 8. (2014年盐

7、城模拟卷)2011年是亚洲近代某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哲人诞辰150周年,他的作品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欧美文学相融合,获得了世界的承认。这位文学家是(B)A. 胡适B. 泰戈尔C. 鲁迅D. 马尔克斯解析1923年,印度诗人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授奖给泰戈尔的理由是,“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9. (判断正误)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

8、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这类文学在英国的代表是雪莱。(A)解析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是: 浪漫主义侧重歌颂真善美,现实主义侧重揭露假丑恶;浪漫主义认为生活应该是这样,现实主义认为生活本来就是这样。从本题材料看,应该属于浪漫主义。这类文学在英国的代表是雪莱。10. (判断正误)(2014年宿迁模拟卷)鲁迅是20世纪亚洲杰出的文学家,其代表作狂人日记成为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开始的标志。(B)解析本题涉及第五单元的内容。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并非开始于鲁迅发表狂人日记。巩固提升一、 选择题 1. 他们塑造的正面人物多数是脱离人民的个人主义“英雄”、忏悔

9、的贵族、“改好了的”资产者、好心肠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社会上的“多余的人”,以及温和驯良的“小人物”等。下列体现这一特征的文学流派是(B)A. 古典主义B. 浪漫主义C. 批判现实主义D. 现代主义解析材料描述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寄托了人们善良美好的愿望,反映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2. (2014年徐州模拟卷)欧洲某个时期盛行的文学作品,其创作的焦点是那些生活在普通社会下的大众,关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等因素对人民所造成的种种压迫和影响,而不再是个人内心情感的自我世界。此类文学作品属于(B)A. 浪漫主义B. 现实主义C. 印象主义D. 现代主义解析材料的关键词语有“普通社会下的大众”、“社

10、会政治经济制度”、“对人民所造成的种种压迫”等,应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3. 作家乔伊斯在小说尤利西斯中,用大量的篇幅表达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不分段落,没有标点,充分体现人物意识的自然流动。据此,你认为乔伊斯应属于哪一文学流派(C)A. 古典主义B. 现实主义C. 现代主义D. 浪漫主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现代主义文学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题干中描述的情况和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吻合。故选C。 4. 巴尔扎克的名言:“细腻与风雅原是朴实的人必然具备的长处,在他身上使他的谈吐更耐人寻味,不亚于主

11、教的辞令。”这反映了巴尔扎克的思想风格属于(C)A. 浪漫主义文学B. 古典主义文学C. 现实主义文学D. 现代主义文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根据关键信息“朴实的人”“长处”及“巴尔扎克”等,可以判断出是现实主义文学。 5. “如果将敏锐的想象力和逻辑掺拌到荒谬的程度,结果将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诡谲”,“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材料评价的文学流派是(D)A. 古典主义B. 现实主义C. 浪漫主义 D. 现代主义解析从材料中的“荒谬”、“诡谲”、“新奇形式”、“精神贫困”等词语,可以看出这一文学流派是现代主义。 6. (2014年南通模拟卷)

12、“是歌颂自然的诗人,也是改革现实的健将;是东方精神的号兵,也是国际主义的旗手;是印度的儿子,也是亚洲文化的卫士、世界文明的前驱。”这一挽文评价的是(B)A. 鲁迅B. 泰戈尔C. 毕加索D. 海明威解析注意提取有效信息。材料中给出了“东方精神”、“印度的儿子”、“亚洲文化的卫士”等关键词语,可以看出这一挽文评价的是泰戈尔。二、 非选择题 7. (冲A)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浪漫主义在很多方面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浪漫主义的作家把想像以及作为理性补充的直觉作为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他们汲取了卢梭认为社会和物质的繁荣毁坏了人性的观点,对感觉和非理性都极为着迷。浪漫主义强调个性以

13、及民族和文化的单一价值,是推动民族主义出现的主要动力。唐纳德卡根西文的遗产(下册)材料二有人说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狂。尤其是看见他那花布裹头,去助希腊独立时候的肖像其实,那时拜伦之所以比较的为中国人所知,还有别一原因,就是他的助希腊独立。时当清的末年,在一部分中国青年的心中,革命思潮正盛,凡有叫喊复仇和反抗的,便容易惹起感应。鲁迅杂忆1925年6月材料三要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要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法)丹纳艺术哲学(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举出欧洲浪

14、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伦诗歌在清末受到中国青年喜爱的原因。从材料一、二出发,分析浪漫主义文学的积极影响。(3) 以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为例,说明材料三的观点。从历史角度看,鲁迅的作品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本题综合性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第一问要求答背景、代表、作品,难度适中;第二问中,人民版教材有对拜伦及其作品的介绍,也有他的画像,使用这一教材的学生比较容易回答。而人教版教材对此人没有任何介绍,因此使用这一教材的学生回答问题就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事先进行一些介绍和铺垫;第三问回答要紧扣材料三的

15、精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内容涉及到五单元新文化运动,回答有一定的难度。答案(1) 背景: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发展;对“理性王国”的失望等。代表及作品: 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英国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2) 原因: 拜伦诗歌宣扬民主、自由和民族解放,他本人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希腊民族解放斗争;清末中国民主革命思想逐渐盛行,拜伦诗歌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影响: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促进了民族主义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文艺创作。(3) 说明: 文学是一种特殊艺术,是时代精神和社会风俗的反映,鲁迅先生狂人日记揭露了中国传统社会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学革命的代表作。影响: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精神,鼓舞了人们的斗争勇气,起了唤起国人精神的作用。史料研读1. 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材料启蒙学者们认为,按照他们的思想推翻封建统治之后,一切“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