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三国演义导读教案新人教必修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896318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三国演义导读教案新人教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三国演义导读教案新人教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三国演义导读教案新人教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三国演义导读教案新人教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三国演义导读教案新人教必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三国演义导读一、整体构思名著导读课似乎很容易,让学生读小说而已;名著导读课似乎又很难,学生对这名著不感兴趣,或者只单纯读小说而读小说,只注重其中情节。所以,名著导读课对于学生的正确引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篇导读教案拟以三国演义为蓝本,通过对英雄的分析点评,引导学生去感知其中英雄人物的形象,并适当进行对比和比较,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二、教学目标1、掌握并了解三国演义相关知识要点以及整体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2、对比、分析、评价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的形象3、把握作者的“拥刘反曹”的局限4、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把握人物的形象以及作

2、者的思想脉络2、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借助多媒体资料,以影视作品先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直接引入正题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中央电视台84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断(有条件的情况可以将以下片断进行剪接:桃园三结义、三顾草庐、舌战群儒、赤壁之战)紧接着,老师可以让学生就刚刚看到的片断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了解。可以是对整部作品的感知,也可以引导学生就所看到的片断进行阐述。(开头设计,多媒体影音视觉冲击效果比较强烈,加上三国演义拍摄场面较为宏伟,因此能够快速引入正题,无需二次引导)二、通过老师介绍,整体感知,系统把握三国演义框架构思1、作者简介:罗贯中(13301400)

3、,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2、作品简介: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一八四)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二八O)约九十七年的历史故事。书的开篇写的是东汉末年统治阶级昏庸、腐败,造成社会危机总爆发,民众生活困苦,纷纷起来反抗,形成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农民大起义;同时,各种军阀也拉起军队,相互残杀。军阀董卓的行为引起别的军阀不满,多家联合起来声讨他。董卓被诛后,曹操当权,挟

4、天子以令诸侯,削平北方的抗拒势力,并进兵江南。孙权和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一战打败了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魏、蜀、吴三国互有战争,各有胜负。最后,西晋先后灭了蜀、吴,取代了魏,复归统一。3、艺术思想这部书反映了三国时期政治、军事的复杂矛盾及其转化,概括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发展轨迹,塑造了一系列典型人物形象。其基本思想倾向是尊刘(备)抑曹(操),把刘备集团作为善的代表,渗透了作者的理想和抱负;把曹操集团作为恶的象征,体现了作者对丑恶的批判。爱憎分明是整部小说给予读者最深的印象;而政治上的权谋倾轧、战争的频繁发生、社会的动荡不安,则是作者描写的重点。他善于把历史上重大事件巧妙地通过艺术形象表现

5、出来,也就是说,通过作品中人物彼此之间的拉拢和排斥、合作和斗争等等活动,一定程度地再现出历史的真实来。设计说明:学生对于名著应该说属于部分了解或者表层感知(不排除有学生深入了解),因此,导读课必须让学生在整体上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掌握,从面到点,再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再以点到面,最后把握中心意图。三、引导学生有目的自读,并进行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学习。制定部分篇目、回合让学生阅读,然后小组合作,对以下问题进行谈讨:1、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怎样一个人?你印象中的曹操又是怎样一个人,两者是否相同?2、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三国演义中刘备却处处流泪,你是如何看待刘备的“眼泪”3、诸葛亮运筹帷

6、幄,谋略过人,但你相信他真懂得七星台祭风、五丈原禳星吗?你如何看待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得才能。设计说明:导读,导只是一种手段,读才是根本途径。因此,导读课上读是比不可少的环节。在有目的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带动学生进行思考。而后的研究性学习,一方面通过交流可以在某些方面达成共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能产生观点的碰撞,适度的碰撞也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进行有针对性的小结并适当对研究性学习进行点评(不作具体分析),布置作业作业:以下诗句对联分别描写了三国演义哪些人物和哪些事件,请同学们课后找出来,并思考一下,你对这些人有什么样的评价.1、治世之能臣,乱世之

7、奸雄2、赤面粟赤心,骑赤兔迫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3、收二州,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驳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作业,导入新课请同学起来发言,分别阐述上节课课后作业所留下来的三副诗句和对联所描写的三国演义人物,以及发生在这些人物上面的相关历史事件。对联诗句人物(曹操、关羽、诸葛亮)可以先让学生自由发挥,第一检查学生课后是否有去阅读;其二把握学生对著作的了解程度。二、重点篇章人物分析、掌握阅读方法1、曹操人物形象阅读分析“奸雄”第一回合(宴桃园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8、)曹操便出现,更以整段篇幅给予描写。其中作者便把曹操的奸诈形象尽显无遗,并为曹操人物形象作了定位。重点引导学生阅读:“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褒贬参半假装中风欺骗叔父,赢取父亲信任小时即如此,长大后可想而知。“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闻言大喜。”为曹操人物形象定下基调第四回合(废汉帝陈留贱位谋董贼孟德献刀)曹操杀吕伯奢一家重点引导学生阅读:之间杀其八口人,若称其误杀;之后又杀吕伯奢,其原因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充分展现出其奸诈凶狠的一面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军曹孟德会合三将)曹操的马惊起践坏了麦田,违反军规,曹操“割发权代首”重点引导学生阅读:曹操践踏麦田后

9、,“拟议自己践麦之罪”,而后“擎所佩之剑欲自刎”,最后“割发权代首”说明:曹操人物形象中奸诈狡猾的描写还有很多,时间限制不可能一一点明,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自己去阅读,自己去品味。2、关羽形象阅读分析“忠义”、“勇猛”重点回合:第一回合、第五回合、第二十五至二十七回、第四十五回、第五十回、第六十六回、第七十五回、第七十七回重点引导:关羽从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到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释曹操再到单刀赴会以及最后败走麦城。每一个故事和情节都把关羽的“忠义“、勇猛”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说明:关羽形象不同于曹操,他在民间有着更加深厚的文化基奠,学生对于关羽这个形象也不陌生,或者是相当熟悉,因此,

10、可以将重点回合点出,让学生自主分析,老师可以从旁引导。3、诸葛亮形象阅读分析“智慧超群”、“鞠躬尽瘁”重点回合:从第三十七回“三顾草庐”到一百四回“丞相归天”,诸葛亮的形象就贯穿在这将近七十回的演义中,特别从八十七回开始,诸葛亮的形象回回出现,回回鲜明。重点引导:诸葛亮形象要一分为二看待,首先从智谋上看,诸葛亮确实有其过人之处,但小说毕竟是小说,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被“神化”了,这一点老师在分析时候必须向学生点明;其次,诸葛亮对于刘备和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精神还是值得学习的(是否是封建的愚忠,不再这里作探讨!) 三、全面概括阅读、欣赏小说的方法【方法:(使用多媒体PPT课件)】(1)首先

11、要理清故事脉络、把握作者整体思想。(2)小说最重要的是把握住人物形象。应抓住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结合文章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行为、心理活动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性格形成原因。(3)品味精彩的语言,掌握人物形象所反映的人物特?、社会风貌等。四、运用所学的方法、拓展延伸设计意图:学的目的是要懂的运用,之所以选择曹、关、诸葛进行点评原因在于三者是三国演义中“奸”、“忠”、“智”三者的最典型代表,但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众多,人物形象也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在概括总结完方法之后,有必要进行拓展和延伸,一方面可以检验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扩大阅读面。例如:1、蜀国有“五虎上将”,他们是哪五个,他们有什么

12、相同点和不同点2、同样是君主(首领),刘备、孙权两位又是怎么样的形象呢?四、进行课堂总结,进行有意识的激发首先对三国演义进行再一次的简单回顾,其次,对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进行简单点评,最后,把如何阅读如何把握人物形象进行回顾和总结。激发学生阅读兴趣:1、有许多的成语、歇后语出自三国演义,比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探囊取物、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等等2、三国演义中人物并不是人人都有姓名的,有的有名无姓、有的有姓无名、还有的无名又无姓,你能找出几个来吗?3、古典四大名著除了三国演义你还读过哪些?设计意图:总结是对两节课来的一个结束,其中的主要内容在前面已经讲过,所以切不可拖沓冗长,反复罗嗦。在这里关键还要有意识的去激发学生课后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不要为了上课而读书,为了考试而阅读。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利用课外时间,认真阅读三国演义以及相关资料,并从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人物形象,并就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的剖析、研究和探讨,可以立足三国演义本身,也可以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为基调,写一篇读书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