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物理的对象

上传人:德****1 文档编号:1088605 上传时间:2017-05-27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8.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子核物理的对象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原子核物理的对象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原子核物理的对象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原子核物理的对象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原子核物理的对象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子核物理的对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子核物理的对象(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九世纪末,物质结构的研究开始进入微观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原子、原子核和粒子物理;发现了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建立了量子力学、量子场论以及量子电动力学;原子能的释放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推动社会进入原子能时代。原子核物理是一个国际上竞争十分激烈的科技领域,各国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原子核物理基础研究的重大成就、核能和核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成为科技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核技术的应用大体上有下列五个方面: (1)为核能源的开发服务,如提供更精确的核数据和探索更有效地利用核能的途径等。 (2)同位素的应用。同位素示踪、药剂用于诊断或治疗。同位素仪表用作生产自动线检测

2、或质量控制装置。 (3)射线辐照的应用。加速器及同位素辐射源已应用于工业的辐照加工、探伤、消毒、农业上的育种及放射医疗等方面。并建立了辐射物理、辐射化学等边缘学科及辐射工艺等技术部门。 (4)中子束的应用。由于中子束在物质结构、固体物理、高分子物理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人们建立了专用反应堆提供强中子束。在辐照、分析、测井及探矿等方面也得到应用。中子的生物效应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快中子治癌已取得一定疗效。 (5)离子束的应用。离子注入技术是研究半导体和制备半导体器件的重要手段。离子束也是用来进行无损、快速、痕量分析的重要手段。,1 原子核物理的对象2 核的基态特性之一:核质量3 核力 4 核的基态特

3、性之二:核矩5 核模型6 放射性衰变的基本规律7 衰变 8 衰变 9 衰变10 核反应 11 裂变与聚变,基本内容,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论语为政,学习与思考,1 原子核物理的对象,学习与思考,一个深夜,担任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的卢瑟福,披着外衣来检查实验室,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做实验。卢瑟福就问他:“你上午干什么了?”学生回答:“在做实验。”卢瑟福又问:“那你下午做什么了?”学生回答:“做实验。”卢瑟福提高嗓门问:“那你晚上又做什么呢?”学生挺直了胸脯回答:“我还在做实验。” 卢瑟福对他说:“你整天做实验,还有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核外电子的运动-原子物理,原子核-原

4、子核物理的对象,历史回顾重要人物,H.Becquerel,法国物理学家(1852-1908),1903年获得诺贝尔奖。发现了铀(U)放射现象,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实验室里观察到原子核现象。,H.Becquerel得到的第一张铀辐射照片,近代核物理的开始,历史回顾重要人物,M.Curie,法国物理学家(1867-1934),波兰人,1903年获得诺贝尔奖。发现钋(Po)和镭(Ra); 她的女儿(I.Joliot-Curie, 1897-1956)和女婿(F. Joliot-Curie, 1900-1958)因发现人工放射性获1934年诺贝尔奖。,历史回顾重要人物,E.Rutherford,英物

5、理学家(1871-1937),新西兰人,1908年获得诺贝尔奖。证实了a 射线为He2+, b 射线为电子; 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模型;首次实现人工核反应;培养了10诺贝尔奖获得者。,1919年卢瑟福发现了质子:,历史回顾重要人物,Paul Ulrich Villard,法国物理学家(18601934),1900年发现射线,1907获得La Caze 奖金。,历史回顾重要人物,J.Chadwick,英国物理学家(1891-1974),1935年因发现了中子获得诺贝尔奖。中子的发现被认为是原子核物理的诞生。,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历史回顾重要人物,E.Fermi,意大利物理学家(1901

6、-1954),1938年获得诺贝尔奖。发明了热中子链式反应堆。,原子能利用的开始,历史回顾重要人物,R.L.Mossbauer, 德国物理学家(1929-1976)。1961年因为对辐射的共振吸收的研究和发现的Mossbauer效应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历史回顾重要人物,李政道、杨振宁发现了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并由吴健雄的实验所证实。,历史回顾重要人物,丁肇中,(1936)与 B.Richter, (1931)分别发现 J粒子,找到了美夸克存在的证据,1976年获诺贝尔奖。,历史回顾重要事件,1896:H.Becquerel首次发现了铀(U)放射现象; 1897:P.&M.Curie发现钋

7、(Po)和镭(Ra); 1899:E.Rutherford发现a , b 射线; 1900:P.U.Villard发现g 射线; 1903:E.Rutherford证实a 为He2+, b 为电子; 1911:E.Rutherford提出原子的核式模型; 1919:E.Rutherford首次实现人工核反应,发现了质子。 1932:J.Chadwick发现了中子;,历史回顾重要事件,1934:F.&I.Joliot-Curie发现人工放射性; 1939:O.Hahn等人发现重核裂变; 1939:N.Bohr等提出液滴模型; 1942:E.Fermi发明热中子链式反应堆; 1945:在J.R.O

8、ppenheimer领导下,原子弹试爆成功, 并在广岛上空爆炸; 1952:在E.Teller领导下,氢弹试爆成功; 1952:前苏联建成第一个核电站. 。,“小玩意儿”钚装药重6.1千克,TNT当量2.2万吨,试验中产生了上千万度的高温和数百亿个大气压,致使一座30米高的铁塔被熔化为气体,并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弹坑。,历史回顾原子弹,在半径为400米的范围内,沙石被熔化成了黄绿色的玻璃状物质,半径为1600米的范围内,所有的动物全部死亡。“原子弹之父” 奥本海默在核爆观测站里感到十分震惊,他想起了印度一首古诗:“漫天奇光异彩,有如圣灵逞威,只有一千个太阳,才能与其争辉。我是死神,我是世界的

9、毁灭者。”,历史回顾原子弹,历史回顾原子弹,在长崎投掷的原子弹爆炸后形成的蘑菇状云团,爆炸产生的气流、烟尘直冲云天,高达12英里多。,历史回顾原子弹,美国原子弹突袭广岛和长崎造成了巨大的毁伤。广岛市区80%的建筑化为灰烬,64000人丧生,72000人受伤,伤亡总人数占全市总人口的53%。长崎市60%的建筑物被摧毁,伤亡8600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7%。,历史回顾原子弹,今日美国报美国国家核安全管理局2011.10.25发布声明宣布,美国最后一枚冷战时期存放至今的B53核弹已被拆除,这种堪称美国威力最大的核武器就此寿终正寝,走入历史。,B53核弹重约4.5吨,长3.8米,直径约1.3米,威力

10、是在广岛爆炸的原子弹的600倍 ,爆破时的冲击波能够摧毁方圆6公里内的所有建筑物,有效杀伤直径为15公里。 1959年由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研制成功, 1997年退役。,前苏 已实验未生产 10亿万吨TNT前苏 沙皇炸弹 5000万吨TNT美国 B53 900万吨TNT美国 Mark16 800万吨TNT美国 B83 120万吨TNT中国 东风41 100万吨 TNT,超级核弹,美国此举主要是因为这种自由落体式核弹已经落伍,不符合现代战争的实际需要,现在可以使用其他方式,特别是导弹,大幅提高核弹命中精度。实际上,由于对地球毁灭的恐惧,大杀伤威力早就不是美俄核弹的追求。目前核航弹的威力最多为几

11、百万吨TNT当量,而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所携带的核弹头当量通常为50万吨到100万吨。原因很简单,“大当量干不过高精度”。据西方专家估计,将核武器精度提高一倍的对目标的破坏效果,相当于将当量提高一倍带来的效果的5倍。所以,在上世纪70年代,美苏等国都把核武器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精度,而非进一步增大当量上。B53的精度太差,这种由减速伞减速的无制导大型核弹的命中精度非常有限,大约为数百米,依照这个精度,即便B53能投放到苏联地下指挥所的上空,也未必能够完全摧毁地下的指挥所。,B53核弹的另一缺点太大,美国的B-52轰炸机只能装载2枚这种核弹。据介绍,由于其尺寸限制,目前只能由B-52轰炸机携带,而这

12、种亚音速、非隐身轰炸机几乎不可能穿越大国的防空网投放这种大当量核弹。在高危环境下,B-52目前往往是采用发射空射巡航导弹的方式进行作战。美军现有投放核弹的主力轰炸机则是B-2,但是其弹仓容纳不下B53核弹。 目前,美军已经有了更好的替代武器。那就是上世纪90年代研制的B61-11钻地核弹,它也是美国在冷战后,首次在没有进行核试验的情况下,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研发出来的核弹药。该型弹药成为B-2的战斗武器。该型核弹重约545千克,长3.7米,弹体直径约0.34米,弹尾直径约0.57米,采用惯性导航系统,在机载雷达的指引下打击目标,其当量大约在40万吨左右。由于它在地下深处的爆炸,利用核爆炸所产生的

13、极强的岩土冲击波和震动来摧毁地下深层硬目标,能摧毁地下的建筑设施而不致对地面造成太大的破坏。,B61-11钻地核弹,美国 前苏冷战时期 32000枚 45000枚条约计划 1550枚 1550枚 (至2018年)目前 2150枚(部署) 50006000枚 2850枚(封存) (估计),核弹数量,历史回顾重要事件,1958:我国建成第一座重水型原子反应堆; 1964: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7: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69:我国首次成功地下核实验; 1984:我国受控热核聚变实验装置顺利启动; 1988: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1991:秦山核电站发电成功;,中国第一

14、颗原子弹爆炸蘑菇云发展图,历史回顾原子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世界有核武器国家及地区形势示意图:红色联合国核五常,橙色事实拥核国家(印度、巴基斯坦、朝鲜、以色列),黄色致力于研制核武器国家(伊朗),紫色曾拥有或曾研制核武器的国家(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南非、伊拉克),蓝色被国际原子能机构认为具备核武研制能力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台湾、日本、韩国等)。,秦山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秦山三期核电站(首座重水堆),秦山三期核电站一号气轮机组728MW,岭澳核电站全景,大亚湾核电站外景,中国未来15年内 核电项目投资总额将达 4500亿元,2007年11月03日,新增投产23

15、00万千瓦的核电站的选址,将从广东、浙江、山东、江苏、辽宁、福建等沿海城市中优先选择,目前已经在这几个省市确定了13个优先选择的厂址,国家考虑在尚无核电的沿海省(区)各安排一座核电站开工建设。,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示意图,注入器长202米,储存环的周长为240.4米,对撞能量2-5GeV 物理目标,北京35MeV质子直线加速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13串列加速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实验快堆(预计2010年),热功率65MWe,电功率25MWe。1995年12月立项,2000年5月浇灌第一灌混凝土,2002年8月实现核岛厂房封顶,2009年9月达到首次临界,预计2010年6月实现并网发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