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体系概论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8768150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45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体系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管理体系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管理体系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管理体系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管理体系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体系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体系概论(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一 章 管理体系概论 第一节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与要素管理的概念与要素 一、管理的重要性 自从有人类以来,人们的社会活动就表现为群体的协作行为,并逐渐形成了各种类型、各种 规模的组织,以便实现任何个人所无法完成的使命。所谓组织组织(organization),就是经过系统化构 建的,能够协调和规范个体行为,以实现某种特定使命或目标的集体。这些组织大到国家和国际 机构,小到企业、学校、医院、银行和军队等,它们就像一辆辆奔跑的马车,装载着各种必需的 资源,有着自己的目标和协同机制。马车的动力来自由组织各类成员组成的马匹。马车的行进依 靠两只轮子的共同支撑和协调滚动两者缺一不可:一个是技术活动,

2、一个是管理活动。而驾 驭马车的车夫就是组织的管理者。这个比喻笔者曾在不同场合讲授过多次,也得到了许多管理者 的认同,而有趣的是,“管理”一词的英文表达 management 其原意正是指“驾驭的技术”。 “驾驭”,对一个组织来说有多重要?从前人们很重视技术和资源,认为有了人、财、物, 有了技术,就可以战无不胜。而管理,虽然必要,但并不很重要。人们把管理者称作当官的、干 部、领导、统治者,或简称“头儿”,象征着一种权力、地位、荣誉或待遇,甚至可以作为对从 事不同职业人士成功与否的一种统一的度量。似乎谁都能做管理,不需要专业,不需要理论,更 不需要技术。不就是做官么?不就是发号施令么?谁还不会?于

3、是出现了诸如“干而优则仕”, “演而优则仕”,“赛而优则仕”等现象。结果怎样呢?“干而优,但仕不优”者比比皆是。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分析之后不难看到,管理与技术相比,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而 正是由于这些特性,导致了人们对管理的误解。表 1-1 从专业性质、门槛、结构化、刚性、结果 评价和滞后性几个方面对管理与技术进行了比较。从专业性质来看,技术的研究对象是“物理”, 即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 以便为解决物质系统的运行问题提供方法; 而管理的研究对象是 “事理” , 即做事的规律,以便为管资源(包含物资、资金、能源等物质资源,以及人员、技术、信息、时间、 关系等非物质资源)和理业务(包括生产

4、、营销和研发等)提供方法。从进入门槛来看,技术的进入 门槛较高,非专业人员一下子很难入门,与专业人员的区别十分明显;而管理的进入门槛较低, 非专业人员很容易进入,导致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界限比较模糊,但后者进入后却很难做好、 管理学原理:领域、层次与过程 2 做精。从问题的结构化来看,解决技术问题有比较固定的方法和程序,即结构化程度较高,经过 专业训练的人员可以严格遵循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而解决管理问题虽需要遵循相关科学理论和 方法,但其艺术性较强,即便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也需要灵活应用专业知识,也需要随机应变, 而缺乏管理知识者只能凭经验、凭感觉处理问题,成功率就更低了。从工作的刚性来看,技

5、术工 作刚性较强,懂就是懂,不懂也没法伪装懂;而管理工作的柔性较强,同一个问题有许多不同的 处理方法,而且难以直观地判断它们的优劣,因此谁都可以说上几句,短期内可以“不懂装懂”。 从对结果的评价来看,技术问题的结果一般有比较客观的评判标准,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而管理问题的结果往往缺乏客观的评判标准,通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主观性较强。从 结果的滞后性来看,技术问题出现结果的滞后性较小,成败与否很快就会见分晓;而管理问题短 期内难以见效, 而且越是重大问题滞后性越大, 有些不良后果几十年甚至经过几代人后才会出现, 所以外行管理者也许在他卸任时还看不出来他是外行。 表 1-1 技术与管

6、理的特性比较 比 较 内 容 技 术 管 理 专业性质 研究“物理”,即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为解决 物质系统的问题提供方法 研究“事理”,即做事的规律,为“管资源”和 “理业务”提供方法 进入门槛 进入门槛高,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界限分明进入门槛低,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界限模糊 问题的结构化 结构化较好,专业人员可以严格遵循相关知识结构化较差,专业人员也需要灵活应用相关知识 工作的刚性 刚性较强,非专业人员难以伪装 柔性较强,非专业人员易于伪装 对结果的评价 结果的评价标准明确,是非分明 结果的评价标准比较模糊,是非难辨 结果的滞后性 结果的滞后性小,成败见效快 结果的滞后性大,成败见效慢 可

7、见,正是由于管理具有以上特殊性,导致了人们在认识上对管理工作产生了种种误区,而 这些错误的认识恰恰更说明了优秀的管理者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的重要性。就好比一个不懂音乐的 人,往往会认为一个交响乐队的指挥没有什么技术,不过是挥挥小棒而已;而那些演奏小提琴、 大提琴、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小号和长号等乐器的乐手,才是技艺高超的音乐家。实际上, 一个交响乐团如果缺少优秀的乐队指挥,即使它拥有世上最优秀的乐手也很难演奏出美妙和谐的 乐曲。而这个乐队指挥就像一个组织的管理者,乐手就像技术人员,两者缺一不可,但前者更为 重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经历了无数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后,人们越来越意识

8、到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管理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是难以胜任 的。人们从大量丰富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和发展了一整套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并称之为管理学, 或管理科学。现代管理科学在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际需求中迅速成长,已成为一个独立的 学科门类,不仅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浓厚兴趣,而且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领导者和 官员的普遍青睐。 总之,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比技术、资金、物资、人员等更为重要,因为它是这些资源的 “灵魂”,没有良好的管理系统,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再充足的资金和物资、再优秀的人才和 第一章 管理体系概论 3 劳动力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管理的

9、定义 既然管理如此重要,那么在学好并做好管理之前,首先得搞清楚什么是管理。然而,要想给 管理下一个完美的定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各类和各时期的政府官员、企业经理、学者、被管 理者等,从各自熟悉的角度对管理都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先从字面上来看管理的含义。中国古代把开锁的钥匙称为“管”。成语“北门之管”就 用以比喻军事要地或守御重任,其出处是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中的一句话:“郑人使我掌其 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理”字由“玉”和“里”两部分构成,原意为加工雕琢 玉石。说文,“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韩非子解老中说:“理者,成物 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以后,人

10、们将“理”的含义引申为,按事物 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因此,“管理”一词在汉语中,就是“管 束、治理”之意。而在英语中,前面说过,“管理(management)”是指“驾驭的技术”。 当然,仅从词义上了解“管理”的内涵是远远不够的。一些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人士通过管 理实践,对管理有自己的理解。例如,一位财务主管认为,管理就是要做到工作规范化;一位行 政干部根据自己的管理经验认为,管理就是要能管得住人,镇得住人;一位市场监管人员不无感 慨地说,什么叫管理?说白了,你不“管”,就没人“理”你。显然,这些认识与管理的实质还 存在较大的偏差,而这种偏差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造成一

11、些误区。 其实,这些问题也不仅局限于实务界,即使在学术界,人们对管理的概念也同样存在一些模 糊的认识。例如,国内外一些文献关于“管理”有如下的描述(杨莹,2008;张晓凤,2008;胡小 坤,2003):领导就是领而导之,管理就是管得住、理得清;领导就是做正确的事,管理就是正确 地做事;领导是确定方向,管理是制订计划;领导是协调与激励,管理是组织与控制;领导主要 是运筹和战略,管理则更多的是一种过程和程序但实际上,后面我们就会介绍,领导是管理 的过程职能之一。而且下面将看到,泰勒在 100 年前就已经告诉我们,管理既要关注做正确的事, 又要考虑如何正确地做事。以上观点把领导与管理割裂开来,认为

12、高层管理者所做的事是领导, 而低层管理者所做的是管理;或者说,高层管理者是领导者而不是管理者,低层管理者是管理者 而不是领导者(Shelton,1997)。显然,这种观点将对各层次管理者造成比较严重的误导。 随着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管理概念的认识也逐步趋于完善。下面列举几 个具有代表性的管理定义,说明不同时代管理定义的演进过程。 【定义 1】 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Taylor,1911)。 这个定义是“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 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提出的。泰勒的这

13、个定义指出了管理的两个基本特性: 管理者不是执 行者或操作者,他必须懂得如何指挥他人做事,而不是自己亲自去干具体的工作。也就是说,通 常受到人们赞扬的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管理者,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 管理者要抓 大事,要研究如何让他人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 管理学原理:领域、层次与过程 4 【定义 2】 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企业、政治、宗教、慈善事业、军队以及其他各种行业)都有的一种 活动,这种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Fayol,1925)。 “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 管理过程学派的开山鼻祖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 18411925) 在 工

14、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给出了“定义 2”。这一概念提出之后,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 产生了整整一个世纪的重大影响。法约尔的贡献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将管理从传统的企业 管理范畴推广到一个更大的范围,认为它是人类各类组织所共有的一种活动。这一贡献不仅提升 了管理科学的地位, 而且拓展了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范围和价值。 从众多的管理行为中总结 出具有共性的过程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一看法颇受后人的推崇与肯定, 进而形成了管理过程学派。 在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进程中, 管理过程学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以说目前已占据了统治地位。 【定义 3】 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

15、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包 括计划、组织、人员配置、领导和控制五项职能;管理适用于各类组织和组织的各层次管理者; 管理的目标就是创造盈余,并以生产率来反映实现目标的情况。生产率包含效益和效率,效益是 指达到目标的程度,而效率要求以最少的资源来达到目标(Koontz,1955,2007)。 这是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19081984)在他的著作管理学原理和管理学精要 中给管理下的定义。孔茨是“二战”后管理过程学派的继承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进一步发展了 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使该学派风行全球。 孔茨对管理的定义有以下特点: 指出要实现管理目标, 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

16、环境,使人们在这种环境中能够自觉自愿、高效率地努力工作。这一观点包 含了以人为本、 尊重个人意愿的现代管理理念。 对法约尔提出的五项管理职能进行了一些调整, 用“领导”和“人员配备”取代“协调”和“指挥”,使得管理过程职能的划分更为合理。 在 法约尔提出的管理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管理适用于一个组织的各个管理层次。 指出管理的目标就是创造盈余,当然,这里的“盈余”是广义的。 提出实现管理目标必须 同时考虑效益和效率两个方面, 要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但是, 孔茨用生产率(productivity) 来综合效益和效率两个目标是不恰当的。孔茨把生产率定义为产出与投入之比,实际上这就是效 率的概念。为弥补这一缺憾,理查德L达夫特(Richard L. Daft)在他的著作中把“生产率”换 成了“绩效”(performance)一词(Daft,2004)。 【定义 4】 管理就是制定决策(Simon, 1960)。 这是 197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