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高技术及其产业的系统结构与转换模式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8765203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668.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论高技术及其产业的系统结构与转换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简论高技术及其产业的系统结构与转换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简论高技术及其产业的系统结构与转换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简论高技术及其产业的系统结构与转换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简论高技术及其产业的系统结构与转换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论高技术及其产业的系统结构与转换模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 专论 , ? , ? 简论高技术及其产业的系统结构 与转换模式 宋伟苟小菊 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 , 人们对高技术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巨大作 用 , 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 高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 是当今及未来世 界竞争的制高 点 。 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高技术 , 特别是应当促进高技术迅速转变为高技术产 业 , 形成直接的物质生产力 , 更有力地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 这样 , 我们就有必要从理论上 探讨高技术系统和高技术产业系统的要素 、 结构及内在联系 , 研究由高技术系统向高技术产 业系统转换的模式 。 一 、 高技术系统和高技术产业系统 “

2、高技术 ” 与 “高技术产业” 是二个既十分相近又截然不同的概念 , 代表着具有不 同要 素 、 结构和功能的二大系统 。 一般说来 , 高技术就是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之上 的尖端技 术 , 如原子能技术 、 新材料技术 、 生物技术 、 新能源技术 、 空间技术 、 海洋技术等等 。 它的 本质就是将现代自然科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 它的核心是建立在相对论 、 量子物理学等学科 基础之上 的一大批新兴的现代自然科学 。 没有现代自然科学就产生不出来高技术 , 因此现代 科学理论背景是高技术产生的必要条件 , 但不充分 , 因为现代科学知识是 “软件” 它可以对 技术活动主体的技能?包括智能

3、 、 体力? 、 经验及技术活动的管理产生强有力的效应 , 但不 是一种有效的物质手段 。 高技术是现代自然科学与传统技术复合化的产物 , 这种复合不是简 单的相加 , 而是一个复合创新的过程 , 是二者在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的有机结合, 既 体出传统技术为现代自然科学提供物质手段 , 又反映了现代科学对传统技术的改造 , 包括对 传统技术的工具 、 动力 、 控制等要素的改造 。 可见 , 高技术是由若干相互联系 、 相 互作用的 叫 要素所组成的 , 具有特定结构 并随之产生某种功能的有机整 体高技术系统 , 上述分析 有助于我们得到高技术系统结 构简图 。 高技术产业是以高技术为 核心而

4、形成的物质生产体系 。 这种物质生产体系中的分工与 协作 , 资金 、 动力和设备的分 配 , 其它辅助性技术的运用 , 喃勿 图 ? 高技术系统结构 ? ? ?卷?期 ?总第? ?期?科学 经济 社会 直至最终产品的性质都是由高技术所决定的 。这 区别于传统产业系统以传统技术为核心?这往 往形成劳动力或资金密集型产业?即通常所称知识密集型产业代替了资金 、 劳力密集型产业 。 如果没有 高技术这个核心 , 则高技术产业要么不存在 , 要么降低为传统产业 , 因此 , 高技 术是高技术产业产生 、 发展的首要条件 。 同时高技术决定了其它要素的性质 , 因而决定了整 个高技术产业系统的性质 。

5、 高技术需要雄厚的资金和人才资源 , 这是由其高创新性和竞争性 而带来的高风险性所决定的 , 这种资金和人才 ?主要是知识型人才?结构的改变 , 同样 是高 技术产业区别于传统产业 的重要特征之一 。 同时高技术的变化周期加快 , 导致高技术产业中 分工与协作方式 的改变 , 比如自动控制机器系统的出现 , 为把人从直接生产过程中解放出来 提供了物质基础 ? 人与人之间通过自动控制机器发生间接的联系 , 这又引起产业过程管理及 控制以适应这种快速变化 , 最后 , 高 技术决定了高技术产业的最终输出产 品向功能多样 、 超大或超微 、 更新换 代迅速的新方向发展 。 可见 , 高技术 产业系统

6、是以高技术为核心 , 联系其 它产业要素而组成的有机整体 , 这些 要素包括辅助性技术 、 分工方式 、 资 金和劳力 、 产业过程的协作与管理 、 最终产品等等 。 据此我们可以得到该 系统的结构简图 ? 分分分分分分分工 工工 协作作 言言 是奋 奋奋奋奋奋奋奋奋奋 产产产产产产产产产产产产 高高高高高高高枝术术术 ? ? ? 劳劳力 力力力力 ? ? ? 枷枷毋 毋 图? 高技术产业系统结构 声 二 、 高技术系统向产业系统转换的模式 高技术与高技术产业是二个具有不 同要素 、 结构和功能的 系统 , 从高技术系统向高技术 产业系统转换一般要经过要素变化 、 结构重组 、 功能扩展三个阶

7、段 。 ? ? 要素变化 。 高技术系统及高技术产业系统具有不 同的要素 , 由前者向后者的转换 必然伴随有要素的变化 、 产业系统的主要 因素是产业核心技术 , 即高技术与生产过程的有机 结合所形成的特殊产业技术 。 它 的出现导致分工形成和劳 动方式的改变 , 并使得系统的输出 由技术输出转为产业输出产品 。 技术系统输出的结果可能是技术原理 、 工艺 , 也可能是 设备 、 仪器等非标准化的硬件 。 但产业输出的一定是物质性产品而且是标准化的 。 尽管技术 活动与产业活动的主体都是人 , 但技术活动的主体技术人员与产业活动的主体产业工人么间 具有不 同的特点 , 技术人员在脑力劳动和创造

8、性技能的要求上 , 要 明显高于产业工人 , 他对 技术原理的理解超过产业工人而更多地从事于创造性活动 ? 尤其是现代机器 系统将技术部分 “包装” 或 “安装” 进机器中 , 从而使得技术人员的创造功能转移到机器上面 , 因此从表面 上看部分取消了技术人员与产业工人的界限 , 但实际上却加剧了这种差别 。 因此高技术的产 业化必然伴随有产业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以及技术人员向产业的渗透过程 。 由于现代化生产的要求 , 产业过程必定是连续的社会化生产 , 因此管理与生产组织要素 将由技术管理的小系统过渡到产业大系统 , 由泰勒的科学管理到福特的流水线生产 , 继而发 展到今天的自动化生产线和柔性加

9、工生产系统 , 使产业过程运转速度越来越快 , 管理越来越 细致复杂 。 另外在技术系统中 , 资金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要素出现 , 这是因为一项技术尚未 进入产业时 , 对使用性和技术性的要求明显高于经济因素 , 而一旦形成产业 , 这种因素就要 ? 工 独立 出来 , 产业必须要考虑 资金 的投入产出 以至市场 、 销售等一系列经济问题 。 总之 , 二大 系统的要素变化 , 是由高技术形成为产业核心技术 , 从而导致一系列不 同于技术系统要素的 产业要素的形成 。 ? ?结构重组 。 要素变化必然导致结构重组 , 在系统转换过程中 , 高技术系统的 原有 结构将会出现失稳态 , 打破原有结

10、构的平衡并向新的结构过渡 。 变化的动力来源于技术开发 因为技术开发在微观上看就是在保持技术系统中科学要素不变的前提下 , 对其它要素的修正 调整以不断提高结构的整体效能 。 因开发而导致的结构变化主要有三个阶段 ? ? , 在形 成新产业系统的过程中 , 以高技术系统为核心形成了各种新的产业要素 , 这 些要素之 间的联系逐渐加强 , 使得原有的高技术结构超出容纳能力 , 结构将向外扩展 。 ? , 原有要素与新要素相互作用以及要素与外界环境的作用 , 使得原有结构失稳 , 导 致原有要素间的联系因此而出现新的变化 。 ? , 在产业化过程中 , 这种结构的扩展和失稳一直持续到重组为新的稳定

11、结构为止 , 即形成新的产业系统 。 ? ? 功能扩展 。 产业系统的功能不 同于技术系统的功能 , 技术系统作为产业系统中的 一个子系统 , 因此产业系统的功能是技术系统功能的进 一步扩展 。 这表明在以下几方面 ? ? , 生产 力功能 。 产业活动是直接的生产力 , 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 技术的生产 力效能通过产业活动而体现出来 。 技术是人类改造 自然的能力和手段 , 而产业活动正 在运用 这种手段 , 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 。 因此高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正是 由高技术产业中介来 实 行的 。 ? , 推动社会进步功能 。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

12、 进步 。 产业活动是直接的生产力 , 产业活动中形成的分工协作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 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它决定了生产关系中其它的诸如分配 、 交换和消费关系,因此产业 活 动中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 。 而技术活动中人们之间形成的技术联系对生产 关系的形成尽管也起到一种推动作用 , 但它只作为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远不是全部?而起 作用 , 这种作用无论 在深度还是广度方面都未达到产业活动所产生 的效力 。 可见技术推动社 会进步的主要力量是 由以后所形成的产业来实现的 , 因而高技术产业的社会功能是高技术社 会功能的放大和扩展 。 ? , 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功能 。

13、这是从高技术及其产业这两大系统功能发挥的 极大 值来考察 。 技术革命是指新的技术原理及其 物化形态变化所引起的技术体系的根本变革 , 是 技术社会功能表现得最为突出的阶段 ? 产业革命是指由于新技术的广泛采用而引起的产业体 系的根本变革 , 是技术革命的必然结果 , 是技术革命社会功能的倍增器 。 技术革命引发产业 革命 , 产业革命必然包括技术革命,但技术革命的完成并不标志着产业革命的结束 , 因为产 业革命还包含着比技术革命更为丰富的内容 , 如产业的结构内容 、 组织方式 、 管理方式的重 大变革 , 以至引起经济基础的变更和社会的巨大变化 。 从高技术系统转换为高技术产业系统不仅是进

14、化 , 而且是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革命性进步 ? 但这种进步是需要外界提供理想的物质 、 能量和信息条件为前提的 。 我们应当在充分认识 二大系统转换规律的基础上 , 创造良好的高技术产业化 的社会环境 , 从而更好地促进这种进 步 。 ?下转第? ? ?页? 勺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 新型仪器仪表 。 第四个特点是 “坚 持科工贸 , 不搞贸科工 ” 。 也就是说 , 园区建设的第一步是端正 区方向 , 坚持以项目为 中心 , 以产品为龙 头 , 不许打 着新技术开发的旗号倒买倒卖 , 砸了宁卧庄新 技术开发区的牌子 。为 了保证园区的健康发展 , 区内配套设立了工商管理所 、

15、税务所 、 城市科技信用社和代表政府行使管理职能的开发区领 导小组 办公室 , 实行政策指导和宏观调控 , 做好服务工作 。 两年来的事实表明 , 兰州宁区的 新技术企业都是科研转化为生产力的科经联合体 , 无一靠贸易钻开发区优惠政策的 空子 。 “脚不 分大小 , 端正就好 ” , 我们就是要端端正正走路 , 健健康康发展 。 第五个特点是 “ 区内研究 , 区外生产 ? 区内经营 , 区外开发 ” 。 鉴 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密集的宁卧庄地区仅有三 平方公里 , 不可能形成新技术产业群 , 因此决定内外结合的发展方针 。 目的是使高新技术人才和成果密集的科学 园区具有强烈的幅 射作用 , 使

16、科研成果在广阔的天地里向生产力转化 。 上述五个特点只是我本人粗略的概括 , 未必能反映宁区的真正面貌 , 实际上我只是想说 虽然困难很大 , 但正在走 自己的路 , 前途肯定是光明的 。 党中央 、 国务院和省委 、 省政府领导对中国西部这个小小的开发区十分关怀和爱护 。 中 共中央 常委乔石 、 国务委员宋健 、 全 国人大副主任费孝通和甘肃省委书记李子奇等领导同 志都曾亲临宁区视察 、 指导并题词鼓励 ? 省长贾志杰五次深入宁区检查工作 、 听取汇报 , 现 场解决问题 。 这对宁区广大科技工作者是极大的鞭策和鼓舞 。 我们深信 , 我国西部的这 支 “火炬” 一定会越烧越旺 , 并且会把它的光和热幅射到千里陇原大地 。 ?作者工作单位 ? 甘肃省 人 民 政府? ? 林 立 编发 ? ?上接第? ? ?页? 主要, 考文傲 ? 、 黄顺基李庆臻主编 , 大杠杆震撼社会的新技术革命 , 山东大学 出版社 , 佣? ?年 , ? 、 ?美?冯 贝塔朗菲著 , 一般系统论一基础 、 发展和应用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 了年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