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七册第一二三单元语文教案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745742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1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第七册第一二三单元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人教版第七册第一二三单元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人教版第七册第一二三单元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人教版第七册第一二三单元语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人教版第七册第一二三单元语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第七册第一二三单元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第七册第一二三单元语文教案(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观 潮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2体会抓住文中重点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文中表达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课文三、四自然段。教学难点:课文三、四自然段。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查找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原因。生:查找有关资料,课前进行交流。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一)吟诵古诗,情境导入:1、同学们,老师很想和大家交流几句诗,好吗?看哪个同学知道诗中写的是什么? 2、师深情背诵:古代诗

2、人王在晋的望江台: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你从诗中知道了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看看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3、板书课题:观潮(一开始,创设平等的交流氛围,改变了以往的师生关系,从听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4、课件出示: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文本插图(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是不一样的,能借助多种方法理解词义,从而感受到中国语

3、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1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课件出示)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教师重点强调“卧”字的第六笔是“竖折”。5朗读全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要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三)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四)默读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请你用铅笔做个标记,仔细阅读课后题 2,同桌交流,进行

4、反馈。(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中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读中生疑,并在读中释疑。)(五)变换身份,释疑解惑1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现在就请大家来做一名“小小地理勘探家”,结合你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老师下发的资料(见附文),进行小组的合作学习,看看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你能解决哪一个,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作天下奇观?2学生结合资料,认真研读,充分交流。(变换身份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乐趣和新奇,同时也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是主动的,充满了探究,利用资料来解决课文当中的问题,激发他们主动搜集资料的兴趣,实现了资源共享。)3同学们,你们

5、真是一个个成功的地理勘探家,看来,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啊!(六)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副备者意见教学反思:第 二 课 时一、导入课文,感受潮前我们已经知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奇观,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让我们看看潮来之前吧!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2、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心情如何?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焦急、期待。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一)学习课文3、4段,体会潮来时(1)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

6、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可以看自学提示,并在旁边做好批注。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边默读,边画批)(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潮来了,人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课件出示:一条白线图重点体会:人声鼎沸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教师: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像开了锅的水一样。板书:闷雷滚动出白线(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进入情境,入情入境地去读书,这样,课文中的一些词语的意思就自然地理解

7、了。)2、渐渐地近了,又看到了什么?指名读第四自然段一、二句。课件出示:那条白线图、横贯江面图重点体会: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激动,读出这种感受,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吃惊、惊喜带着各自的心情和体会再次朗读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正如范仲淹所说: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当中,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的对话。)板书:潮头怒吼贯江面3、浪潮越来越近了,又是一番怎样壮观的景象呢?齐读四自然段第三句

8、,引读。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小组讨论: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板书:山崩地裂战马奔(通过想象,让学生充分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感受课文中的生动描写,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并在读中,在想象中,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训练真正地落到实处。)4、引入文字资料: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到(课件出示文字资料):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像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

9、连天,好像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像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水腾跃,好像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自己读,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在教学中,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把视野投向更加广阔的语文天地,适时地给学生补充一些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5、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大潮来临之时的壮观。课件出示:三四自然段。6、播放录像。(快看,钱塘江大潮来了!)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假如你是一个游人,你会怎样赞叹?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钱塘江观潮,这观潮的人山人海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的元首

10、,有胆大的人,有胆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乡下老奶奶,他们看到了这伟大的钱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教师随机采访学生,并进行生生互动)(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这种视觉的冲击会让学生的心灵感到震撼,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身临其境之感,及时地抓住学生情感体验的高峰,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人观看钱塘江大潮之后的不同感受,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地理解进一步深化。)师: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齐读三、四自然段7、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远近)(4)潮来了,如此壮观,潮头过后,还能称奇吗?齐

11、读第五自然段。何以称奇?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5)小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副备者意见教学反思:第 三 课 时(一)内化语言,拓展延伸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放录像)1.教师: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J=-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可以

12、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4.小组汇报,教师相机点拨,并组织语言,适时评价学生。小结: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板书:钱塘奇观天下传(学生再一次变换身份,作为导游来介绍钱塘江大潮,进一步将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内化,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对学生是一个挑战,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孩子们在愉悦、欢快之中得到了能力上的提高。)(二)阅读积累生读课后题,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板书设计:观 潮闷雷滚动出白线,潮头怒吼贯江面。山崩

13、地裂战马奔,钱塘奇观天下传。附:钱塘江潮是一种潮汐现象。潮汐是海水周期性的有规律涨落运动,它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月亮离地球近,太阳离地球远,故月亮的引潮力大于太阳的引潮力,大致是10:45。当月亮、太阳、地球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月亮和太阳的引潮力加在一起,使潮水涨得更高。每月的农历初一、十五以后两三天,月亮、太阳、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几天世界各地的潮水普遍比平时高涨。特别是中秋后的两三天,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因此这时候的秋潮是全年中最大的一次。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是与杭州湾的特殊地形分不开的。钱塘江入海的地方(

14、即钱塘江口)叫杭州湾,那里外宽内窄,呈喇叭形,出海处宽达100公里,而往西逐渐收缩为20公里左右,最狭窄处海宁县盐官镇附近,只有3公里宽。潮水涌来时,一路上越往西越受到两岸地形的约束,只好涌积起来,潮头越积越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墙,向西推进。同时,由于潮流的作用,把长江泻入海中的大量泥沙,不断地带到杭州湾来,在钱塘江口形成一个体积庞大、好像门坎一样的“沙坎”。当潮水向钱塘江口内涌去时,被拦门沙坎挡住了潮头,就形成了后浪推前浪、一浪叠一浪、汹涌澎湃、势如千军万马排山倒海的天下奇观!我国自古以来,钱塘观潮之风盛行,著名诗人对之吟咏不绝。孟浩然、白居易、刘禹锡、范仲淹、苏东坡、辛弃疾、陆游等都有观潮

15、佳作。观潮最盛之期,莫过于宋朝。那时观潮,农历八月十二日始二十日止,而以十八日为高潮。苏东坡诗云:“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相传这一天称“潮诞”,又是朝廷检阅水师的日子。因此这一天倾城观潮,士女云集,江岸搭彩棚看台,十余里间,人山人海,地无寸隙。先是水师操演,战船在江上趋浪腾空,演出各种阵势变化,并且鸣放烟炮。等到炮息烟散,战船隐藏得无影无踪,然后有数百名凫水健儿跃入水中,迎潮而上,有的手擎大幅彩旗,踏波踩浪,出没于波峰浪谷之中,面旗尾一点儿也不沾湿,显出了“弄潮儿”的英雄本色。 由此看来,农历八月十八日定为钱塘江大潮的观潮日,除了上面讲的自然、地理原因之外,还有它的历史的继承性,反映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副备者意见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