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8744870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本章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总论。学习本章要求:明确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理解人类社会 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理解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活动的自觉性的辩证关系,弄清社 会物质生活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处理社会问题。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历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 3、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的关系 4、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 5、马克思哲学以前的历史观的根本缺陷 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说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2、为什么说劳动发展史是理解

2、全部社会发展历史的钥匙? 3、什么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4、如何认识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 用? 5、如何正确评价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社会历史观。 辨析题:辨析题:1、先有辩证唯物主义,后有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所以,以前的历史观没有任何唯 物主义的成分。 3、社会历史发展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所以社会发展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计划课时:计划课时:6 6 6 6 课时课时 第一节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使社会历史观成为科学历史唯物主义使社会历史观成为科学 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

3、系 1、 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不是具体的社会科学 2、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同时产生的,没有先后之分 3、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相互包含、相互贯通、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二、二、马克思主义以前历史观的根本缺陷马克思主义以前历史观的根本缺陷 1、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观 2 (1)封建社会的神学历史观 (2)资产阶级的社会历史观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观 法国复辟时代历史学家的历史观 德国唯心主义者黑格尔的历史观 2、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观的根本缺陷 (1)只停留在思想动机上,并把思想动机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否定思想 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的决

4、定作用。 (2)认为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3、唯心史观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原因 (1)认识论根源 (2)社会历史根源 (3)阶级根源 4、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的基本形态有那些?什么是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的基本形态有宿命论和唯意志论两种。 唯意志论认为英雄人物、帝王将相的愿望、意志和才能决定历史的发展,它们可以随 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主观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宿命论认为决定历史发展的是天命、上帝、神、绝对观念等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而 少数英雄人物则是这种精神力量的代言人和体现者。 (客观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三、三、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

5、对象和任务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是关于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任务 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社会规律分为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两大类; 一般规律是指在所有社会都起作用的规律, 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特殊规律是指在几个或某一个社会形态起作用 的规律。如阶级斗争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普遍规律和在几个社会 形态起作用的规律。 3 四、四、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 社会历史观 社会历史观就是关于人类社会的起源、本质和一般发展规律的观点和理论体系。 2、

6、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3、 为什么说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唯一标准,是两 种历史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最高问题,是任何历史学家都不能 会回避的问题,是研究社会生活、解决历史观其他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是社会实践的重大问题。 4、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心主义(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1)凡认为社会存在

7、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就是历史唯 物主义或唯物史观。 (2)凡认为社会意识第一性,社会存在第二性,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 心主义或唯心史观。 五、五、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的变革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的变革 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指不依社会意志为转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社会物质生活过 程、社会物质关系、社会物质结构、功能和规律。其基本内容是社会物质生产活动 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的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 和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关系 ), 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社会物质生产方式。 社会物质社会物质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精神生

8、活现象的总称,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 术、宗教、哲学、科学以及社会心理等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它们最本质的特征是对 社会存在的反映。 4 1、历史唯物主义产生的条件 (1)社会历史条件 (2)科学前提 (3)阶级基础 (4)理论来源 2、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始人。 18421843 年,马克思在莱茵报工作期间,哲学立场实现了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 的转变。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些基本原理进行 了阐发。他认为社会物质关系决定精神关系,认为“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 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方式,并受生

9、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第一次形成了物 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思想。并对人的社会性,对社会实践观进行了初步的论 证。 1844 年 911 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中,在制定唯物史观 的基本理论方面取得了新进展。认为物质生产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第一次使用生产方 式的概念,接近提出生产关系这个重要概念,阐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 观的重要原理。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同恩格斯同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物质 资料生产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在 18471848 年的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中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得到 了科学

10、的表述,并公诸于世。 此后,在序言 、 资本论 、 家庭私有制国家起源等有关著作 中进一步阐述和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 3、历史唯物主义产生的意义?(为什么说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的变革?) (1)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宣告唯心主义的彻底破产,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地解决 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建立起唯物辩证的理论体系,使唯心主义从历史观中被驱除出去, 彻底地改变了唯心史观一统天下的局面。 5 (2)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使唯物主义哲学发展成为完备彻底的科学体系。 (3)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4)历史唯物主义

11、的创立,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 它们第一次有可能成为科学。 (5)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对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政策、路线,对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具有指导意义。 第二节第二节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一、一、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 1 1 1 、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对立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又是不同于自然界的一种 物质存在形式。它有相对独特的发展规律。 (1)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 (2)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起作用的形式不同 2、人类社会与自然的统一 (1)人类社会是自

12、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要生活在一定的自 然环境中,为了生存要向自然索取物质生产和生活资料,所以离不开自然。 (2)人类社会与自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社会和自然一样:是一种客观的物质体系, 是一种运动变化的过程,都有其内在的客观发展规律。 二、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二、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1、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既对立又统一的基础是 劳动 (1)劳动的出现标志着人从动物界(自然中)分化出来,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劳动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表明劳动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对立的基础。 人类劳动的根本标志是制造工具。 人类劳动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自觉

13、活动。而动物则是本能地维持生存。 人类劳动具有社会性。 人类劳动是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动物只是消极地被动地适应自然。 (2)劳动使人类和自然统一起来 6 劳动是把人类与自然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变换和能 量变换,向自然索取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手段。 2、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1)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界产生出来的最重要的动力。劳动是人的 生命存在和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和源泉。 (2)劳动是人们全部社会关系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在劳动的基础上形成了人与人的社 会关系既生产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及其他社会关系。 (3)劳动是一切社会历史发展的

14、前提和基础。 在劳动过程中形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产力系统,人与人社会物质关系的生产关系系 统、人与人社会政治思想关系的上层建筑系统。在劳动的基础上它们共同构成社会的基本 结构,推动社会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向前发展。 劳动是人类社会的起点,整个人类的发展史归根到底是劳动发展的历史。 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 1 1 1 、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包括: 地形 、 气候、土壤、森林、草原、山脉、河流、湖泊、矿藏、以及动植

15、物等等。 (1)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物质来源。 它对社会发展能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2)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地理环境不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地理环境不决定社会制度的变革和发展。 地理环境对社会的影响要通过生产力、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中介因素才能发挥 作用。 (3)批判地理环境决定论和地理环境无用论 2、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口因素是指从事生产和自我生产的人们的总和,它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 、 分布以及变化规律等多种因素。 7 (1)正确认识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重的作用 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

16、前提条件。 它对社会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2)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口因素不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人口因素不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3)批判人口因素决定论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劳动是同等意义的概念。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劳动的具体化和对象 化,包括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资料的生产。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两种关系:人与自然 的关系即生产力,人与人的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了物质资料 的生产方式。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它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 的过程。 它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四、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四、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 1、人类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共性)具有客观规律性 (1)人类社会与自然一样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